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弹衣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请详细说明.

2025-01-04 23:09:24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是一种纤维,不织布做成,中间放入陶磁或钢片,因太笨重,现已经发明一种不放陶磁或钢片,的不织布纤维,可以直接做成外套,防弹功能更好
防弹背心亦称防弹衣,是一种像胄甲一样,用于减少经由爆炸物、手枪、霰弹枪甚至来福枪子弹伤害的防护衣物,使用者多是警察、军队和保安员,此外也有平民,不过罪犯有时亦会穿着来犯案。

简介
“防弹背心”这个名字或会引起误解它可以抵御一切子弹。事实上,防弹背心的效能是以防护等级来划分的(详见下表)。低等级防弹衣对来福枪子弹和大口径手枪弹只能提供轻度(甚至没有)的保护(.22吋口径的长身来福枪子弹则属例外;大部分的防弹背心都能有效防备这种低威力的子弹)。总的来说,一般防弹背心都能良好地抵御以手枪发射的手枪子弹(当然具体情况视乎防护等级而异)。

防弹衣中更可以置入金属(钢或钛)、陶瓷或聚乙烯材料的硬质保护板,以对某些致命部位提供额外的保护。这些硬质保护板能有效防护所有的手枪子弹和某些来福枪子弹。军用的防弹背心一般都属于这一类,因为没有这些保护板的软质防弹衣根本不能有效地抵挡几乎所有的军用来福枪子弹。而北约的共同研究轻武器技术(CRISAT)计划对防弹衣的标准,更规范其中必须置入钛金属板。

实际上,防弹衣并不能直接的把子弹挡回去,而是利用防护材料把子弹的作用力分散到整幅体表的较大面积区域内,将它的动能吸收,使其尽量在穿入人体之前就停下来。在这个过程中,亦会因子弹变形,而进一步降低它的穿透力。尽管防弹衣能够避免子弹穿入人体所造成的伤害,但中枪者的身体仍然无可避免地因吸收了子弹的能量,而受到钝伤。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中枪者只会于中枪部位出现瘀斑而已,但有时仍会出现局部严重的内部创伤。当然,相对而言,这种受伤远比被一颗子弹打进没有穿防弹衣的人体时,所造成的严重伤害较为轻得多。

多数防弹衣对于箭、冰锥或刀之类锐器的捅刺并不能提供多少防护作用,因为这些锐器的作用力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令其尖端得以刺穿用防弹纤维所织成的防护层。不过现时某些特制的防弹衣,由于使用了Dyneema®等特殊材料,所以对锐器的捅刺和砍劈可提供一定的防护。现时这类防弹衣多被用作保护执法者和狱警而使用。

历史
由于火器在中世纪后期的出现,为抵挡那些自早期火器射出的金属弹丸,当时不少骑士和贵族均购买新的胄甲。而当时那些制造铁匠会向胄甲开枪,若能在胄甲上只留下一个凹陷的,即证明了它的防弹能力。

最早出现的软式纤维防弹背心是以蚕丝编织而成的,于十九世纪末期由当时的芝加哥神父嘉斯玛‧萨嘉兰 (Casimir Zeglen)开发出来。该防弹背心厚约1/8英吋,内为四层丝质编织物,因使用上这昂贵的物料而价值不菲(于1914年时售价约为800美元一件,这相当于2005年的15,000美元)。这种昂贵的防弹背心在当时能抵御由黑色火药手枪所发射出来较慢速的子弹。1914年6月28日引致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奥地利弗朗茨·斐迪南大公行刺事件,这位当时的奥匈帝国继承人当时便是身穿了一件类似的丝绸防弹背心,但行凶者加夫里若·普林西普却利用一把.32口径的柯尔特自动手枪(非使用黑色火药)击中其没有受保护的颈项而令其丧生。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美国发展出数款防弹衣,其中包括一套由一块胄甲和头盔组成、以镍铬钢合金材料制成的波斯特体盾(Brewster Body Shield),能抵御当时的英制刘易斯式机枪子弹(约每秒2,700呎,即820米/秒);但它却很重,约40磅(即18公斤)。另一款防弹衣由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于1918年2月设计。其胸甲是参照一些十五世纪时的胄甲设计而成,重量达27磅(即12公斤),穿着人士的活动会受到限制并发出金属碰撞声。另一款是以皮绳将钢片串起而成的背心,钢片互相重叠,重量为11磅(即5公斤);这设计较为贴身,而且穿起来亦较舒服。

至1920年代末期到1930年代初,美国的犯罪份子开始穿著一些以棉垫和布料所制造较便宜的防弹背心犯案。这些早期的防弹背心基本上能抵御每秒1000呎以下(约300米/秒)较慢速的手枪子弹的攻击,这包括当时的.22、.25、S&W .32 LR、S&W .32、.38和.45各口径的子弹。因此而逼使如联邦调查局等执法机关改用新开发具更大威力的.357麦林子弹以作抗衡。

稍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阶段,美国不断的在国内研究供步兵使用的防弹背心,可是它们大都太重,不单和当时的装备不匹配,也同时影响了穿著者的活动能力。因此对步兵专用的防弹衣研究只好停止,焦点亦转移到研究给空勤人员使用的"高射炮防护背手"(Flak jacket)。这些高射炮防护背心由尼龙制成,能抵挡高射炮炮弹碎片,但仍无法抵御.38或.357口径麦林子弹。日本在二战期间亦制造了数款步兵防弹背心,但没有被正式使用。一直到1944年中期,美国重新启动对步兵防弹背心的研究,最后为美军生产了一批防弹背心,其中包括T34、T39、T62E1、M12等型号。

对于苏联红军而言,他们也开发出一些防弹衣,例如SN-38、 SN-39、 SN-40、 SN-40A、 和SN-42各型号。型号中的'SN'代表钢金属材料,而数字则是指设计年份。这些款式中只有SN-42被正式投产。其包含了二块锻压钢板用以保护躯干正面和鼠蹊部位。这些钢板厚约2毫米,重约3.5公斤。这些防弹衣被供应给攻击工兵(SHISBr)及一些装甲旅的坦克步兵 (Tankodesantnikam)使用。从实战经验得悉,在100至125米的射程上,纳粹德国著名的MP40冲锋枪配备的9毫米子弹没有能力穿透这款防弹衣。因此它特别适用于城市巷战,尤其是如斯大林格勒之战,当时德军大量的使用了MP40冲锋枪。但因为这款防弹衣太重的关系,令它不适用于在开放战场冲锋的士兵。

在朝鲜战争期间,美国军方生产了数款防弹背心,包括M-1951 (Chriss Body, 2002),但这款防弹衣被批评:“(它)在重量上有很大幅度的改善,不过却不能成功的阻挡子弹和破片” (Military, 2004)。 因此,著名的凯芙拉(Kevlar)就上场了。但凯芙拉防弹衣也同样有其缺点:“如果大块的碎片或者高速子弹击中它,子弹的动能将对穿著者产生致命的钝伤”(Military, 2004)。 于是乎便有1994年的游骑兵胄甲(Ranger Body Armor)出现了,纵使这种现代防弹衣已被设计得更轻巧足以供战场上的步兵穿著,并维持著对步枪子弹的防护能力,但它仍有缺点:“它仍较一般步兵穿著的(PASGT)防破片防弹衣要重,而且亦不如后者般可对肩颈提供到足够的弹道防护”(Military, 2004)。

现时美国军方最新部署的装甲名为拦截者多用途防弹衣系统. 尽管它也有缺点, 但它能有效地抵挡所有类型的中、低速的子弹威胁。 由凯芙拉编织而成的现代防弹背心由1975年开始均经美国警方进行了测试。自此以后,业界开发出除凯芙拉纤维外的许多新的纤维材料和织造方法,比如:DSM公司的Dyneema、Akzo公司的Twaron、Toyobo公司的 Zylon (最近有争议称,据一份新的研究报告表明,这种产品失效速度很快,以至在保护性能上较预期有很大的差距)、和霍尼威尔公司的GoldFlex。这些新型物料被标榜比凯芙拉更轻、更薄、更强的抵御能力,但与此同时也远为昂贵。

防护等级
美国安全检测实验室公司(Underwriters Laboratories)与美国国家司法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Justice)分别就供执法人员使用的防弹背心的防弹能力而订立了标准,它们是前者的(UL Standard 752)以及美国国家司法研究所的(NIJ Standard 0101.04RevA)。下面的分类就是国家司法研究所在其标准中,根据对抗穿透能力及对钝伤产生的保护能力而对防弹背心界定为不同的级别:

防护等级 可以防护的弹药
I 级
(.22 LR; .380 ACP子弹类) 这一级的防弹衣可抵御一颗质量2.6克(40喱),以不超过参考速度329米/秒(1080呎/秒)碰击的.22口径长管来福枪的铅质圆头弹(LR LRN); 及一颗质量6.2克(95喱),以不超过参考速度322米/秒(1055呎/秒)碰击的.380口径柯尔特自动手枪的全金属包裹圆头弹(FMJ RN)。
IIA 级
(9毫米; .40 S&W子弹类) 这一级的防弹衣可抵御一颗质量8克(124喱),以不超过参考速度341米/秒(1120呎/秒)碰击的9毫米口径手枪的全金属包覆圆头弹(FMJ RN); 及一颗质量11.7克(180喱),以不超过参考速度322米/秒(1055呎/秒)碰击的.40 S&W 卡宾枪的全金属包覆弹(FMJ)。此外,它亦必须同时俱备 I 级防护等级的所述性能。
II 级
(9毫米; .357麦林子弹类) 这一级的防弹衣可抵御一颗质量8克(124喱),以不超过参考速度367米/秒(1205呎/秒)碰击的9毫米口径手枪的全金属包覆圆头弹(FMJ RN); 及一颗质量10.2克(158喱),以不超过参考速度436米/秒(1430呎/秒)碰击的.357口径麦林的软头金属被覆弹(JSP)。此外,它亦必须俱备 I 级及 IIA 级防护等级的所述性能。
IIIA 级
(高速9毫米; .44麦林子弹类) 这一级的防弹衣可抵御一颗质量8克(124喱),以不超过参考速度436米/秒(1430呎/秒)碰击的9毫米口径手枪的全金属包覆圆头弹(FMJ RN); 及一颗质量15.6克(240喱),以不超过参考速度436米/秒(1430呎/秒)的.44口径麦林的半包覆式空心弹(SJHP)。此外,它亦必须可抵抗绝大部份手枪子弹的威胁,而仍同时俱备 I 级、IIA 级及 II级防护等级的所述性能。
III 级
(来福枪子弹类) 这一级的防弹衣可抵御一颗质量9.6克(148喱),以不超过参考速度847米/秒(2780呎/秒)碰击的7.62毫米口径全金属包覆弹(FMJ)(例如美军制式的M80型子弹)。此外,它亦必须俱备 I 级、IIA 级、II 级及 IIIA 级防护等级的所述性能。
IV 级
(来福枪穿甲子弹类) 这一级的防弹衣可抵御一颗质量10.8克(166喱),以不超过参考速度869米/秒(2850呎/秒)碰击的.30口径卡宾枪穿甲弹(AP)(例如美军制式的M2型穿甲子弹)。此外,它亦必须俱备 I 级、IIA 级、II 级、IIIA 级及 III 级防护等级的所述性能。

对于警方拆炸弹专家来说, 他们通常都会穿著厚身的防弹衣,藉以抵御那些恐怖袭击事件常见的中型炸弹威胁。

回答2:

目前避弹衣采用材料当中最著名的便是凯夫拉了。
在本世纪60年代,美国杜邦公司研制出一种新型复合材料枣"凯夫拉"材料。这是一种芳纶复合材料。由于这种新型材料密度低、强度高、韧性好、耐高温、易于加工和成型,而受到人们的重视。 由于"凯夫拉"材料坚韧耐磨、刚柔相济,具有刀抢不入的特殊本领。在军事上被称之为"装甲卫士 "。为了提高战场人员的生存能力,人们对避弹衣的研制越来越重视。"凯夫拉"材料是制造避弹衣的理想材料。据报道,用"凯夫拉"材料代替尼龙和玻璃纤维,在同样情况下,其防护能力至少可增加一倍,并且有很好的柔韧性,穿着舒适。用这种材料制作的防弹衣只有2~3公斤重,穿着行动方便,所以已被许多国家的警察和士兵采用。

回答3:

在多数人看来,中国仅仅在近年来才自行研制出军用防弹衣,技术水平比西方落后许多。其实,中国早在近半个世纪前就开始了防弹衣的研制工作,不过由于种种原因而鲜为人知。

20世纪50年代末期,解放军有关部门就开始研制国产防弹衣。1964年,中国成功研制出了玻璃钢防弹背心。这种防弹背心用3毫米厚的玻璃钢片做防弹材料,呈铠甲状连接,并用多层棉纶制成外套和护肩,重6-7公斤左右。这种背心可以防护手榴弹破片和M1911手枪的射击。越南战争爆发后,中国援越部队经常遭到美军空袭,而担负运送补给的运输车队更是美国飞机攻击的重点目标。当时,对运输车队威胁最大的就是美军战机空投的钢珠弹。这种炸弹可以在半空炸开,然后射出无数高速飞行的钢珠,杀伤力极大。为对付子母弹和其它弹药破片,解放军后勤技术装备研究院于1966年至20世纪70年代初期研制出玻璃钢-铬钢玉-碳化硼复合结构和铝合金结构两种防弹衣,用于装备往返与中越边境的汽车驾驶员。由于要防止高速钢珠的侵彻,这种防弹衣做的特别厚实,重达数公斤。可能是装备数量少的缘故,笔者始终没有找到这种防弹背心的详细资料。

20世纪80年代,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研制出了TF90-54和TF90-79防弹背心。两种防弹背心均采用高性能的特种防弹钢制成,分别可以抵御5米内54式手枪和10米以外79式冲锋枪的射击。由于各种原因,解放军并未正式装备防弹背心,因此TF90-54和TF90-79就成了外销产品。这就是我们熟悉的“护神”系列防弹背心。

20世纪90年代,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相继开发了一系列非金属防弹背心和相应的防弹插板。其中,采用芳纶及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材料为主要材料制成的软体防弹衣,需要时插入防弹插板则可成为硬体防弹衣。在装备研究所内,笔者见到了通用步兵作战防弹衣和特种部队防弹衣等多种军用防弹衣。据介绍,这些防弹衣均能够防止51式手枪弹的侵彻,在加装一片3.2公斤的高等级复合陶瓷防弹板后,一些防弹衣还能抵御弹速920米/秒的5.8毫米钢芯步枪弹。

从有关人员那里,我们得到了令人振奋的消息:我国科研人员正在研制未来装备部队的新型防弹衣,目前正处于测试阶段。笔者有幸试穿了一回国产军用防弹背心。这是一种软体防弹背心,重2公斤,防护面积0. 23平方米,可以有效抵御54式手枪用51式铅心弹在任何距离内的射击。按照使用说明套上背心后,笔者发现活动比较自如,没有累赘感,只是在弯腰时感觉背心下摆过长,妨碍动作。据专家介绍,在新型防弹衣上一经不存在这些问题了。遗憾的是,由于准备定型列装的新型防弹衣送到基地测试去了,因此笔者一直没能见到它的庐山真面目。看来,要等到正式列装的那天,我们才能揭开解放军历史上第一种制式防弹衣的神秘面纱了
参考资料: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important/64/20031226/11593468.html

回答4:

吃了饭再来看

回答5:

taot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