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壁清野】这个成语出自《三国志·魏书·荀傕(yù)传》。
东汉末年,曹操在镇压黄巾军占领了兖(yǎn)州地区后,雄心勃勃地准备夺取徐州要地。
那时,颍川颍阳(今河南许昌)有个名叫荀傕的人,非常有才能,为避董卓之乱迁居冀州,被袁绍待为上宾。他看出袁绍不能成就大事,就投奔到曹操门下。曹操大喜,任命他为司马。从此,他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出谋划策,深得曹操的信任。
公元194年,徐州牧陶谦病死,死前将徐州让给了刘备。消息传来,曹操夺取徐州的心再也按捺不住了,忙着要出兵徐州。荀傕知道了曹操的想法,说道:“当年汉高祖保住关中,光武帝刘秀据有河内,他们都有一个巩固的根据地,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所以成了大业。如今将军不顾兖州而去攻打徐州,我方留守兖州的军队留多了,则不足以取得徐州;留少了,倘若吕布此时乘虚而入,又不足以守住兖州。最后,一定是弄得兖州尽失,徐州未取。”他还指出,“眼下正值麦收季节,听说徐州方面已组织人力,抢割城外的麦子运进城去。这说明他们已有了准备,一旦有风声传来,他们必然会加固防御工事,转移全部的物资,一切准备就绪迎击我们(原文为:‘今东方皆以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将军’)。这样,你的兵马真的去了,城攻不下,什么东西也得不到手,不出十天,你的军队就会不战自溃。”
曹操听了荀傕的话,十分佩服,从此集中兵力,很快打败了吕布。后来,又打败了刘备,占据了徐州。
《诗经.无衣》赏析
无 衣
《诗经》
岂日无衣?
与子同袍。①
王于兴师,②
修我戈矛,③
与子同仇。④
岂日无衣?
与子同泽。⑤
王于兴师,
修我矛戟,⑥
与子偕作。⑦
岂日无衣?
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
修我甲兵,
与子偕行。
【注释】
①袍:长衣也。行军者日以当衣.夜以当被。就是今之披风,或名斗篷。“同
袍”是友爱之辞。 ②于:语助词,犹“曰”或“聿”。兴师:出兵。 ③戈
矛:都是长柄的兵器,戈平头旁有枝,矛头尖锐。 ④“与子同仇”等于说你
的仇敌就是我的仇敌。 ⑤泽:汗衣。 ⑥戟:兵器名。古戟形似戈,具横直
两锋。 ⑦作:起也。
【品评】
这首诗是军中的歌谣,反映了秦国兵士团结友爱、共御强敌的精神。全诗
分为三章,采用兵士相语的口吻。
在激战前夕,兵士们聚在一起紧张地修整武器。这时,有人顾虑自己没有
衣裳。 他的战友就充满友情地劝慰他:“谁说没有衣裳, 我和你同披一件战
袍!”又用大义来激励同伴:“国家出兵打仗,我们且把武器修理好,我和你
面对着一个共同的敌人。”从诗中不仅可以看到兵士之间的友爱,也可以看到
他们在国难当头的时刻.心甘情愿地承但起重大牺牲的爱国精神。诗歌音节短
促,声调激昂,生动地表现了秦国兵士们同仇敌忾、慷慨从军的情景。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作者: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 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 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千尺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 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 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战城南 去年战,桑干原. 今年战,葱河道. 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 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 凶奴以杀戮为耕作,古来为见白骨黄沙田. 秦家筑城备胡处,汗家还有烽火燃. 烽火燃不熄征战无以时. 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 鸟鸠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 士谇涂草莽,将军空尔为. 乃知兵器是凶器, 圣人不得以而用之.
辛弃疾的 <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生
沙场秋点兵
马做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