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区别:中国培养的是考生(只注重解决“已知”的问题,而国外发达国家,以美国和德国为例,主要培养的是学生(“探索未知问题”)。
教育是一个民族的希望,而有希望的民族一定是不断创新的民族,已知答案的问题不需要重复解决,而这恰恰是我们教育的失败之处。
迄今为止,中国始终没有培养出本土的世界一流的学者,这就是一个例证!
对与错重要吗?
在讲授表达情绪的单词的课堂上,一位来自剑桥大学的学生让孩子们想象一些生活场景,并把它们画出来,要在画中体现情绪。令人惊讶的是,孩子们几乎异口同声地问道:“老师,怎么画才算对呢?您先给我们示范一下好吗?”
老师再三强调可以随意画,只要能表达出一定的情绪,诸如快乐、悲伤、苦恼等等。可是依然有不少学生抓耳挠腮,不知如何下手。最后老师不得不手把手地给他们画出范例。
我们不禁要问:孩子们的想像力到哪儿去了?他们为什么那么在乎“对错”?
学习=享受+快乐
一位来自哈佛大学的女学生要讲授一些世界地理知识。首先,她发给学生每人一张纸,让他们做一本“护照”,并告诉大家:“我们要去环球旅行了!”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就被调动起来了。
接着,老师将“签证”一一发给学生,带他们到一个个“国家”了解风土人情。在教室的四周挂着老师课前精心准备好的手工粘贴画,上面有各个国家的标志性建筑等。介绍到法国时,老师拿出棉花糖和牙签,让孩子们想办法搭建艾菲尔铁塔。由于棉花糖很软,难以固定,孩子们需要充分开动脑筋并互相配合,才有可能完成任务。下课的时候,一座座“艾菲尔铁塔”耸立在桌上,映衬着孩子们满足的笑脸。
在这样一节轻松愉快的课上,学生们了解到了多方面的知识:出境旅游需要办理护照与签证,世界主要国家的地理位置、特色建筑等等。孩子们真正在享受学习的过程。
守纪律不靠强制
有一天晚上,夏令营的120多名孩子集中到一起开乡村舞蹈晚会。孩子们异常兴奋,久久不能安静下来。负责教舞蹈动作的牛津大学学生的讲解被大家的喧哗声完全盖住了,活动几乎无法进行。但老师没有大声维持秩序,而是停止讲解,静静地看着孩子们,直到孩子们意识到了什么,渐渐安静下来。老师对孩子们说:“以后老师需要讲解时,都会等到每一名同学安静下来为止。如果你们一直不能安静下来,那我们的活动也就不用进行了,即使错过精彩也是你们自己的行为带来的后果。”
从此以后,每次的大型集体活动都在同学们的自觉配合下顺利进行。
在中国,老师往往为课堂订立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以此强制学生遵守纪律,规范他们的行为。而西方老师总是让孩子们意识到自己本身是课堂主体,从而逐渐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使他们自觉遵守纪律。这样往往还能保持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
再看看这里http://www.ttgood.com/info/article_293.htm
中西教育的不同在于其思想观念不一样
中国教育深受传统儒家文化影响
而西方思想这更注重自由
与开放
源于古罗马和古雅典的政治体制
这是由不同文明的差异所形成的不同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