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叶斑病 (1) 症状 叶片病斑近圆形,直径5~6mm,病斑中央灰褐色至灰白色,边缘红褐色。后期病斑上产生黑色小点,是病菌的分生孢子器。 (2) 病原 隶 该病主要分布于上海、江苏 、安徽、福建、辽宁、河北、四川等地。 (1) 症状 叶片病斑近圆形,直径5~6mm,病斑中央灰褐色至灰白色,边缘红褐色。后期病斑上产生黑色小点,是病菌的分生孢子器。 (2) 病原 隶属于半知菌亚门、腔孢纲、球壳孢目的枇杷壳二孢。分生孢子器球形,黑色,直径90~120μm;分生孢子长椭圆形,微弯,双孢,分隔处略缢缩,无色,后期略带黄色,(3 ~8.5)μm×(8~11.5)μm。 (3) 发病规律 病菌在病叶和病落叶上越冬,次年春季借风雨传播。多雨和潮湿环境、气温达15~20℃时容易发病,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病期在6~10月。 (4) 防治方法 1) 清楚病叶,雨后及时排水,降低环境湿度。 2) 药剂防治可参考桂花枯斑病。 桂花缺铁病防治方法 症状:铁是一种微量元素。桂花缺铁时,首先影响叶绿素的形成,特别是幼叶的叶脉之间的部位容易表现失绿现象。轻度缺铁时,叶脉附近保持淡绿色,而离叶脉较远处的部位开始泛黄。严重时,幼叶和老叶都变为黄白色,有的老叶上还可以出现黄褐色的坏死斑点,并常被一些弱寄生菌所侵害,造成早期落叶。凡是患缺铁病的桂花树,一般都不能开花。 发病条件 桂花缺铁病通常发生在偏碱性土壤的地方,因为碱性土壤中,铁常以难溶解的氢氧化铁存在,难以被桂花吸收利用。 防治方法: 1.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在新梢生长期,每半月向叶面喷洒1次0.2%~0.5%的硫酸亚铁溶液,此法见效很快。喷后2~3天,黄叶即可转绿,但有时效果不能持久。 2.在土壤中施用稳定性较高的螯合铁:Fe –EDTA(乙二胺四乙酸合铁),每株用20~40克,收效快且持久。另外,也可以用0.1%浓度的螯合铁溶液进行叶面喷射,叶色恢复更快,但不可过量,以免产生药害。 3.改良土壤:在春季干旱时,注意灌水压碱,低洼地要及时排除盐水,以减少土壤含盐量。增施有机肥料,树下间作绿肥,增加土壤中的腐殖质,改良土壤结构及理化性质,对防治和减轻本病的发生都有一定的效果。 4.选择适宜的砧木品种,或进行主干靠接或根接,改换砧木品种。
有以下原因: 1、桂花为不耐渍植物,检查地下水位是否过高,办法:在桂花树1米远处挖约1.2米深坑,观察几天,看是否渗水,如果有渗水.解决办法有两个,一为挖排水沟,降低桂花周围的地下水位;二为在明年二三月份挖起桂花,在坑下填土,使桂花根系大部分高出地面,再在根周围用砖砌成花坛,填土至桂花土球上10CM. 2、缺氮肥:可适量加入氮肥,办法有二,一为氮肥化水,直接浇在桂花根部;二为在离桂花树主杆约50CM挖深20CM坑一圈,把氮肥洒在坑里,覆土,浇水。 3、光照不充足,桂花属强阳性植物,不宜长期荫蔽,如果是,宜移树至阳光充足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