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过年的味道600

2024-11-28 09:57:49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过年的味道

一年只有一次,最热闹的也就是那个晚上,我盼望着那个晚上的到来,迎接着那个迷人的夜晚。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题记
一年只有一次,最热闹的也就是那个晚上,我盼望着那个晚上的到来,迎接着那个迷人的夜晚。
那个晚上的到来,给我带来了许多的快乐和乐趣。为了今年的“年夜大餐”,母亲和奶奶在除夕的前两天就开始“动工”了。因为母亲眼中的年夜饭是团圆饭,预示着新一年的开始,一切都要十全十美,不能有半点马虎。每到这时候,我便会言语谨慎,生怕不经意间说出什么不中听的或是不吉利的话,招来母亲的责骂。对我家而言,这一年一度的年夜饭已经不只是一顿简单的晚餐,更是全家都要参与的仪式。所以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今天,我们仍然保留了在家中吃年夜饭的习惯。
我家的年夜饭讲究分工合作,各司其责。母亲是总设计师,负责人员调度。为了年夜饭母亲会把消毒柜里的淡蓝色的精美餐具拿出来用。父亲帮母亲打小工,负责买配菜,买调料,拿油盐酱醋、锅碗瓢盆;奶奶是总设计师的得力助手;爷爷则是烹饪几个他的拿手菜;我嘛,就负责“偷吃”,在有菜做好了后,我总以尝尝菜的咸淡,来偷吃做好的菜,诶,谁叫我属老鼠呢?
母亲做年夜饭有讲究,菜的数量必须是双数,有冷有热,有荤有素,各自成双,讨一个“好事成双”的彩头。每年年夜饭母亲都会亮出她新学得几个好菜让我们品评,但有几个菜是母亲的保留曲目,每年必不可少。“蒸蛋卷”、“清炖鸡”、“炸肉丸”、“红烧鱼”。母亲认为有了这些菜预示着来年生活富足,衣食无忧。
在母亲的指挥和操持下,晚上七点整,我们的午夜大餐正式开始,一盘盘色香味俱全、香喷喷的饭菜端上桌来,我看得眼花缭乱。开饭喽!我狼吞虎咽的把这美味佳肴往嘴里塞。妈妈把果汁和红酒拿出来,倒在高脚杯里。这是我们每年必备的一个节目———新年祝愿(每年的年夜饭前我们都要把自己认为最好的祝愿送给家人)。今年还是我第一个上场,我端起酒杯祝愿爸爸和妈妈———身体健康,笑口常开,工作顺利;祝愿爷爷奶奶——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也把他们的祝愿送给了我,爸爸妈妈祝我身体健康,天天好心情;爷爷奶奶祝我学习进步。然后我们端起酒杯,“干杯”!我们的家真是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我爱我家。
我家不仅年夜大餐丰盛,家庭也那么幸福,我既为有一个会做美食的的妈妈感到骄傲,也为有一个美满的家庭感到骄傲

回答2:

过年的味道
早晨一睁眼,接了几个电话,“嗯,但是,不行,要在家收拾屋子。准备过年呀。”理由十分充分地推了两个朋友的相约。飞快地洗漱完毕,草草地喝了一杯咖啡吃了一片面包,换上粉紫色的家居服,用皮筋和夹子将刚刚可以梳起的头发整齐地盘在脑后,大张齐鼓地收拾起屋子来。

爷爷坐在宽大的沙发里看着报纸,间或,抬起头透过老花镜用疑惑的眼光看着我。“今天不出去吗?这么勤快?”终于,他问。笑着对爷爷说:“今天哪里都不去,在家搞卫生,嘻嘻。干干净净过大年哟。” 是呀要过年了。记得小时候,每到过年的时候,都要跟着妈妈在家里擦擦弄弄好一阵子。那时候,觉得好烦,为什么非要在这个时候突击做那么多家务?但现在有了自己的家,一下子理解了妈妈的感觉,那种过年的感觉,一下子仿佛又回来了。

其实,过年的味道,过年的感觉,在现代人眼里,是越来越淡了。也许是很多东西太容易得到的缘故,反而没有了盼望很久以后得到的欣喜。

小时候祈盼着过年,因为过年可以有新衣服穿,因为过年可以吃到平时吃不到的好东西,因为过年可以的放花放炮。过年,在孩子的眼里,是压岁钱,是庙会,是风车,是新衣服,是糖葫芦,是花炮,那些美好的东西,那些美好的祈盼呀。而现在,得到这一切已经很容易了,不必等到过年的时候。看来,人生真的是拥有一些,就势必会失去一些。

“送旧迎新。”四个字,一下子跃了出来。好一个送旧迎新。送走旧的,迎来新的。迎新固然是一种喜悦,送旧却不免让人有点淡淡的伤感。日子就这样在无数的迎来送往中过去,留给我们的是一种逐渐的成熟的吧。可以淡定地对待所面临的一切,渐渐地,也许就会乐于拥有,甘于失去了。应该是一种成熟吧。然而,感伤依旧,但那也只是一种生活中的小插曲,一点点小配头。

走近窗边,看着白雪覆盖了的街道,心里居然涌起一阵阵的兴奋。喜欢雪天,冷冷的空气里带着几许湿润,把天衬得更蓝,就连干枯的树枝都有了几分诗意。窗外的风很大,气温骤然下降,而室内却温暖如春。楼下商家挂着的彩旗,在风中乱舞。冲着窗外笑了笑,真的是要过年啦。

终于,经过一天的奋战,家变得光洁无比。盘腿坐在地板上,打了蜡的地板,泛着好看的光。一整天的洗洗漱漱擦擦弄弄,让人不免产生了几分疲倦,但心情却十分舒畅。笑迷迷地看着角落里的优雅地伸展着枝叶的富贵竹,还有五颜六色的银柳,绿意盎然,春机盎然。

CD里飘出一首首怀旧的老歌,厨房里飘出炸丸子的香气。爷爷在我的感染下,居然开始炸丸子。想想看,他老人家已经好几年没有炸丸子了。小时候,每到过年的时候,就是这种味道让贪吃的我眼睛发亮呀。在这种香气中,儿时的种种,一幕幕在脑海中浮现出来。

当过年的味道渐渐淡去之际,儿时的记记――那种对过年的渴望,那种对过年的祈盼,那种过年时的种种快乐,成为了一种亮色。点点滴滴的回忆伴随着夜幕,一点一点地向我笼罩过来,年又近了一天!

回答3:

伴随着刺骨冷峻的寒风,站在新旧交替的时空隧道,送走了朴实无华、收获颇丰的2011年,迎来了朝气蓬勃、充满期冀的2012年。是啊!崭新的一年如期而至,新春的气息扑面而来,一切都显得鲜活而极具诱惑。  
大年三十晚上,我们一家人坐在凳子上,吃着团圆饭。吃完饭,我们站在楼上的阳台上看着楼下的烟花。第一个放的是花篮,花篮是由六个圆孔组成的,花篮先“兹”的喷起了火花,突然“砰”的一声飞上了天空,炸成了许多五颜六色的火花,就这样喷了六次,好像正在为人们祝福呢! 春节联欢晚会节目开始了,全家人围坐在沙发上,品尝着央视给我们带来的丰盛的“年夜饭”。那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声、幽默的小品相声,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逗得我们哈哈大笑。能和家里人一起过年,是多么幸福的事呀!  
“当……当……”新年的钟声敲响了,就在这时,周围的鞭炮声也随之响起来,照亮了外面漆黑的夜空。鞭炮声,笑声响成了一片简直就是一段有声有色的“交响乐”,把大自然所有的声音都交织在一起,连天上的星星都忘记了睡眠,停下来观看! 我看着窗外,把划过的烟火当做流星,许下了新年里的新愿望。我相信,在新的一年里,我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会有更大的收获。
♂哇!过年了!时间飞逝,转眼间新的一年又要开始了。
春节是全家团圆的节日,是人们期盼的节日。春节里,人们换上新装,走街串巷,拜亲访友;可以吃到丰盛可口的食物;孩子们自在地玩乐;大人们可以放下工作,轻松一下。这些活动是每个春节必不可少的,让我最想念、最思念、最怀念的还是那能使年味儿变浓的烟花爆竹。
前几年,南京禁放烟花爆竹。每到过年,我也只能回忆那段燃放烟花爆竹的快乐时光。除夕之夜,爸爸妈妈给些钱让我去买烟花爆竹。一出爸妈的监视范围,我便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奔向烟花店。拿了烟花就跑,急匆匆到家后,把一些烟花藏了起来,然后拿着几支“窜天猴”和“星火棒”,敲开邻居姐姐的门,和她一起放烟花。随着导火线的点燃,“啪啪”几声“霹雳”,响彻夜空。我的手随着烟花一起抖动,是激动,是兴奋……甚至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烟花里“储存”着的几十朵花一朵接一朵飞上夜空,慢慢扩大又慢慢散去,那种五光十色、绚丽缤纷,足以组成最美丽的画面。特别是许多人一起燃放各种烟花时,那种雄伟壮观、气势磅礴却又精巧细致、玲珑剔透的美让人陶醉其中。我那颗欢乐的心也随同烟花一起绽放在深邃的星空中。
放完“窜天猴”,我们又冲到楼下,点燃“星火棒”。自由自在地跑着,手中“怒放”的“红色火花”,依照我们的奔跑路线,画出一幅幅新春图。还有大年初一早晨放的鞭炮(那种穿“红色外套”,挂在楼梯前用竹竿吊起来放的炮仗);随时能放的掼炮;放在地上,看起来像一个小筒的爆竹……都让人难以忘怀。烟花爆竹的每一颗星火都是一声问候,一丝祝福,一片温馨,一份快乐……美好的愿望尽在不言中。
这几年,没了烟花爆竹的陪伴,没有了喜庆、热闹的味道,年味就淡了。
不过,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传进我的耳朵:南京市民又可以在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了!太好啦!我一定要再次体验那种热烈;那种奔放;那种疯狂;那种五官的刺激;那种全身心的快乐!

回答4:

在中国那么多的传统节日中,我最喜欢春节。  

  春节的名字洋溢着幸福的味道,总能令人联想到美好的事物。它象征着新年的伊始,同时也代表去年所有的悲欢离合都已谢幕,化作记忆留在生命的史册上。  

  尽管是寒冷的冬日,可是春节的出现仿如一轮暖日,高挂在空中,融化了街道两旁的积雪。路人们的脚步踩着 轻快的节拍,飞扬的嘴角写满了无法控制的喜悦心情。  

  过年了!过年了!  

  爷爷奶奶从老家赶回来,带着大包小包的礼物,乐得我合不拢嘴。爸爸妈妈商讨着需要购置的年货,列了一张长长的单子。喜爱干净的外婆指挥无所事事我和舅舅把房子里里外外打扫一遍,然后摸了摸亮得能映出人影的窗户,点了点头,欣慰地说:“这样才好,除去了去年的污垢,干干净净地迎来新年。”  

  春节的味道是多元的香。忙碌了一年的人们到头来终于可以休息休息,例外的是那些勤劳的主妇们。妈妈把从超市买来的花生倒入锅内,熟练地翻炒它们,出锅后再撒盐入盘。夹上一颗,脆脆的外皮裹着乳白的果仁,香浓四溢。她还想炸鱼,可是对生熟情况掌握不到位,只好请来奶奶作指导。奶奶笑眯眯地接过铲子,演示起来。奶奶站在一旁认真虚心地接受奶奶的言传身教。客厅里放着大小不一的果盘,里面堆着小山一般的果干和水果。我满足地吸吸鼻子。走在阳台上看下面,几个小孩子在玩小烟花,火光流离之间燃出快乐的花朵。一阵轻烟消失在空气中,我在二楼闻到了那种专属烟花的清香,心情在闲情逸致中得到了放松,我开心地笑了。  

  那样温暖的情绪还残留在我心间。然而,曾几何时,这份浓郁的春节味道淡了些许。  

  近年来,西方的节日传到中国。年轻人一到万圣节、圣诞节或者情人节,激动的劲头不亚于中了头彩。而对于春节这样的传统节日,提不起多少兴趣“噢,又过年了?”而后凑和着和家人吃一顿年夜饭,再继续他们直线一样的生活。  

  其实呢,他们总有一天会发现,那些“洋节日”就是图个新鲜,戴上面具跳一场假面舞会。真正经久不息的还是我们的祖先流传下来的传统节日,那种温馨和幸福是经过岁月的沉淀酿成的蜜,能够甜到你的心里。  

  我喜欢春节,更迷恋它多姿多彩的味道。

回答5:

上小学的时候,新年总是在盼星星,盼月亮地无限的期待中,珊珊来迟的。那个时候,新年的味道特别的浓厚,特别的耐人寻味。有连串的炮声;有红艳新奇的对联;有新年特色的年糕、花糕,是希望能过得一年比一年高吧!有手持大刀的门神、有天爷爷、地奶奶、财神、灶神、有供神用的香炉;有各式各样的年画;有纸糊的灯笼;有手工制作的小玩意,星星点点地装扮着一个个热闹非凡的年集;还有为新年的第一天精心准备的新衣裳;当然最为关注的还是那一个个并不厚实的红包。有了这些才会体会到新年的味道。  
  除夕那天晚上,真可以说是咱们中国的狂欢节。那天晚上,一般都是要敖个通宵的。因为当时还几乎没有电视,也就是左邻右舍地聚在一起,畅谈过往的坎坷与平淡,畅想未来一年的心愿,共同在一起等待着新年的钟声响起,共同鸣炮庆贺这激动人心的时刻。在初一这天,天还刚刚亮就开始相互拜年,盛上一碗过年的饺子送给长辈们尝尝。  
  上初中的时候,随着电视的普及,春节联欢晚会成了各家各户年夜饭中必不可少的一道菜了,因此,除夕这天晚上窜门的少了,人们更注重的是一家人的团圆。这时候因为点炮而引起的事故逐渐增多,政府决定禁止放炮,取而代之的是家家门口挂起的红灯笼。  
  上高中以后,我们家就搬进了楼房,真到现在,我对周围的邻居们都还不太了解,也很少有机会交流与往来。新年,是忙碌着买东西,忙碌着工作、学习,忙碌着送礼品。过年的时候大多都是初一或是前一天赶回老家,回来以后就算是过年了。过新年,就是又长了一岁而已。  
  不知道是如今我们的口味变重了,还是新年的味道变淡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