清末民初,陈彦衡《旧剧丛谈》对昆曲与京剧的关系,已经作过分析。如下:
今日之皮黄(按:指京剧)由昆曲变化之明证厥有数端,徽、汉两派唱白纯用方言乡语;北京之皮黄平仄阴阳、尖团清浊分别甚清,颇有昆曲家法,此其一证也。汉调净角用窄音假嗓,皮黄净角用阔口堂音,系本诸昆腔而迥非汉调,此其二证也,……徽班老伶无不擅昆曲,长庚、小湘无论矣,即谭鑫培、何桂山、王桂官、陈德霖亦无不能之。其举止、气象皆雍容大雅,较诸徽、汉两派,判若天渊,此又由昆曲变化的确实证据。
显然,陈彦衡列举的证据,都是昆曲的演唱形式和演员采用这种形式的基础。可见,京剧的形成,同样是“四方歌者皆宗吴门”的体现。如果说,徽调的形成是“宗吴门”的结果,那么,京剧的形成就是昆曲的回归,标志着昆、徽、京三个发展阶段的终止。从此,新剧种的诞生,不再是原来剧种的形式衍变,而是直接衍变于本地曲艺,中国戏曲发展也进入近、现代地方戏曲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