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弯曲
【什么叫弯曲空间】
曲率不处处为零的空间称为弯曲空间。初等平面几何所研究的对象是欧几里得空间(欧氏空间)。这种几何的最重要性质之一就是平行线公设:通过给定直线之外的任一点,可作一条直线与给定直线平行。这个公设在弯曲空间中并不适用。天体物理中常遇到的弯曲空间是黎曼空间。它的一种特例是常黎曼曲空间。黎曼曲率 K等于常数1、-1和0的空间分别叫作黎曼球空间、罗巴切夫斯基空间和欧氏空间。所以,欧氏空间可看作黎曼空间的特例。局部黎曼空间可以看作由局部欧氏空间弯曲而来,而大范围的黎曼空间常常不可能从欧氏空间弯曲得到。从物理学的角度看,时空的弯曲性质依赖于物质的分布和运动。爱因斯坦的广义相论给出时空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和它们的运动规律。通常情况下,时空弯曲的量级是很小的。只有在黑洞或其他强引力场情况下,才有大的弯曲。
当你第一次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里见到“弯曲空间”这个字眼时,恐怕是会感到困惑的,真空怎么能是弯曲的呢?
【怎样使空间弯曲】
为了弄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先让我们这样想象:在一艘宇宙飞船里,有人在仔细观察附近的一颗行星。这颗行星的表面完全被深深的海洋覆盖着,因此有着象台球那样的光滑表面。再假设有一条船在那个行星的海洋上沿赤道线朝正东方向行驶着。
现在再进一步设想一下,这位观察者根本看不见这颗行星,而只能看到这条船。当他研究这条船的运动路线时,他会惊讶地发现这条船走的是一条圆弧。它最后会回到自己的出发点,从而描绘出一个完整的圆周。
如果这条船改变路线,航道就会变得弯弯折折的,不再是个简单的圆周。但是,不管它怎么改道,无论它怎么行进,它的航线总是在一个球面上。
根据所有这些事实,这位观察者可能会推断出,这条船被束缚在一个看不见的球体的表面上,而束缚它的力正是指向球体中心的重力。要不,他就可能会认为,这条船被限制在一块特殊的空间里面。这块空间是弯曲的,而且弯曲成一个球形,从而迫使这条船走出这样的路线来。换句话说,我们必须在一个力和一种空间几何形态之间作出选择。
你大概会认为这是一种想象出来的局面,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地球这颗行星是沿着椭圆路线绕着太阳运行的,正象一条船在某个看不见的曲面上行驶一样。至于这条椭圆路线,我们是假设太阳和地球之间有一种引力来解释的,正是这种引力使地球保持在它的轨道上。
不过,我们也可以从空间几何形态来考虑问题。我们不是通过观察空间本身——空间是看不见的——而是通过考察物体在这种空间里的运动方式,来确定这种空间的几何形态。如果空间是“平坦的”,各种物体就会走直线从这个空间中通过,如果空间是“弯曲的”,各种物体就会走出弯曲的路线来。
一个具有确定质量和速度的物体,如果在离开其他质量都很远的地方运动,那么,它的路径真的可以说是一条直线。而当它走近另一个质量的时候,它的路径就会变得越来越弯曲,显然,是质量把空间弯曲了。质量越大,离质量越近,空间弯曲的曲率就越大。
把万有引力看作是一个力,看来要比用空间几何形态去解释它方便得多,也自然得多。但是,如果在考虑光的行进时,情形就会颠倒过来。按照比较旧的观点,光是不受重力影响的,因为它没有质量。然而,当光在弯曲空间里穿过时,它的路径也会弯曲起来。把光的速度考虑进来,它在太阳这个巨大质量的附近经过时路径的弯曲就能计算出来了。
1919年,爱因斯坦的这一理论(发表于三年之前)在一次日食期间受到了检验,人们把太阳位于空间某处时近太阳的某些恒星的位置,与太阳不在此处时这些恒星的位置进行了比较。结果,爱因斯坦的理论站住脚了。用弯曲空间来讨论万有引力,看来要比用力学术语更为精确。
不过,我们还应该提一下,1967年,人们对太阳的形状所进行的精密测量,发现爱因斯坦的引力理论出了问题,今后将会发生些什么情况?还得等着瞧。
【与弯曲空间相关的讨论】
1.万有引力是否存在
万有引力是否存在,主要有两种观点:
在牛顿理论和牛顿的绝对时空观中,万有引力是显然存在的。事实上万有引力就是牛顿发现的。这种观点遇到的难题是不能解释任何参考系光速恒定不变的事实(可能事实)。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就不一样了,广义相对论把时空看成是扭曲的,并以新的规律来约束光和物质的运动,此时引力就成为了一种时空弯曲的效应。在这种情况下,行星在引力作用下绕恒星运转成为了沿着时空测地线的自由运动(即不受力的惯性运动)。这种观点的难题是违反了直觉,让人看不明白,不知对错。
在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里,引力的消失受一定的主观因素影响,与他建立理论模型有关,即他似乎是有意让时空弯曲来代替引力的,在建立理论模型的过程中,有些做法不是唯一的,比如是否让引力存在。当然,我也只是揣测,他的理论的推导还是严密而高深的。
由于广义相对论的有关引力的论述还有争议,所以,万有引力是不是存在,或者说是不是可以不让它存在,还很难说。
2.为什么万有引力会被抵消
坐在飞船里的人会觉得失重,地球对飞船的引力被飞船的加速运动抵消了,这是为什么呢?下面按照牛顿理论来解释。
假设物体甲是一个内空的容器,物体乙处在物体甲内,开始时物体乙相对于物体甲悬浮静止。物体甲和物体乙的引力质量分别为A和B,惯性质量分别为a和b,当两物体在理论加速度值为g的引力场中自由运动时,物体甲、乙获得的实际加速度分别为
g(甲)=g×A÷a
g(乙)=g×B÷b
由于引力质量与惯性质量成比例
A÷a=B÷b
所以
g(甲)=g(乙)
即它们的实际加速度相等。
由于开始时物体乙悬浮静止在物体甲内,即两物体的初始位移、初始速度相等,所以在任意时刻两物体的相对位移均不变,即物体乙没能感受到引力的作用。
必须说明在以上的计算中,撇开了其它形式的力如电磁力的作用,否则情况将不同。
推测: (是推测不是推论)引力质量为零的物体可能也会在引力场中做一样的加速度运动(暂不考虑引力质量为零的物体是否存在)。理由如下:(还是在牛顿理论下讨论)
从以上的论证中,我们看到引力质量无论取值多小,结论都一样,这自然让我们想到将结果推广到零引力质量。比方说一个引力质量为零的物体从恒星旁穿过时,我们判断它的路线也会发生弯折,按着和有引力质量物体一样的规律弯折。其实零和无限小之间本无明显的差距,为什么一个引力质量无限小的物体弯折而引力质量为零的物体不弯折,它们之间的弯折角度差竟能不依靠灵敏的检测就毫不费力地分辨开来?
3.那为什么引力质量与惯性质量成比例呢?
主流理论的解释是万有引力实际是另外一种现象的效果,这种现象是广义相对论的时空弯曲,在这种情况下,物体的运动均没有万有引力作用,取而代之的是自由运动或接触物体间受动量守恒、能量守恒等支配的受力运动。
可能所有具有引力质量的物质有共同的起源。他们都由同一种基本物质构成,在这同一种基本物质中,引力质量和惯性质量的比值就已经确定了。于是由于两种质量的度量都符合线性性质(即两个物体放在一起的总质量总是等于两个物体分别质量的和,这一点并不是自然而然的,而是要经过实验验证得到的),所有物质的引力质量和惯性质量就都成了同一比例。
又推测:按照以上的见解,我们上面的那个推测就不一定成立了,因为零引力质量的物体其引力质量与惯性质量的比值是不确定的。这等于说我们可能看到宇宙空间中有的物体丝毫不受引力的作用而直来直往。
4.空间是弯曲的还是平直的
我们的思路已经比较明确,从光线经过星球一侧时的弯折并不容易判定空间是平直的还是弯曲的,除非用定量测量弯折角度的方法。因为前面的讨论告诉我们,无论空间是平直的还是弯曲的,小质量物体经过时都会有弯折。
从以上讨论,我们知道了无质量物体(且不论它是否存在,我们不要受人类已知知识的禁锢)的运行路线有两种可能:
(1)直的。则说明空间一定是平直的,没有弯曲,把空间描述成弯曲的那是质量造成的假象。因为此时用空间弯曲没法解释。事实当我们看到空间中任何直来直往事件时,都应该考虑是不是这种事情发生了。不过你得注意,人眼是靠光线观察事物的,直的看起来可能是弯的。
(2)弯的。则不能否定空间弯曲的观点,也许爱因斯坦的对于引力的时空描述是合理的。大家就都没话可说了,佩服爱因斯坦去吧。
【星系起源的凝聚场态空间弯曲原理】
首先,从无到有演化形成的第一个正六边形聚合体,必须同时具备(1+6)个基元能量子:其中1个基元能量子居于正中元点,分别与另外周围6个基元能量子共同构成一个完整形态的正六边形聚合体。在正边形聚合体中,由于7个基元能量子时空相邻的空间距离量是对等和谐地统一(即宇称偶合零点能势差的时间相对性),因此,我们把每两个时空相邻的基元能量子之间的等价空间距离量称为1个基元单位的空间系数。这样,在第一个完整形态的正六边形基态中就会出现12个基元单位的空间系数,记作S1=12。
其次,以第一个浑元和谐形态的正六边形基元能量聚合体作为完整全息的元一中心本体基因模板范式,吸聚所有周围其他尚处于游离基态的基元能量子的相对阴势静化及其加盟入围。这样,第二轮次序阴势静化、加盟入围的基元能量子数为12,相对应的基元空间系数为30;第三轮次序阴势静化加盟入围的基元能量子数为18,相对应的基元空间系数为48;……
从第二轮开始次序阴静入围正六边形基态面的规律性过程中,我们发现:
(1)静化加盟的自然序数n与相应阴聚入围的基元能量子数的关系式为6n;
(2)静化加盟的自然序数n与相应阴聚入围的基元空间系数的关系式为6(3n-1)。
浑元空间基态的全息系统性第一静聚场和谐共同体的演化形成,正是以正六边形范式场态的本元基因法则进行循序渐次、阴势聚合、延伸拓展的结果。当一个相对时空范式的浑元阴聚正六边形基态面演化形成之后,
△循序渐次阴聚入围的基元能量子总和公式为(n为阴聚入围次序数):
∫6n=3n(n+1);
△循序渐次阴聚入围的基元空间系数总和公式为(n为阴聚入围次序数):
∫6(3n-1)=3n(3n+1);
△所有阴聚入围的基元能量子的相对平均基元空间系数公式为(n为阴聚入围次序数):
S3n(n+1)=(3n+1)/(n+1)。
如果我们用坐标图来表示所有循序渐次阴聚入围的基元能量子的相对平均基元空间系数公式,即S3n(3n+1)=(3n+1)/(n+1),就会发现,随着阴聚入围次序n的不断递增,所有循序渐次阴聚入围的基元能量子的相对平均基元空间系数都是一条无限趋近于三维延展性空间基态量(即S=3)(亦即三维延展性本原空间基态量的宇宙自然规律性法则)的延伸弯穹曲线。如下图坐标所示:
这就是说:
从浑元宇空能场基态演化到浑元阴静正六边形基态面凝聚范式过程中,所有循序渐次阴聚入围的基元能量子在单位平面空间范式的次序延伸拓展的基元空间系数率是不均衡的相对时空能场演化律:在相对时空范式场态内,越是最先趋近于中心空间范式周围的基元空间系数率越小,相应地最先次序加盟入围的基元能量子相互之间联系构建程度相对紧密挤压;然后以中心为基点,后序入围的基元能量子所获得的基元空间系数率次序地扩大,相应地后序基元能量子相互之间联系构建程度也渐次地趋向于宽松舒缓。从而使得整个浑元阴聚正六边形基态面演变进化的相对时空能场动量在平面空间范式的传递路线和方向不是绝对水平的直线和平面,而是相对弯穹收缩或延展的曲线和曲面。
------这就是宇宙本原规律性法则的凝聚场态空间弯曲原理。
宇宙法则凝聚场态的相对时空弯曲定律,不仅证实了牛顿经典力学绝对时空观的错误及其绝对静止参照系所谓“均匀性”和“匀速直线运动惯性系”的力学谬误假设,而且也证实了爱因斯坦相对论中关于黎曼几何空间方程式的来源完全是在缺乏宇宙本原规律性法则的前提下进行的纯粹抽象数字化的人择原理假设推演。
曲率不处处为零的空间称为弯曲空间。初等平面几何所研究的对象是欧几里得空间(欧氏空间)。
这种几何的最重要性质之一就是平行线公设:通过给定直线之外的任一点,可作一条直线与给定直线平行。这个公设在弯曲空间中并不适用。天体物理中常遇到的弯曲空间是黎曼空间。黎曼曲率 K等于常数1、-1和0的空间分别叫作黎曼球空间、罗巴切夫斯基空间和欧氏空间。所以,欧氏空间可看作黎曼空间的特例。局部黎曼空间看作由局部欧氏空间弯曲而来,而大范围的黎曼空间常常不可能从欧氏空间弯曲得到。从物理学的角度看,时空的弯曲性质依赖于物质的分布和运动。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给出时空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和它们的运动规律。通常情况下,时空弯曲的量级是很小的。
只有在黑洞或其他强引力场情况下,才有大的弯曲。
人类观察到应当被太阳挡住的星体,说明引力使光线发生了弯曲!由于规定以光线在空间以直线传播作为直线的标准,而认为引力使空间发生了弯曲!由于引力产生加速效应,通过加速可以模拟引力效应!
在人类星际开始旅行之前,托勒密的本轮宇宙体系和哥白尼的日心宇宙理论都可以解释在地球上观察到的现象!哥白尼的更简捷。只是后来证实比较接近实际。
月球围绕地球和月球的公共质量中心旋转,月亮由于受到地球的影响而以一种蛇行轨道绕太阳运行!对于一个事实建立的两种模型!
比如:在车静止时空转的车轮绕轴旋转,在向前行进的车辆上车轮的运动是两种运动的叠加,我们依据静止时的模型将它分解成两种运动模型的叠加。如果问你在行驶的车辆上什么地方在瞬间没有动,在行驶的列车上什么地方列车的哪个部位在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这两种模型的叠加将使得思考产生障碍。
曲率不处处为零的空间称为弯曲空间。初等平面几何所研究的对象是欧几里得空间(欧氏空间)。这种几何的最重要性质之一就是平行线公设:通过给定直线之外的任一点,可作一条直线与给定直线平行。这个公设在弯曲空间中并不适用。天体物理中常遇到的弯曲空间是黎曼空间。它的一种特例是常黎曼曲空间。黎曼曲率 K等于常数1、-1和0的空间分别叫作黎曼球空间、罗巴切夫斯基空间和欧氏空间。所以,欧氏空间可看作黎曼空间的特例。局部黎曼空间可以看作由局部欧氏空间弯曲而来,而大范围的黎曼空间常常不可能从欧氏空间弯曲得到。从物理学的角度看,时空的弯曲性质依赖于物质的分布和运动。爱因斯坦的广义相论给出时空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和它们的运动规律。通常情况下,时空弯曲的量级是很小的。只有在黑洞或其他强引力场情况下,才有大的弯曲。
当你第一次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里见到“弯曲空间”这
个字眼时,恐怕是会感到困惑的,真空怎么能是弯曲的呢?
你怎样能使它弯曲起来呢?
为了弄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先让我们这样想象:在一
艘宇宙飞船里,有人在仔细观察附近的一颗行星。这颗行星
的表面完全被深深的海洋覆盖着,因此有着象台球那样的光
滑表面。再假设有一条船在那个行星的海洋上沿赤道线朝正
东方向行驶着。
现在再进一步设想一下,这位观察者根本看不见这颗行
星,而只能看到这条船。当他研究这条船的运动路线时,他
会惊讶地发现这条船走的是一条圆弧。它最后会回到自己的
出发点,从而描绘出一个完整的圆周。
如果这条船改变路线,航道就会变得弯弯折折的,不再
是个简单的圆周。但是,不管它怎么改道,无论它怎么行进,
它的航线总是在一个球面上。
根据所有这些事实,这位观察者可能会推断出,这条船
被束缚在一个看不见的球体的表面上,而束缚它的力正是指
向球体中心的重力。要不,他就可能会认为,这条船被限制
在一块特殊的空间里面。这块空间是弯曲的,而且弯曲成一
个球形,从而迫使这条船走出这样的路线来。换句话说,我
们必须在一个力和一种空间几何形态之间作出选择。
你大概会认为这是一种想象出来的局面,但实际上并非
如此。地球这颗行星是沿着椭圆路线绕着太阳运行的,正象
一条船在某个看不见的曲面上行驶一样。至于这条椭圆路线,
我们是假设太阳和地球之间有一种引力来解释的,正是这种
引力使地球保持在它的轨道上。
不过,我们也可以从空间几何形态来考虑问题。我们不
是通过观察空间本身——空间是看不见的——而是通过考察
物体在这种空间里的运动方式,来确定这种空间的几何形态。
如果空间是“平坦的”,各种物体就会走直线从这个空间中
通过,如果空间是“弯曲的”,各种物体就会走出弯曲的路
线来。
一个具有确定质量和速度的物体,如果在离开其他质量
都很远的地方运动,那么,它的路径真的可以说是一条直线。
而当它走近另一个质量的时候,它的路径就会变得越来越弯
曲,显然,是质量把空间弯曲了。质量越大,离质量越近,
空间弯曲的曲率就越大。
把万有引力看作是一个力,看来要比用空间几何形态去
解释它方便得多,也自然得多。但是,如果在考虑光的行进
时,情形就会颠倒过来。按照比较旧的观点,光是不受重力
影响的,因为它没有质量。然而,当光在弯曲空间里穿过时,
它的路径也会弯曲起来。把光的速度考虑进来,它在太阳这
个巨大质量的附近经过时路径的弯曲就能计算出来了。
1919年,爱因斯坦的这一理论(发表于三年之前)
在一次日蚀期间受到了检验,人们把太阳位于空间某处时靠
近太阳的某些恒星的位置,与太阳不在此处时这些恒星的位
置进行了比较。结果,爱因斯坦的理论站住脚了。用弯曲空
间来讨论万有引力,看来要比用力学术语更为精确。
不过,我们还应该提一下,1967年,人们对太阳的
形状所进行的精密测量,发现爱因斯坦的引力理论出了问题,
今后将会发生些什么情况?还得等着瞧。
与弯曲空间相关的讨论:
1.万有引力是否存在
万有引力是否存在,主要有两种观点:
在牛顿理论和牛顿的绝对时空观中,万有引力是显然存在的。事实上万有引力就是牛顿发现的。这种观点遇到的难题是不能解释任何参考系光速恒定不变的事实(可能事实)。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就不一样了,广义相对论把时空看成是扭曲的,并以新的规律来约束光和物质的运动,此时引力就成为了一种时空弯曲的效应。在这种情况下,行星在引力作用下绕恒星运转成为了沿着时空测地线的自由运动(即不受力的惯性运动)。这种观点的难题是违反了直觉,让人看不明白,不知对错。
在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里,引力的消失受一定的主观因素影响,与他建立理论模型有关,即他似乎是有意让时空弯曲来代替引力的,在建立理论模型的过程中,有些做法不是唯一的,比如是否让引力存在。当然,我也只是揣测,他的理论的推导还是严密而高深的。
由于广义相对论的有关引力的论述还有争议,所以,万有引力是不是存在,或者说是不是可以不让它存在,还很难说。
2.为什么万有引力会被抵消
坐在飞船里的人会觉得失重,地球对飞船的引力被飞船的加速运动抵消了,这是为什么呢?下面按照牛顿理论来解释。
假设物体甲是一个内空的容器,物体乙处在物体甲内,开始时物体乙相对于物体甲悬浮静止。物体甲和物体乙的引力质量分别为A和B,惯性质量分别为a和b,当两物体在理论加速度值为g的引力场中自由运动时,物体甲、乙获得的实际加速度分别为
g甲=g*A/a
g乙=g*B/b
由于引力质量与惯性质量成比例
A/a=B/b
所以
g甲=g乙
即它们的实际加速度相等。
由于开始时物体乙悬浮静止在物体甲内,即两物体的初始位移、初始速度相等,所以在任意时刻两物体的相对位移均不变,即物体乙没能感受到引力的作用。
必须说明在以上的计算中,撇开了其它形式的力如电磁力的作用,否则情况将不同。
推测:(是推测不是推论)引力质量为零的物体可能也会在引力场中做一样的加速度运动(暂不考虑引力质量为零的物体是否存在)。理由如下:(还是在牛顿理论下讨论)
从以上的论证中,我们看到引力质量无论取值多小,结论都一样,这自然让我们想到将结果推广到零引力质量。比方说一个引力质量为零的物体从恒星旁穿过时,我们判断它的路线也会发生弯折,按着和有引力质量物体一样的规律弯折。其实零和无限小之间本无明显的差距,为什么一个引力质量无限小的物体弯折而引力质量为零的物体不弯折,它们之间的弯折角度差竟能不依靠灵敏的检测就毫不费力地分辨开来?
3.那为什么引力质量与惯性质量成比例呢?
主流理论的解释是万有引力实际是另外一种现象的效果,这种现象是广义相对论的时空弯曲,在这种情况下,物体的运动均没有万有引力作用,取而代之的是自由运动或接触物体间受动量守恒、能量守恒等支配的受力运动。
本人提出一种见解(也许别人早提过):可能所有具有引力质量的物质有共同的起源。他们都由同一种基本物质构成,在这同一种基本物质中,引力质量和惯性质量的比值就已经确定了。于是由于两种质量的度量都符合线性性质(即两个物体放在一起的总质量总是等于两个物体分别质量的和,这一点并不是自然而然的,而是要经过实验验证得到的),所有物质的引力质量和惯性质量就都成了同一比例。
又推测:按照以上的见解,我们上面的那个推测就不一定成立了,因为零引力质量的物体其引力质量与惯性质量的比值是不确定的。这等于说我们可能看到宇宙空间中有的物体丝毫不受引力的作用而直来直往。
4.空间是弯曲的还是平直的
我们的思路已经比较明确,从光线经过星球一侧时的弯折并不容易判定空间是平直的还是弯曲的,除非用定量测量弯折角度的方法。因为前面的讨论告诉我们,无论空间是平直的还是弯曲的,小质量物体经过时都会有弯折。
从以上讨论,我们知道了无质量物体(且不论它是否存在,我们不要受人类已知知识的禁锢)的运行路线有两种可能:
(1)直的。则说明空间一定是平直的,没有弯曲,把空间描述成弯曲的那是质量造成的假象。因为此时用空间弯曲没法解释。事实当我们看到空间中任何直来直往事件时,都应该考虑是不是这种事情发生了。不过你得注意,人眼是靠光线观察事物的,直的看起来可能是弯的。
(2)弯的。则不能否定空间弯曲的观点,也许爱因斯坦的对于引力的时空描述是合理的。大家就都没话可说了,佩服爱因斯坦去吧。
爱因斯坦的学说认为质量使时空弯曲。我们不妨在弹簧床的床面上放一块大石头来说明这一情景:石头的重量使得绷紧了的床面稍微下沉了一些,虽然弹簧床面基本上仍旧是平整的,但其中央仍稍有下凹。如果在弹簧床中央放置更多的石块,则将产生更大的效果,使床面下沉得更多。事实上,石头越多,弹簧床面弯曲得越厉害。
同样的道理,宇宙中的大质量物体会使宇宙结构发生畸变。正如10块石头比1块石头使弹簧床面弯曲得更厉害一样,质量比太阳大得多的天体比等于或小于一个太阳质量的天体使空间弯曲得厉害地多。
如果一个网球在一张绷紧了的平坦的弹簧床上滚动,它将沿直线前进。反之,如果它经过一个下凹的地方 ,则它的路径呈弧形。同理,天体穿行时空的平坦区域时继续沿直线前进,而那些穿越弯曲区域的天体将沿弯曲的轨迹前进。
就是广义相对论指出,大质量物体会把周围的时空“压出”凹痕。
把宇宙类比成一个面,在中央放一个铅球,中间就会凹下去。空间弯曲就是这么回事。这一点的正确性在日食时得到了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