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属于江南。
扬州是文化意义上的江南,是历史意义上的江南,是行政区划概念上的江南。《吴地文化通史》第一章第一节《地域》对“吴”作了权威定义:吴,有狭义、广义之分。广义则东通大海、南达钱江、西止皖南,北及扬州。
先秦时期,江南属汉地九州,被中原称为"吴越",江南最早出现在先秦两汉时期。在东周时期是以吴国、越国等诸侯国所在的长江中下游,即今上海、浙江北部、江苏南部、安徽东南部长江中下游以南部分地区。
吴与后来被称作“江南”的地域基本重合,千百年来也基本没有疑义。
清朝初期,江南省即如今江苏、安徽的统称,两江总督指的便是江南省与江西省,但文化意义上的“小江南”越来越明确地特指传统的江浙地区。
地理上的江南范围还包括安徽东南部、南部的芜湖、宣城、黄山、马鞍山、池州、铜陵、安庆等地区;江西北部、东北部的九江、上饶、景德镇等地区。
明清时期,江南主要是原江西省及江南省(江苏和安徽与上海合称)。
苏州大学范伯群教授和台湾学者陈信元先生合作发行了一套丛书《名家广场·江南风情》,展现南京、扬州、苏州、杭州、绍兴五城文化风貌。
参考资料来源:扬州日报-扬州是江南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江南 (地理区域概念)
扬州是江南。
因为,扬州属“吴”地,“吴”地即“江南”。扬州是文化意义上的江南,是历史意义上的江南,是行政区划概念上的江南。
《通史》内容精深,考证严谨。其中第一章第一节《地域》对“吴”作了权威定义:吴,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以太湖为中心,范围窄小;广义则东通大海、南达钱江、西止皖南,北及扬州。因为形成“吴”概念的时候,上述地区即为吴的“固有疆域”。
以“孤篇压全唐”的《春江花月夜》作者张若虚,是扬州人,而在当时,则同贺之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由此可以看出,扬州与苏州、无锡、镇江,本是“吴”氏大家族比邻而居的兄弟。
扩展资料:
扬州在长江以北,这是任何一位小学生站在地图前都可以作出的判定。这属于地理常识,古人也知道。隋炀帝在《泛龙舟》中说得非常清楚:“借问扬州在何处?淮南江北海西头”。
若单从地理角度考察,今天江南核心区域苏州也不在江南,而是江东。“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就是现成的例子。这江东便是吴中(苏州)——项羽早年起兵伐秦之地。
以扬州为江南,首先它是一个文化概念。唐代诗人杜牧在咏扬州二十四桥的诗中谓:“秋尽江南草未凋”,在扬州生活了十多年的诗人当然知道长江在什么方位。宋朝宰相王安石吟唱:“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位江西人依然把扬州视作江南。
明代状元杨升庵在《浣溪纱》中云:“江都犹唱宝儿憨,断肠春色在江南。”这是四川人眼中的江南扬州……前几年,苏州大学范伯群教授和台湾学者陈信元先生合作发行了一套丛书《名家广场·江南风情》,展现南京、扬州、苏州、杭州、绍兴五城文化风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扬州 (江苏省地级市)
扬州日报-扬州是江南吗?
扬州不是江南。
江南地区,意为长江之南,新安钱塘之北,在人文地理概念里特指长江中下游以南。扬州市地处江苏省中部,位于长江北岸、江淮平原南端。江南,意为长江之南,新安钱塘之北,在人文地理概念里特指长江中下游以南。所以扬州地理上不是江南。
地理上的江南范围包括安徽东南部、南部的芜湖、宣城、黄山、马鞍山、池州、铜陵、安庆等地区;江西北部、东北部的九江、上饶、景德镇等地区。
扩展资料;
江南以才子佳人、富庶水乡、繁荣发达等著称。从古至今“江南”一直是个不断变化、富有伸缩性的地域概念,但始终代表着美丽富饶的水乡景象;至今也是自然条件优越,物产资源丰富,商品生产发达,工业门类齐全,是中国综合经济水平最高的发达地区。
唐朝时,天下扬一益二,扬州最富,益州(成都)第二,可见繁华。古时江南代表了富足,繁华,和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当时的扬州和苏州都是江东福地,所以各种诗句的赞美,人们就把扬州作为了江南的代名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扬州
百度百科-江南
扬州是江南江南,字面义为江之南面。“江”在汉语中有特指大江,即长江。江南本意指长江以南的地区。在古代,江南往往代表着繁荣发达的文化教育和美丽富庶的水乡景象,区域大致为长江下游南岸的地区。在先秦时期已经存在江南的说法。一直到隋朝,仍然以中原地区为地理坐标中心,江南往往指湖南和江西一带。唐朝设立江南道,后来又分为江南东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成为定义现代江南含义的开端,往后江南成为江东地区的专称。历史学者冯贤亮称,“就地域上讲,江南无疑是近世以来中国经济最为繁荣的地区。但是,关于江南一词的定义及其运用,自古及今,就从未统一过。”【历史演化】 历史上以“江南”命名的行政区的演化为:唐朝以前,江南一词所指区域囊括长江以南以及长江沿岸广大地区,包括荆州(鄂东南、湖南)、扬州(江西、皖南、福建、苏南、上海、浙江)。 唐朝时设立江南西道(鄂东南、湖南、江西、皖南)、江南东道(福建、苏南、上海、浙江)。宋朝时设立江南西路(江西大部、鄂东南)、江南东路(赣东北、皖南、南京一带)。 清初设立江南省,后分为江苏省、安徽省。 唐太宗设立江南道,范围包括整个长江中下游长江以南地区,以及贵州、福建等地。唐玄宗把江南道细分为江南东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江南在古代分为江南之东和江南之西。唐宋设江南西道、江南西路,涵盖江南之西的江西、湖南和湖北南部,本为广义的江南组成。晚唐时期专称江东为江南,从此产生了文化意义上的“江南”概念。后以狭义的江南的概念,将江南西道演化为今江西省;而江东地区则以南京市为中心,主要包括苏、浙、皖部分地区。清代设两江总督署,辖江苏省(含上海)、安徽省、江西省,两江即含江东、江西。【狭义的江南和广义的江南】 广义的江南指整个长江中下游长江以南的地区,即除去湖南南部、江西南部、贵州和福建的江南道。包括狭义的江南、江西以北、湖北长江以南和湖南北部地区。但福建有些地区有时也被称为江南。广义的江南在古代较多使用,如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是写在长沙市的事。广义的江南在现代也使用,比如天气预报中的江南就指广义的江南;江南三大名楼(武汉市的黄鹤楼,岳阳市的岳阳楼和南昌市的滕王阁)中所说的江南为广义上的江南。 现在特指的江南为狭义的江南,是指被文人美化了的地区。即除去福建省与浙南的江南东道,是以南京至苏州一带为核心地带,包括长江以南安徽省、江西省、浙江省的部分地区,即江苏南部和浙北、皖南、赣北地区。长江下游以北部分地区,如扬州地区等,虽然地理位置在江北,但经济文化形同江南,也被看作是文化意义上的江南地域的组成;而并非长江流域却被认为是江南地域的有太湖以南以至钱塘江以南部分地区,如绍兴、宁波地区等。【江南大疫】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秋,清宣宗旻宁(后称道光)刚刚继承大统,当时最为繁华富庶的江南地区风调雨顺,丰乐祥和,然而一场该朝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瘟疫却悄然登场了。在此后的数年中,这一据称自闽广地区由海路传入的疫病,迅速在该地区蔓延,并继续向西向北流传,酿成了一场几乎波及大半个中国的大灾难。真性霍乱在中国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周期性流行序幕亦就此拉开。
《中国国家地理》2007年第3期推出“江南”专辑。在该专辑中,镇江,扬州不仅被纳入“江南”范围,并且还特别提到扬州和镇江的沐浴文化,称它们是最体现江南精神的风物之一。
《中国国家地理》在卷首语中提出并解答了一个问题:江北的扬州为什么算江南?文中介绍:“把扬州看作是江南更重要的原因是扬州与江南的神似,甚至可以说扬州曾经比江南更江南。大运河畔、长江边上、东海之滨的扬州,她的繁华、她的富庶、她的舞榭歌台、她的诗词歌赋、她的琴棋书画都和江南的苏杭相通、相似、相媲美。因此杜牧把扬州当江南来吟咏就可以理解了。”
专辑同时提出,就文化区划而言,扬州应该属于江南。自然区划、行政区划、文化区划,这三者很难重合,扬州就是这三者错位的典型。扬州在江北却叫江南,这是文化对自然区划的超越,是文化力量的显现。
强者说:江南是一种文化
弱者说:江南是地理位置
小人说:江南是方言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