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差距理论(TechnologicalGapTheory),是把技术作为独立于劳动和资本的第三种生产要素,探讨技术差距或技术变动对国际贸易影响的理论。 由於技术变动包含了时间因素,技术差距理论被看成是对H-O理论的动态扩展。由于技术变动包含了时间因素,技术差距理论被看成是对H-O理论的动态扩展。 技术差距理论产生於1961年,代表人物为美国学者波斯纳(M.V.Posner)他在《国际贸易与技术变化》一文中,提出了国际贸易的技术差距模型。 技术差距理论产生于1961年,代表人物为美国学者波斯纳(M.V.Posner)他在《国际贸易与技术变化》一文中,提出了国际贸易的技术差距模型。 该理论认为,技术实际上是一种生产要素,并且实际的科技水准一直在提高,但是在各个国家的发展水准不一样,这种技术上的差距可以使技术领先的国家具有技术上的比较优势,从而出口技术密集型产品。该理论认为,技术实际上是一种生产要素,并且实际的科技水准一直在提高,但是在各个国家的发展水准不一样,这种技术上的差距可以使技术领先的国家具有技术上的比较优势,从而出口技术密集型产品。 随著技术被进口国的模仿,这种比较优势消失,由此引起的贸易也就结束了。随着技术被进口国的模仿,这种比较优势消失,由此引起的贸易也就结束了。 技术差距论认为,工业化国家之间的工业品贸易,有很大一部分实际上是以技术差距的存在为基础进行的。 技术差距论认为,工业化国家之间的工业品贸易,有很大一部分实际上是以技术差距的存在为基础进行的。 通过引入模仿时滞(Imitation Lag)的概念来解释国家之间发生贸易的可能性。通过引入模仿时滞(ImitationLag)的概念来解释国家之间发生贸易的可能性。 在创新国(Innovation Country)和模仿国(Imitation Country)的两国模型中,创新国一种新产品成功后,在模仿国掌握这种技术之前,具有技术领先优势,可以向模仿国出口这种技术领先的产品。在创新国(InnovationCountry)和模仿国(ImitationCountry)的两国模型中,创新国一种新产品成功后,在模仿国掌握这种技术之前,具有技术领先优势,可以向模仿国出口这种技术领先的产品。 随著专利权的转让、技术合作、对外投资或国际贸易的发展,创新国的领先技术流传到国外,模仿国开始利用自己的低劳动成本优势,自行生产这种商品并减少进口。随着专利权的转让、技术合作、对外投资或国际贸易的发展,创新国的领先技术流传到国外,模仿国开始利用自己的低劳动成本优势,自行生产这种商品并减少进口。 创新国逐渐失去该产品的出口市场,因技术差距而产生的国际贸易量逐渐缩小,最终被模仿国掌握,技术差距消失,以技术差距为基础的贸易也随之消失。创新国逐渐失去该产品的出口市场,因技术差距而产生的国际贸易量逐渐缩小,最终被模仿国掌握,技术差距消失,以技术差距为基础的贸易也随之消失。 1963年,哥登道格拉斯(GordonDouglas)运用模仿时滞的概念,解释了美国电影业的出口模式。 即一旦某个国家在给定产品上处于技术领先的优势,该国将在相关产品上继续保持这种技术领先的优势。 1966年,盖瑞胡佛鲍尔(G..C.Hufbauer)利用模仿时滞的概念,解释了合成材料产业的贸易模式。可以用该国的模仿时滞和市场规模来解释。即一个国家在合成材料出口市场的份额。 当他按照各国的模仿时滞对国家进行排序时发现,模仿时滞短的国家最新引进新合成材料技术,并开始生产和模仿时滞长的国家出口,随著技术的传播,模仿时滞长的国家也逐步开始生产这种合成材料,并逐步取代模仿时滞短的国家的出口地位。 对技术差距理论的经验研究,支援了技术差距论的观点,即技术是解释国家贸易模式的最重要的因素。 对外贸易是世界各国对外经济关系的核心,是各国加速其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各国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推进器”,进出口也从原来的逆差转变为顺差,丰厚的外汇储备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定心丸”。当然,随着贸易顺差大量产生,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引起有关方面的关注。海关统计是国民经济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一张一张进出口报关单累加、审核、统计出来的,其准确性、权威性国际公认。通过对海关统计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和贸易顺差问题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