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
秦朝末年,项羽与叔父项梁起兵反秦,推举楚怀王之孙为楚王,军威大震。已被秦朝灭亡的赵、魏、燕、韩诸国,也伺机复国,与楚王结盟反秦。项梁率军接连取胜,秦二世胡亥急遣大将章邯统领大军镇压。定陶一战,楚军大败,项梁战死。章邯遂挥师攻赵,围困赵王于巨鹿。赵王向楚王紧急求救。楚王以宋义为主将,项羽为副将,率师援赵。宋义力图避开秦军锋芒,保存实力。楚军开抵安阳,竟一驻四十六天,只待秦赵厮杀两败俱伤,才挥戈出击。这就急煞项羽。他几番催促宋义渡河作战,都被拒绝。宋义甚至说:"冲锋陷阵,我不如你;筹谋划策,则你不如我。"项羽一怒之下,杀了宋义号令全军,并报告楚王。楚王命项羽为主将。项羽亲率全军渡过漳水,旋即"破釜沉舟",每人只发三天干粮,与秦军决一死战。此时,集结在前线的已有十几支各地援赵部队。各路援军见秦军势大,都固守营寨,不敢轻易出战。楚军一到,立即发动猛攻。一场恶战,杀声震天。楚军将士似出山猛虎,以一当十,直杀得秦军落花流水,溃不成军。各路援军在自己营垒上看到了这一壮观场面。楚军大捷,项羽从此成为各路反秦部队的领袖。
秦朝末年,二世在位时,统治残暴,迫使大泽乡陈胜等人揭竿起义,各地农民纷纷响应,起兵抗暴。项羽是秦末下相人,身高八尺多,力大能举鼎,才气超人,和叔父项梁在吴中起兵。后来,项梁找到楚国后代熊心,立他为楚怀王,项梁自己号称武信君,辅佐楚王。
一次,秦国大将章邯率军渡过黄河攻占了赵国,赵王及将领都逃进钜鹿城。章邯命令王离、涉闲等人包围钜鹿,自己领军驻扎在钜鹿南边,筑甬道为他们运送粮草。当时,楚国及其它诸侯国都出兵援救赵国。
楚王任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任次将,范增任末将,去援助赵国。其他各路将领也都隶属于宋义,号称“卿子冠军”。但是,宋义与项羽对秦国的作战策略却有很大的歧见。宋义坚持先观望,让秦、赵相斗后利用秦军的疲惫,再歼灭秦军。而项羽认为如果赵国被攻占,秦国将更强大,届时楚国再出兵可能就会战败。
项羽非常反对宋义的做法,于是就在营中斩下宋义的头。将领们都畏服项羽,没人敢反抗,大家一起立项羽为代理上将军。项羽诛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扬名诸侯。他先派当阳君、蒲将军率领二万人马渡过漳河,援救钜鹿。但战争只取得小胜利,陈余再请求增援。项羽于是率领全军渡过漳河,船只全部弄沉,锅碗全打破,军营全都烧毁,只带三天干粮,以此向士卒表明决一死战,而无退还之心。
军队到达钜鹿就包围王离,和秦军相遇,多次交战,阻断秦军所筑的甬道,大败秦军,杀苏角,俘虏王离。涉闲不愿降楚,自焚而死。此时,楚军兵力强大是诸侯之首,前来钜鹿援救的诸侯,虽然攻下十几座营垒,却没有一个敢发兵出战。到楚军攻打秦军时,他们都只在自己的营垒中观望。
项羽打败秦军后,召见各诸侯国将领,当他们进入营门时,都跪着用膝盖行走,不敢抬头仰视。自此,项羽真正成为诸侯的上将军,各路诸侯都隶属于他。
“作壁上观”这句成语就是从这里演变而来,用来比喻在一旁观看,不帮助任何一方。
典故;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
同义词:
袖手旁观隔岸观火置身事外
反义词:
见义勇为拔刀相助蹑足其问
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含贬义
例子:
我以为对于校长主张去留的人,俱不免各有其复杂的背景,所以我是袖手~的。(鲁迅《两地书·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