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钱的角度讲,前驱车制造成本通常要比后驱车低,入手门槛也更低,这也是大多数A级车、中低价位B级车为前驱车的主要原因。
与后驱车相比,前驱车通常将主减速器、差速器等传动结构集成在变速箱内,也省去了通往后轮的传动轴,动力传动效率更高、车身质量更轻,更省油。
前驱的优点
驱动轮距离发动机很近,直接使得传动距离短,结构简单,重量轻,成本低,由于不用向后轮传递动力,所以没有那根贯穿整车的传动轴,在车内的直观体现就是后排的中间突起会变小,空间更大。
同时由于各种原因,前驱车的发动机舱更短,可以给驾驶舱留出更大的空间,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时候轴距相同的两台车,车内空间有差距的原因。
前驱的缺点
所有的传动部件以及发动机都集中于车头,使得车辆的前后重量分配不均衡,车头过重转向时易发生转向不足;
由于发动机前置,无法安装完全等长的传动半轴,在驾驶时会发生扭力转向问题,这个名词可能不好理解,直观的表现就是在加速时,车辆会有自行转向的趋势,动力越强趋势越明显;前轮同时承担了转向与驱动的任务,会使前轮磨损增大。
只要看车辆的前轮位置就可以。
如果前轮最后端和车辆的A柱相距很近,那么这款车一定是前驱车,因为前驱车通常会将发动机和变速箱横置;
如果一辆车的前轮最后端离A柱较远,那么这款车很有可能是一辆后驱车,后驱车通常会采用发动机、变速箱纵置,车轴靠前更能保障驾驶室的充裕空间。
奥迪就属于发动机纵置的前驱典型,如果看到身边的车是一辆不带多余字母的奥迪,那基本可以确定是前驱车,因为奥迪车几乎全部是是前驱和四驱基本没有后驱。
前置后驱(Front—engineRear—drive,简称FR)
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是最为传统的驱动形式,从汽车发明以来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直是最主流的驱动布局,前后轮胎转向和驱动分开,各司其职,俗称推着走。
优点:在良好的路面上起步,加速或爬坡时,驱动轮的负荷增大,牵引力强,适应需求大马力的车辆。轴荷分配较为平均,因而有良好的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平顺性,并有利于延长轮胎的使用寿命。转向轮是从动轮,转向机结构简单,便于维修。
缺点:由于发动机在前驱动轮在后,所以需要传动轴传递动力,导致后座中间地板中间有一道凸起,影响了车内空间和布置,同时也增加了车辆的重量,多了传动轴环节也增加了动力损耗。高速转弯因前轮改变方向而后轮运动方向依旧向前,车辆容易甩尾,俗称漂移。
从驾乘舒适度的角度讲,前驱车发动机和驱动系统等主要部件都集中在前部,后部配重较轻,前轮在承担转向功能的同时还承担驱动功能,前轮的磨损更严重,加速或制动时抬头和点头现象明显,更容易出现转向不足的问题。
经常说的转弯的时候“轮过去了但是车没过去”。和前驱车相比,后驱车前后配重相对均衡,起步动力更足、转向更加敏捷,除了后排中部地板会突出一块影响乘坐舒适度外(带有四驱配置的前驱车型也会凸起),基本优于前驱车。
中置后驱(Middle—engine Rear—drive,简称MR)大多数运动型轿车和方程式赛车所使用的型式。此外,某些大、中型客车也使用该型式。
优点:可取得最佳的轴荷分配,操纵波动性和行驶平顺性较好。分量集中,车身平摆方向的惯性力矩小,转弯时,转向盘操作灵敏,运动性好。
缺点:侵占汽车内部空间,车厢只能安放两张座椅,所以一般中置引擎的跑车都只有一排座椅。发动机靠近车厢内部,噪音大,不是每个人都喜爱这种音乐。
前置前驱:发动机在前面,驱动轮也在前面。好处是:稳定性好
前置后驱:发动机在前面,驱动轮在后面。好处是:推背感强,动力好。
前置四驱:发动机在前面,车子是四轮驱动的。好处是:操控性好,车子的平衡感强。
后驱的车有一根多了一根驱动轴是通向后面的,可以把车举升起来看下面是否有这样一个机构,还可以看车辆的用户手册,FF,FR,RR等,四驱的话一般在变速箱的位置都多了一个分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