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市场现状
1问题据有关媒体介绍,国外各大保险公司均看好中国保险市场,一致认为这是本世纪最后一块未被开发的处女地。朱总理访问英国期间,对方把中国开放保险市场当作一个主要议题来谈,一些发达国家的保险公司甚至把在本世纪末拿到一张中国保险业的准入证视为头等大事。但是,当各国都在注视中国时,我们国内的保险现状却不容乐观,不少人对保险业的现状持否定态度。民族保险业,面临生存考验。
第一、中国的保险市场,尤其是人寿险市场应尽快渡过婴儿期.婴儿期,是一个不成熟、易死亡的时期。众所周知,中国的保险业仅有百年的历史,但在这百年中,中国人自己规范地运作时间却很短。建国前,是外国人占据保险市场,建国后,是一家天下,在计划经济及缺乏竞争的情况下,中国的民族保险业在起步阶段就存在着各种不足,尤其是文革期间又停办保险,所以,从严格的角度看,中国的保险业还处在婴儿期。中国的民族保险业处在一种少专家、缺经验的状态下,这种看似悲观的观点可以从各家保险公司的人员结构中看出。在一些老公司里,人员结构远未达到专业化、年轻化和知识化;而在一些新公司里,虽然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相对较高,但专业知识并不高。也就是说:一个数学博士并不一定是一个跨行业的人才、一个优秀的保险人才。如果不能快速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中国保险业就难以渡过婴儿期,就有夭折的可能。
第二、中国保险市场现状需尽快改变
保险业的一些人士有这样一个看法,中国的保险事业很难干,不少人是过一天算一天,其中部分人把保险业所遇到的难题归于大众,认为中国大众的投保意识差,只知存钱,不知买保险,只看到营养品的重要却看不到保险的重要。笔者认为,责任不能由大众来承担。应当看到这样的事实:中国的不少人都有自己管自己钱的习惯,当年办银行的人是上门找人存钱,而今天,老百姓不用谁去提醒,自己就把钱存在银行;当年办女子学堂的人是挨门挨户地做工作,有时还要被骂,但他们却没有退步,才有了那么多的女子走入学堂。今天,保险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应允许国人对其有各种各样的看法,关键是我们如何做,用什么样的方法使大众认识到保险能给其带来的好处。换句话说,老百姓对保险有看法,其中主要原因还来自保险业。
各家保险公司大多存在着人员培训期短,专业知识少的问题。 保险是一个新兴行业,需要有专业知识的人去从事,但是,在一些保险公司里,学员经过几天,有的只是类似于工厂里师傅带徒弟那样教一下就开始上岗。这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做法。保户在你这里买保险,一保就是终身,而任何商品都不是万能的,各险种所适应的人也不相同,都需要专业人士去为保户精心设计。一个对保险知之甚少的人,他去“拉保险”,保单虽然到手了,可对保户的保障,对维护其利益,是否有人去过问呢?也正因此,一些保户在买了保险后不久,就认为保险不怎么好,这类保户很可能向这样两个方面发展:其一,第二年不再续保,认吃亏;其二,到处宣传保险不怎么样。不管其采取何种方法,对保险公司,对中国保险业都是非常不利的。
第三、从业人员的道德水平与保险业的发展不适应
保险,是一项积德行善的事,但是,在各家保险公司激烈竞争之时,一些公司忽视了对其员工的道德教育,致使保险从业人员泥沙混杂,有的公司盲目扩容,不管什么人都要,使大众对保险从业人员有了一种惧怕感,严重影响了民族保险业的发展。从目前保险市场上看,有两大问题显得非常突出,其一,不能坚持最大诚信原则。有的从业人员在向保户推销保险时,有意夸大保险的功能和范围,诱骗对方投保,使很多不了解保险的人,把保险和非法传销和行骗等同看待;其二,返佣现象严重。有的公司的业务代表单纯追求业绩,公开违反法规,以向保户返佣为条件拉保险,返佣比例越来越高,使保险市场变得比较混乱,破坏了保险市场的正常运行,使正常开展业务的公司难以做到业务。
第四、从业人员流动过快,使保户缺少安全感
由于保险业内竞争激烈,一些公司把业绩看得非常重要,而忽视了员工队伍的稳定性,使保险成了“自己给自己当老板,想干就干,不想干就算”的迅速致富的行业。据了解,有的公司在一年里人员流动高达3 0 %以上。这种不稳定性至少带来两大不利:其一,保户没有安全感,使其不明白自己的利益谁来管;其二,这些从保险业流出的人员在社会上又会攻击保险,给人一种“专业人士观点”的印象,这对保险业的发展具有相当大的破坏性。
第五、小舢板难以打赢海战
中国的保险公司还不多,寿险公司就更少,到目前全国性的寿险公司只有中保、太保、平保、泰康和新华五家,而这五家整体规模都不大,难以和国际上的一些知名公司相比。这种现状其实是对保险业的一种巨大威胁。主要原因有两点:其一,难以抵御较大的风险;其二,难以和国外保险公司抗衡。即使国外保险公司暂不进入,而国内的改革发展也需要保险业能以新的姿态出现,靠几条小船就能养家糊口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从全球角度看,一旦国外保险公司进入中国,以我们目前的小公司去和对方比高低,其结果不言自明。如果各家保险公司不能迅速扩大规模,那么,“第三世界”就将永远是第三世界。
在世纪之交,在中国已逐步融入国际大社会的今天,我们应当对自己有个清醒的认识,可以这样说,民族保险业成败就在当前。目前,我们还是国内几家公司的竞争,很快,我们将面临众多公司,包括外国公司在内的竞争,以目前这种方式、这种素质去参与竞争,我们只能是失败。
针对国内保险市场的现状,我们的观点是:全力抓好两个提高,促进两个转变。所谓两个提高,是指通过政府的适当干预提高各保险公司决策者的经营意识、理念,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使中国保险有一个质的飞跃;通过提高,带来服务质量的转变,逐步促进大众投保意识的转变。
之所以提到政府的适当干预,是因为各家保险公司的决策者的观念非常重要,没有一定的政府行为,这种转变可能会多用一些时间,只有他们的观念转变了,才能提高其服务保险市场的意识,才能下大力气提高员工的素质,从而带来服务水平的转变,再通过服务水平的转变去影响大众,使其对保险有新的认识,从而真正促进民族保险业的发展。
2特点
从中国保险市场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出5个大的特点。
第一,少数国有保险公司占有市场的典型垄断市场。在除了再保险以外的人身和财产保险市场上的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太平洋保险公司,平安保险有限公司占90%以上。根据2002年的人身保险市场和保险收入来看,中国3大人身保险公司约占91%。2003年,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甚至占人身保险市场的50%以上。
第二,中国的保险市场从1980年开始,以年平均30%以上增长速度很快地发展。
第三,国有保险公司转换为有限公司带来了所有体制的改革。而且,中国再保险被分为3个公司,又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和中国人寿等公司在海外股票市场上成功地上市了。
第四,保险的社会性技能强化。由传统的经济报酬技能转换为资金流通,社会管理技能。而且,从保险法和各种法规被规定之后,市场逐渐规范起来。
第五,管理体制规范化。从1998年中国保险监督委员会由中国人民银行分出来以后,以在地方主要城市设立分局等的方法来把体系调整起来。此外,对外开放扩大和中国国内保险公司的海外进出增加也是一种特征。
2办法第一,促进保险市场调整结构。首先,要分析中国保险市场发展的阻碍因素,消除这些阻碍因素,用债卷公司制度的优点支持保险公司的发展。为引导对保险公司的私人资产的投资,要积极支持国内外的股票市场。
第二,使保险市场主体多样化。要培养具有国际性竞争力的一些大型公司的同时,还需开展中使小保险公司专门企业化。先把保险市场的进入条件调整之后,以使保险市场主体多样化和增加动力的方法来完成具有中国特色保险市场体系。
第三,扩大中国保险市场的对外开放。诚实的履行WTO的条例,逐渐地撤出对外资保险公司的地域/劳务范围限制项目。中国保险分为引进外国资本并接受外国的先进经营观念、管理经验、经营方式的方法来进行中国化。
第四,保险市场监督技能的进一步完整化。改善管理监督方式,强化保险公司的支付能力的监督,缓和信用风险。调整关于保险法律,强化保险统计业务。根据合法程序揭发关于保险市场的违法事项,保护保险市场从事者的全体利益,引导保险市场的公平/公正竞争。
除了以上的4个方针以外,我们还需要注意中国保险市场的对外开放是比和WTO的协约提前履行,世界保险系统都关注到今年年末中国保险市场。
尤其是,据2004年1月在国务院公布的文件,有“其实,现在已经过了争论保险公司资金运用范围的扩大/缩小的阶段,而要注意如何顺利地运用资金。因此可以说,保险公司的资金直接投入资本市场的原理下,需要研究对资金的安全性,流通性、有效性等方案的重视点”。从这句话可知,关于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的政府态度有很重要的进展。
第四章 结论
我们组调查的主要部分是加入WTO之后中国保险市场的结构变化以及现在已经进中国保险市场的外国保险公司的状况。目前,已经进来或者打算进入中国市场的西方大部分外国大型保险公司认为中国市场是在亚洲整个地区里最重要的市场、很有前途的市场。
中国保险市场的全面开放意味着外国保险公司不难地进入中国市场,还意味着国际资本对中国投资的力量更灵活。而且,随着外国资本的投资规模会大大增加,其投资方式也会有比较大的变化。
未来的保险公司可能会变成独资公司。因为,法律上的问题、中国市场的信息不足,所以,目前的保险公司大部分只能合资保险公司。但是,如果在中国保险市场上的信息足够充分的话,以后不用跟中国公司合作经营,所以现在的合资经营方式会变成为独资经营方式。
最后,在保险公司的资金直接被投资到资本市场的原则下,一定要提出能解决安全性,流动性与有效性问题的研究和能解除人才不足问题的教育系统等等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