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1.理解课文,能猜出两则谜语的谜底。
2.背诵课文。
3.练习用“有时……有时……”口头造句。
4.学会10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能猜出两则谜语的谜底。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 抓住事物的特点,弄清事物之间的联系,准确地猜出谜底。
教学准备 小黑板两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同学们,今天我来说几个谜语,请同学们猜一猜,看谁猜的对,猜的快。
(一)两个小人坐在土堆上。打一个字。(谜底是“坐”)。(二)上边毛,下边毛,中间有颗黑葡萄。打一人体器官。(谜底是眼睛。 )同学们有意思吗?今天我们要学的第10课也是谜语。板书课题,同时让学生认读“谜语”二字。
二、初读课文。
(一)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求,出声读,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把本课的生字画下来。(每人读3遍。)
(二)同桌互读,每人读一遍。达到互查、互学的目的。读后标出本课有几个谜语。
(三)请三位同学,每人读一遍。读给大家听。(好、中、差三位同学。)达到调动同学朗读的积极性和老师了解同学们对课文了解的情况的作用。
三、讲读课文。
(一)挂出写好第一个谜语的小黑板,让大家说出谜底。(指导看书中的插图。)
(二)让学生试说是怎样猜出来的。
提示:1.“月亮”是什么样子?书上哪句话告诉你啦?
2.“月亮”在什么地方?书中哪句话告诉你啦?
师问:“山腰、树梢”是指什么地方?
生答:山腰——山的中间部分。
树梢——树的顶端。
注:老师可用简图画在黑板上,表示这两个词的意思。
师问:谜语中的前两行告诉我们“月亮”它是会动的,不是总在一个地方,对吗?
生答:对。
师问:后两行的“圆盘、镰刀”是说月亮的什么?那它的形状是怎样的呢?
生答:“月亮”的形状也会变。
小结:我们抓住“月亮”有升、有落、有圆、有缺的特点就能很快地猜出谜底,你们说对吗?好,你们试着猜猜第二个谜语。挂出写有第二个谜语的小黑板。
(三)师指着小黑板问:
这则谜语中写了几种事物?
生答:四种:云儿、小树、禾苗、花儿。
师问:“让路、招手、弯腰、点头”是什么意思?(可用语言回答,也可以用动作、手势表示。)
生答:让路——散开的意思。
招手——指小树左右摇摆。
弯腰——指禾苗前后晃动。
点头——指花儿上下摇动。
师问:谁能使云儿让路,小树招手、禾苗弯腰,花儿点头呢?
生答:是“风”。
师:指导学生看书中的插图。
师问:这则谜语中的“它”指的是什么?谁能把“它”字换成“风”来读一遍谜语?(请2个同学读。)小结:第二则谜语,我们抓住“让路、招手、弯腰、点头”来比喻“云、小树、禾苗、花儿”被吹动的样子来猜出谜底就容易了。
(四)指导背诵。
1.自己背2遍。
2.同桌互背、互查。
3.集体背一遍。
4.请4~5名同学背诵。
板书设计:
10.谜语
买一本<<幼儿谜语宝典>>就可以了,我看的是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
两棵树,一个杈,
不长叶子不开花,
做工种地全靠它,
写字吃饭也用它.
谜底是_
双手
有一种蛋,不能吃的,是什么蛋?答案:笨蛋
一,没有血液有血管,没有眼睛它会眨,没有手掌它会写,没有脑袋它会算。
(打一工具) 答案:计算机
牛走独木桥--生.牛下面1横是独木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