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伦凯勒的资料??

2025-01-24 08:33:57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海伦·亚当斯·凯勒(Helen Adams 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美国残疾教育家,又译为海伦·海勒。1880年6月27日出生于亚拉巴马州北部一个小城镇——塔斯喀姆比亚。她在19个月的时候因为一次连续几天的高烧,治愈后留下后遗症,被迫失去视力和听力。在这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她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自强不息, 沉思
在导师安妮·莎莉文(Annie Sullivan)的帮助下,海伦学会用顽强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她热爱生活并从中得到许多知识,学会了读书和说话,并开始和其他人沟通。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成为一位学识渊博,掌握英语、法语、德语、拉丁语、希腊语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她走遍世界各地,为盲人学校募集资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她获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赞扬,并得到许多国家政府的嘉奖。
海伦认为视力和听力丧失的悲剧往往发生在那些因贫困而无法给予孩子及时治疗的家庭。为了消除社会不平等引发的罪恶现象,海伦加入了美国社会党(Socialist Party of America)和国际产业工人协会IWW(Industrial Workers of the World),成为一名激进的社会主义者。曾著有《我是怎样成为一名社会主义者的》和《我为什么要加入 IWW》两篇文章解释自己的行为动机。但西方历史教科书往往褒扬海伦·凯勒早年与疾病抗争的故事,而其成年后作为一名社会主义者的事实被故意忽略了。在《老师告诉我的那些谎言-美国历史教科书犯下的错误》书中曾提到这一点。海伦·凯勒一生一共写了14部巨作。《我的生活》是她的处女作。作品一发表立即在美国引起了轰动,被称为“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出版的版本超过百余种,在世界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书由海伦·凯勒的《我的生活》、《走出黑暗》、《老师》三本书以及发表在美国《大西洋月刊》上的著名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编译而成,完整系统地介绍了海伦·凯勒丰富、生动
、真实而伟大的一生,许多文字还是第一次与中国读者见面。《海伦·凯勒》为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8课,也是试用本六年级下册第九课《我的老师》选入北师大版初一教材,《再塑生命》选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课,《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节选)选入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珍爱生命专题中的生命之歌。   20世纪,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一共度过了生命的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绝岁月。   然而,正是这么一个幽闭在盲聋世界里的人,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学院;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四处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   创造这一奇迹,全靠一颗不屈不挠的心。海伦接受了生命的挑战,用爱心去拥抱世界,以惊人的毅力面对困境,终于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光明面,最后又把慈爱的双手伸向全世界。海伦·凯勒(Helen 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是美国20世纪著名的盲聋女作家和演讲者,她凭借坚强的意志考入哈佛大学的拉德克里夫学院,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大学教育的盲聋人,曾入选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人类十大偶像”之一,被授予“总统自由奖章”。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海伦·凯勒的散文代表作,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此外,本书中收录的《我的人生故事》,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 海伦.凯勒,自幼因病成为盲聋人,但她自强不息,克服巨大的困难读完大学。一生写了十几部作品,同时致力于救助伤残儿童、保护妇女权益和争取种族平等的社会活动。1964年获总统自由勋章。她的事迹曾两次被拍成电影。其故事还被编入苏教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本第9课,题目是《海伦·凯勒》,还被编入了八下人教版语文课本第5课,题目为《再塑生命》也被编为小学英语第十二册第八模块课文。   莎莉文老师跟海伦·凯勒很投缘,她们认识没有几天就相处融洽,而且海伦·凯勒还从莎莉文老师那里学会了认字。   一天,老师在海伦凯勒的手心写了“'water'水”这个词,海伦·凯勒总是把“杯”和“水”混为一谈。到后来,她不耐烦了,把老师给她的新洋娃娃摔坏了。但莎莉文老师并没有对海伦放弃,她带着海伦凯勒走到喷水池边,要海伦凯勒把小手放在喷水孔下,让清凉的泉水溅溢在海伦凯勒的手上。接着,莎莉文老师又在海伦凯勒的手心,写下'water'“水”这个字,从此海伦·凯勒就牢牢记住了,再也不会搞不清楚。海伦后来回忆说:“不知怎的,语言的秘密突然被揭开了,我终于知道水就是流过我手心的一种物质。这个水字唤醒了我的灵魂,给我以光明、希望、快乐。这个故事被编入了新标准英语小学六年级下册课本中。   不过,莎莉文老师认为,光是懂得认字而说不出话来,仍然不方便沟通。可是,从小又聋又瞎的海伦·凯勒,一来听不见别人说话的声音,二来看不见别人说话的嘴型,所以,尽管她不是不能说话的哑巴,却也没法子说话。   为了克服这个困难,莎莉文老师替海伦·凯勒找了一位专家,教导她利用双手去感受别人说话时嘴型的变化,以及鼻腔吸气、吐气的不同,来学习发音。当然,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不过,海伦·凯勒还是做到了。盲人作家海伦·凯勒,除了突破功能障碍学会说话,更奉献自己的一生,四处为残障人士演讲,鼓励他们肯定自己,立志做一个残而不废的人。海伦·凯勒这份爱心,不但给予残障人士十足的信心,更激起各国
人士正视残障福利,纷纷设立服务机构,辅助他们健康快乐地过生活。   1968年,海伦去世,她把所有终生致力服务残障人士的事迹,传遍全世界。她写了很多书,她的故事还拍成了电影。莎莉文老师把最珍贵的爱给了她,她又把爱传递给所有不幸的人,带给他们希望。死后,因为她坚强的意志和卓越的贡献感动了全世界.并且各地人民都开展了纪念她的活动。
海伦·凯勒于1880年6月27日出生在美国阿拉巴马州的塔斯比亚城。其父亲亚瑟·凯勒上尉(Arthur Keller)是当地军队的最高长官,为人是极为豪爽好客的人。出生之时原为健康的婴儿,但却在19个月大的时候患了急性脑炎,从此失去了听觉和视觉。然而,她仍然努力的保持着和外界的联系,运用自己的手语和家庭成员交流。但是,随着年岁的增长,这样的交流不再能满足她,她的脾气开始变得暴躁。全家人对她的状况都很担忧。海伦6岁时,在其家庭医生的协助下,她的父母邀请柏金斯盲人学校的约翰娜(安妮)·曼斯菲尔德·莎莉文·麦西(Johanna(Anne)Mansfield Sullivan Macy)老师作为海伦·凯勒的启蒙导师。
莎莉文老师十分有爱心,她首先了解海伦的脾气,她终于知道凯勒的脾气会如此躁动,是因为父母不忍看她做错事(打人、不守规矩、破坏东西等)被惩罚的模样,于是在她做错事时都给她糖吃,所以莎莉文老师必须要纠正这些父母的错误行为,并且与她建立互信的关系,再耐心的教导海伦手语,让她能与别人沟通,再教导她一些生字的意思,她陆续学懂了鲜花、水、太阳等,并认为爱就是那温暖的阳光。其后再教导海伦用手指点字以及基本的生活礼仪。在经过一番训练后,她父母在她10岁时聘请了霍勒斯曼学校的莎拉·傅乐瓦老师教导其说话,而海伦最终亦学会了说话,她把中指放在老师鼻子上、食指放在嘴唇上、大拇指放在咽喉上。对于一个失明和失聪的人来说,这是十分艰巨的事情。在父母和莎莉文老师的悉心教导下,海伦对世界改观,开始努力向学,认真做人。也学习运用触觉去感受周遭的事物。有一回,下大雨,她坐在树上不敢下来,是老师帮她的,可见老师的好。
1898年,海伦·凯勒进入了位于马萨诸塞州的剑桥女子学校(The Cambridge School for Young Ladies)。1900年秋季再申请进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Radcliffe College)就读,这对于一个失明和失聪的人而言,可说是难以置信。最后于1904年以优异成绩取得文学学士学位,并成为首位毕业于高等院校的聋盲人。而这么多年来莎莉文老师则一直留在海伦·凯勒身边,并将教科书与上课内容写在海伦·凯勒的手掌上,让凯勒能了解其内容,可说是对海伦不离不弃,因此海伦一生均十分感激她。
海伦于1924年组成海伦·凯勒基金会,并加入美国盲人基金会,作为其全国和国际的关系顾问。其后她在国际狮子的年会上发表演说,她要求狮子会成为“协助失明人士战胜黑暗的武士”。并说:“我为你们开启机会的窗,我正敲着你的大门。”1946年任美国全球盲人基金会国际关系顾问,并开始周游世界,共访问35个国家。她尽力争取在世界各地兴建盲人学校,并常去医院探望病人,与他们分享她的经历,以给予他们生存意志。她同时亦为贫民及黑人争取权益,以及提倡世界和平。为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海伦·凯勒享年88岁。而在她死后,因为她坚强的意志和卓越的贡献感动了全世界,各地人民都开展了纪念她的活动。有人曾如此评价她:“海伦·凯勒是人类的骄傲,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是人类善良的表现,相信她的事迹能成为后世的典范。”
海伦·凯勒好像注定要为人类创造奇迹,或者说,上帝让她来到人间,是向常人昭示着残疾人的尊严和伟大。她一岁半时突患急性脑充血病,连日的高烧使她昏迷不醒。当她苏醒过来,眼睛烧瞎了,耳朵烧聋了,那一张灵巧的小嘴也不会说话了。从此,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进了痛苦的深渊。   1887年3月3日,对海伦来说这是个极重要的日子。这一天,家里为她请来了一位教师──安妮·.莎莉文小姐。安妮教会她写字、手语。当波金斯盲人学校的亚纳格诺先生以惊讶的神情读到一封海伦完整地道的法文信后,这样写道:“谁都难以想象我是多么地惊奇和喜悦。对于她的能力我素来深信不疑,可也难以相信,她3个月的学习就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在美国,别的人要达到这程度,就得花一年工夫。”这时,海伦才9岁。然而,一个人在无声、无光的世界里,要想与他人进行有声语言的交流几乎不可能,因为每一条出口都已向她紧紧关闭。但是,海伦是个奇迹。她竟然一步步从地狱走上天堂,不过,这段历程的艰难程度超出任何人的想象。她学发声,要用触觉来领会发音时喉咙的颤动和嘴的运动,而这往往是不准确的。为此,海伦不得不反复练习发音,有时为发一个音一练就是几个小时。失败和疲劳使她心力憔悴,一个坚强的人竟为此流下过绝望的泪水。可是她始终没有退缩,夜以继日地刻苦努力,终于可以流利地说出“爸爸”“妈妈”“妹妹”了,全家人惊喜地拥抱了她,连她喜爱的那只小狗也似乎听懂了她的呼唤,跑到跟前直舔她的手。    海伦·凯勒
1894年夏天,海伦出席了美国聋人语言教学促进会,并被安排到纽约赫马森聋人学校上学,学习数学、自然、法语、德语。没过几个月,她便可以自如地用德语交谈;不到一年,她便读完了德文作品《威廉·退尔》。教法语的教师不懂手语字母,不得不进行口授;尽管这样,海伦还是很快掌握了法语,并把小说《被强迫的医生》读了两遍。在纽约期间,海伦结识了文学界的许多朋友。马克·吐温为她朗读自己的精彩短篇小说,他们建立了真挚友谊。霍姆斯博士在梅里迈克河边幽静的家里为她读《劳斯·豆》诗集,当读到最后两页时,霍姆斯把一个奴隶塑像放在她手中。这个蹲着的奴隶身上的锁链正好掉落下来,霍姆斯对海伦说:“她是你思想的解放者。”博士指的是安妮小姐。海伦的心中一阵激动,人世间美好的思想情操,隽永深沉的爱心,以及踏踏实实的追求,都像春天的种子深深植入心田。海伦从小便自信地说:“有朝一日,我要上大学读书!我要去哈佛大学!”这一天终于来了。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以特殊方式安排她入学考试。只见她用手在凸起的盲文上熟练地摸来摸去,然后用打字机回答问题。前后9个小时,各科全部通过,英文和德文还得了优等成绩,海伦怀着热切的心情开始了大学生活。   1904年6月,海伦以优异的成绩从拉德克里夫学院毕业。两年后,她被任命为马萨诸塞州盲人委员会主席,开始了为盲人服务的社会工作。她每天都接待来访的盲人,还要回复雪片一样飞来的信件。后来,她又在全美巡回演讲,为促进实施聋盲人教育计划和治疗计划而奔波。到了1921年,终于成立了美国盲人基金会民间组织。海伦是这个组织的领导人之一,她一直为加强基金会的工作而努力。在繁忙的工作中,她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笔,先后完成了14部著作。《我生活的故事》《石墙之歌》《走出黑暗》《乐观》等,都产生了世界范围的影响。海伦的最后一部作品是《老师》,她曾为这本书搜集了20年的笔记和信件,而这一切和四分之三的文稿却都在一场火灾中烧毁,连同它们一起烧掉的还有布莱叶文图书室、各国赠送的精巧工艺礼品。如果换一个人也许心灰意冷,可海伦痛定思痛,更加坚定了完成它的决心,她不声不响地坐到了打字机前,开始了又一次艰难的跋涉。10年之后,海伦完成了书稿。她很欣慰,这本书是献给安妮老师的一份厚礼,老师安妮也为此而感到无比骄傲。   1956年11月15日,竖立在美国波金斯盲童学校入口处的一块匾额上的幕布,由海伦用颤抖的手揭开了,上面写着:纪念海伦·凯勒和安妮·莎莉雯·梅西。这不是一块普通的匾额,而是为那些在人类文明史上写下了突出篇章的人们所设立的。的确,海伦把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联合国还曾发起“海伦·凯勒”世界运动。1968年6月1日,海伦·凯勒──这位谱写出人类文明史上辉煌生命赞歌的聋哑盲学者、作家、教育家,在鲜花包围中告别了人世。然而,她那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她那带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却永远载入了史册,正如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所言:“19世纪出现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我黑暗中的光明》是关于人类精神升华的一本书。生来既聋又盲的海伦·凯勒早年生活在与常人隔离的孤寂境况中,而这对一个人精神的发展是如此重要。   在全人类的神的爱护下,她得以同他人接触。精神上的发展带领她走上了写作生涯。   海伦.凯勒被视为本世纪最富感召力的作家之一。
名言
  黑暗将使人更加珍惜光明,寂静将使人更加喜爱声音。   因为在我生活的漫长黑夜里,我读过的书以及别人读给我听的书,已经变成一座伟大光明的灯塔,向我揭示出人类生活和人类精神的最深泉源。   世界上最美丽的东西,看不见也摸不着,要靠心灵去感受。   爱是摸不着的,但你却能感到她带来的甜蜜。   仅仅靠触觉就能感受到这么多的幸福,那么,如果能看见,我会发现多少更美好的东西啊!   人生最大的灾难,不在于过去的创伤,而在于把未来放弃。   不怀希望,不论什么事情都做不出来。   我身上的所有原子都是振动仪。通过房屋到处感觉到的振动,我能猜出每天都在发生什么事情。   像明天就要失去那样去利用你的眼睛。   死亡只是从这个房间搬迁到那个房间,可是我可能跟别的人不太一样,因为我在那个新的房间就可以用眼睛看到东西了。   我们分明是不一样,能看得见的人和看不见的人互相不一样。不是感觉不一样,而是使用感觉的方法不一样。只是为了找到超越感觉的智慧而展开的想象力和勇气不一样而已。   无论处于什么环境,都要不断努力。   我努力求取知识,目的在于希望日后能使用,为社会贡献一点力量。   只要是真正有益于社会的事情,而又是我能做的,我都将全力以赴。   我的任务是练习,练习,不断地练习。失败和疲劳常常将我绊倒,但一想到再坚持一会儿就能让我所爱的人看到我的进步,我就有了勇气。   对于凌驾命运之上的人来说,信心就好似生命的主宰。   我用整个身心来感受世界万物,一刻也闲不住。我的生命充满了活力,就像那些朝生夕死的小昆虫,把一生挤到一天之内,生命或是一种大胆的冒险,或是一无是处。   我只看我拥有的,不看我没有的。   忘却自我中有着快乐。因而,我要努力把别人眼中的光明当作我的太阳,把别人耳中的音乐当作我的乐曲,把别人唇上的微笑当作我的幸福。   我的身体虽然不自由,但我的心是自由的。就让我的心超脱我的躯体走向人群,沉浸在喜悦中,追求美好的人生吧!   把活着的每一天看作生命的最后一天。   残忍的命运挡住了入口,我会不甘愿地质问命运为何作这样专横的宣判,因为我的心尚未驯服,仍是狂热的;但刻薄无情的话到口里,我的舌头却没有说出来,像还未落下的泪,又流回我的心中。   只要朝着阳光,便不会看见阴影   面对光明,阴影就在我们身后   信心是命运的主宰   有时我想,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做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该有多好啊!这就可能显出生命的价值。

回答2:

  海伦·凯勒的生平简介

  海伦·亚当斯·凯勒(Helen Adams 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美国残疾教育家,又译为海伦·海勒。1880年6月27日出生于亚拉巴马州北部一个小城镇——塔斯喀姆比亚。她在19个月的时候因为一次连续几天的高烧,治愈后留下后遗症,被迫失去视力和听力。在这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她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自强不息, 沉思在导师安妮·莎莉文(Annie Sullivan)的帮助下,海伦学会用顽强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她热爱生活并从中得到许多知识,学会了读书和说话,并开始和其他人沟通。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成为一位学识渊博,掌握英语、法语、德语、拉丁语、希腊语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她走遍世界各地,为盲人学校募集资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她获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赞扬,并得到许多国家政府的嘉奖。 海伦认为视力和听力丧失的悲剧往往发生在那些因贫困而无法给予孩子及时治疗的家庭。为了消除社会不平等引发的罪恶现象,海伦加入了美国社会党(Socialist Party of America)和国际产业工人协会IWW(Industrial Workers of the World),成为一名激进的社会主义者。曾著有《我是怎样成为一名社会主义者的》和《我为什么要加入 IWW》两篇文章解释自己的行为动机。但西方历史教科书往往褒扬海伦·凯勒早年与疾病抗争的故事,而其成年后作为一名社会主义者的事实被故意忽略了。在《老师告诉我的那些谎言-美国历史教科书犯下的错误》书中曾提到这一点。海伦·凯勒一生一共写了14部巨作。《我的生活》是她的处女作。作品一发表立即在美国引起了轰动,被称为“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出版的版本超过百余种,在世界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书由海伦·凯勒的《我的生活》、《走出黑暗》、《老师》三本书以及发表在美国《大西洋月刊》上的著名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编译而成,完整系统地介绍了海伦·凯勒丰富、生动 、真实而伟大的一生,许多文字还是第一次与中国读者见面。《海伦·凯勒》为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8课,也是试用本六年级下册第九课《我的老师》选入北师大版初一教材,《再塑生命》选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课,《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节选)选入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珍爱生命专题中的生命之歌。
  20世纪,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一共度过了生命的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绝岁月。
  然而,正是这么一个幽闭在盲聋世界里的人,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学院;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四处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
  创造这一奇迹,全靠一颗不屈不挠的心。海伦接受了生命的挑战,用爱心去拥抱世界,以惊人的毅力面对困境,终于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光明面,最后又把慈爱的双手伸向全世界。海伦·凯勒(Helen 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是美国20世纪著名的盲聋女作家和演讲者,她凭借坚强的意志考入哈佛大学的拉德克里夫学院,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大学教育的盲聋人,曾入选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人类十大偶像”之一,被授予“总统自由奖章”。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海伦·凯勒的散文代表作,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此外,本书中收录的《我的人生故事》,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 海伦.凯勒,自幼因病成为盲聋人,但她自强不息,克服巨大的困难读完大学。一生写了十几部作品,同时致力于救助伤残儿童、保护妇女权益和争取种族平等的社会活动。1964年获总统自由勋章。她的事迹曾两次被拍成电影。其故事还被编入苏教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本第9课,题目是《海伦·凯勒》,还被编入了八下人教版语文课本第5课,题目为《再塑生命》也被编为小学英语第十二册第八模块课文。
  莎莉文老师跟海伦·凯勒很投缘,她们认识没有几天就相处融洽,而且海伦·凯勒还从莎莉文老师那里学会了认字。
  一天,老师在海伦凯勒的手心写了“'water'水”这个词,海伦·凯勒总是把“杯”和“水”混为一谈。到后来,她不耐烦了,把老师给她的新洋娃娃摔坏了。但莎莉文老师并没有对海伦放弃,她带着海伦凯勒走到喷水池边,要海伦凯勒把小手放在喷水孔下,让清凉的泉水溅溢在海伦凯勒的手上。接着,莎莉文老师又在海伦凯勒的手心,写下'water'“水”这个字,从此海伦·凯勒就牢牢记住了,再也不会搞不清楚。海伦后来回忆说:“不知怎的,语言的秘密突然被揭开了,我终于知道水就是流过我手心的一种物质。这个水字唤醒了我的灵魂,给我以光明、希望、快乐。这个故事被编入了新标准英语小学六年级下册课本中。
  不过,莎莉文老师认为,光是懂得认字而说不出话来,仍然不方便沟通。可是,从小又聋又瞎的海伦·凯勒,一来听不见别人说话的声音,二来看不见别人说话的嘴型,所以,尽管她不是不能说话的哑巴,却也没法子说话。
  为了克服这个困难,莎莉文老师替海伦·凯勒找了一位专家,教导她利用双手去感受别人说话时嘴型的变化,以及鼻腔吸气、吐气的不同,来学习发音。当然,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不过,海伦·凯勒还是做到了。盲人作家海伦·凯勒,除了突破功能障碍学会说话,更奉献自己的一生,四处为残障人士演讲,鼓励他们肯定自己,立志做一个残而不废的人。海伦·凯勒这份爱心,不但给予残障人士十足的信心,更激起各国 人士正视残障福利,纷纷设立服务机构,辅助他们健康快乐地过生活。
  1968年,海伦去世,她把所有终生致力服务残障人士的事迹,传遍全世界。她写了很多书,她的故事还拍成了电影。莎莉文老师把最珍贵的爱给了她,她又把爱传递给所有不幸的人,带给他们希望。死后,因为她坚强的意志和卓越的贡献感动了全世界.并且各地人民都开展了纪念她的活动。

  人物生平

  命运改变
  海伦·凯勒于1880年6月27日出生在美国阿拉巴马州的塔斯比亚城。其父亲亚瑟·凯勒上尉(Arthur Keller)是当地军队的最高长官,为人是极为豪爽好客的人。出生之时原为健康的婴儿,但却在19个月大的时候患了急性脑炎,从此失去了听觉和视觉。然而,她仍然努力的保持着和外界的联系,运用自己的手语和家庭成员交流。但是,随着年岁的增长,这样的交流不再能满足她,她的脾气开始变得暴躁。全家人对她的状况都很担忧。海伦6岁时,在其家庭医生的协助下,她的父母邀请柏金斯盲人学校的约翰娜(安妮)·曼斯菲尔德·莎莉文·麦西(Johanna(Anne)Mansfield Sullivan Macy)老师作为海伦·凯勒的启蒙导师。
  得遇良师
  莎莉文老师十分有爱心,她首先了解海伦的脾气,她终于知道凯勒的脾气会如此躁动,是因为父母不忍看她做错事(打人、不守规矩、破坏东西等)被惩罚的模样,于是在她做错事时都给她糖吃,所以莎莉文老师必须要纠正这些父母的错误行为,并且与她建立互信的关系,再耐心的教导海伦手语,让她能与别人沟通,再教导她一些生字的意思,她陆续学懂了鲜花、水、太阳等,并认为爱就是那温暖的阳光。其后再教导海伦用手指点字以及基本的生活礼仪。在经过一番训练后,她父母在她10岁时聘请了霍勒斯曼学校的莎拉·傅乐瓦老师教导其说话,而海伦最终亦学会了说话,她把中指放在老师鼻子上、食指放在嘴唇上、大拇指放在咽喉上。对于一个失明和失聪的人来说,这是十分艰巨的事情。在父母和莎莉文老师的悉心教导下,海伦对世界改观,开始努力向学,认真做人。也学习运用触觉去感受周遭的事物。有一回,下大雨,她坐在树上不敢下来,是老师帮她的,可见老师的好。
  进入学校
  1898年,海伦·凯勒进入了位于马萨诸塞州的剑桥女子学校(The Cambridge School for Young Ladies)。1900年秋季再申请进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Radcliffe College)就读,这对于一个失明和失聪的人而言,可说是难以置信。最后于1904年以优异成绩取得文学学士学位,并成为首位毕业于高等院校的聋盲人。而这么多年来莎莉文老师则一直留在海伦·凯勒身边,并将教科书与上课内容写在海伦·凯勒的手掌上,让凯勒能了解其内容,可说是对海伦不离不弃,因此海伦一生均十分感激她。
  教育大众
  海伦于1924年组成海伦·凯勒基金会,并加入美国盲人基金会,作为其全国和国际的关系顾问。其后她在国际狮子的年会上发表演说,她要求狮子会成为“协助失明人士战胜黑暗的武士”。并说:“我为你们开启机会的窗,我正敲着你的大门。”1946年任美国全球盲人基金会国际关系顾问,并开始周游世界,共访问35个国家。她尽力争取在世界各地兴建盲人学校,并常去医院探望病人,与他们分享她的经历,以给予他们生存意志。她同时亦为贫民及黑人争取权益,以及提倡世界和平。为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名垂青史
  海伦·凯勒享年88岁。而在她死后,因为她坚强的意志和卓越的贡献感动了全世界,各地人民都开展了纪念她的活动。有人曾如此评价她:“海伦·凯勒是人类的骄傲,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是人类善良的表现,相信她的事迹能成为后世的典范。”

  人物介绍

  海伦·凯勒好像注定要为人类创造奇迹,或者说,上帝让她来到人间,是向常人昭示着残疾人的尊严和伟大。她一岁半时突患急性脑充血病,连日的高烧使她昏迷不醒。当她苏醒过来,眼睛烧瞎了,耳朵烧聋了,那一张灵巧的小嘴也不会说话了。从此,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进了痛苦的深渊。
  1887年3月3日,对海伦来说这是个极重要的日子。这一天,家里为她请来了一位教师──安妮·.莎莉文小姐。安妮教会她写字、手语。当波金斯盲人学校的亚纳格诺先生以惊讶的神情读到一封海伦完整地道的法文信后,这样写道:“谁都难以想象我是多么地惊奇和喜悦。对于她的能力我素来深信不疑,可也难以相信,她3个月的学习就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在美国,别的人要达到这程度,就得花一年工夫。”这时,海伦才9岁。然而,一个人在无声、无光的世界里,要想与他人进行有声语言的交流几乎不可能,因为每一条出口都已向她紧紧关闭。但是,海伦是个奇迹。她竟然一步步从地狱走上天堂,不过,这段历程的艰难程度超出任何人的想象。她学发声,要用触觉来领会发音时喉咙的颤动和嘴的运动,而这往往是不准确的。为此,海伦不得不反复练习发音,有时为发一个音一练就是几个小时。失败和疲劳使她心力憔悴,一个坚强的人竟为此流下过绝望的泪水。可是她始终没有退缩,夜以继日地刻苦努力,终于可以流利地说出“爸爸”“妈妈”“妹妹”了,全家人惊喜地拥抱了她,连她喜爱的那只小狗也似乎听懂了她的呼唤,跑到跟前直舔她的手。
  海伦·凯勒1894年夏天,海伦出席了美国聋人语言教学促进会,并被安排到纽约赫马森聋人学校上学,学习数学、自然、法语、德语。没过几个月,她便可以自如地用德语交谈;不到一年,她便读完了德文作品《威廉·退尔》。教法语的教师不懂手语字母,不得不进行口授;尽管这样,海伦还是很快掌握了法语,并把小说《被强迫的医生》读了两遍。在纽约期间,海伦结识了文学界的许多朋友。马克·吐温为她朗读自己的精彩短篇小说,他们建立了真挚友谊。霍姆斯博士在梅里迈克河边幽静的家里为她读《劳斯·豆》诗集,当读到最后两页时,霍姆斯把一个奴隶塑像放在她手中。这个蹲着的奴隶身上的锁链正好掉落下来,霍姆斯对海伦说:“她是你思想的解放者。”博士指的是安妮小姐。海伦的心中一阵激动,人世间美好的思想情操,隽永深沉的爱心,以及踏踏实实的追求,都像春天的种子深深植入心田。海伦从小便自信地说:“有朝一日,我要上大学读书!我要去哈佛大学!”这一天终于来了。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以特殊方式安排她入学考试。只见她用手在凸起的盲文上熟练地摸来摸去,然后用打字机回答问题。前后9个小时,各科全部通过,英文和德文还得了优等成绩,海伦怀着热切的心情开始了大学生活。
  1904年6月,海伦以优异的成绩从拉德克里夫学院毕业。两年后,她被任命为马萨诸塞州盲人委员会主席,开始了为盲人服务的社会工作。她每天都接待来访的盲人,还要回复雪片一样飞来的信件。后来,她又在全美巡回演讲,为促进实施聋盲人教育计划和治疗计划而奔波。到了1921年,终于成立了美国盲人基金会民间组织。海伦是这个组织的领导人之一,她一直为加强基金会的工作而努力。在繁忙的工作中,她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笔,先后完成了14部著作。《我生活的故事》《石墙之歌》《走出黑暗》《乐观》等,都产生了世界范围的影响。海伦的最后一部作品是《老师》,她曾为这本书搜集了20年的笔记和信件,而这一切和四分之三的文稿却都在一场火灾中烧毁,连同它们一起烧掉的还有布莱叶文图书室、各国赠送的精巧工艺礼品。如果换一个人也许心灰意冷,可海伦痛定思痛,更加坚定了完成它的决心,她不声不响地坐到了打字机前,开始了又一次艰难的跋涉。10年之后,海伦完成了书稿。她很欣慰,这本书是献给安妮老师的一份厚礼,老师安妮也为此而感到无比骄傲。
  1956年11月15日,竖立在美国波金斯盲童学校入口处的一块匾额上的幕布,由海伦用颤抖的手揭开了,上面写着:纪念海伦·凯勒和安妮·莎莉雯·梅西。这不是一块普通的匾额,而是为那些在人类文明史上写下了突出篇章的人们所设立的。的确,海伦把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联合国还曾发起“海伦·凯勒”世界运动。1968年6月1日,海伦·凯勒──这位谱写出人类文明史上辉煌生命赞歌的聋哑盲学者、作家、教育家,在鲜花包围中告别了人世。然而,她那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她那带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却永远载入了史册,正如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所言:“19世纪出现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我黑暗中的光明》是关于人类精神升华的一本书。生来既聋又盲的海伦·凯勒早年生活在与常人隔离的孤寂境况中,而这对一个人精神的发展是如此重要。
  在全人类的神的爱护下,她得以同他人接触。精神上的发展带领她走上了写作生涯。
  海伦.凯勒被视为本世纪最富感召力的作家之一。

回答3:

海伦·凯勒的生平简介

  海伦·亚当斯·凯勒(Helen Adams 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美国残疾教育家,又译为海伦·海勒。1880年6月27日出生于亚拉巴马州北部一个小城镇——塔斯喀姆比亚。她在19个月的时候因为一次连续几天的高烧,治愈后留下后遗症,被迫失去视力和听力。在这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她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自强不息, 沉思在导师安妮·莎莉文(Annie Sullivan)的帮助下,海伦学会用顽强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她热爱生活并从中得到许多知识,学会了读书和说话,并开始和其他人沟通。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成为一位学识渊博,掌握英语、法语、德语、拉丁语、希腊语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她走遍世界各地,为盲人学校募集资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她获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赞扬,并得到许多国家政府的嘉奖。 海伦认为视力和听力丧失的悲剧往往发生在那些因贫困而无法给予孩子及时治疗的家庭。为了消除社会不平等引发的罪恶现象,海伦加入了美国社会党(Socialist Party of America)和国际产业工人协会IWW(Industrial Workers of the World),成为一名激进的社会主义者。曾著有《我是怎样成为一名社会主义者的》和《我为什么要加入 IWW》两篇文章解释自己的行为动机。但西方历史教科书往往褒扬海伦·凯勒早年与疾病抗争的故事,而其成年后作为一名社会主义者的事实被故意忽略了。在《老师告诉我的那些谎言-美国历史教科书犯下的错误》书中曾提到这一点。海伦·凯勒一生一共写了14部巨作。《我的生活》是她的处女作。作品一发表立即在美国引起了轰动,被称为“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出版的版本超过百余种,在世界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书由海伦·凯勒的《我的生活》、《走出黑暗》、《老师》三本书以及发表在美国《大西洋月刊》上的著名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编译而成,完整系统地介绍了海伦·凯勒丰富、生动 、真实而伟大的一生,许多文字还是第一次与中国读者见面。《海伦·凯勒》为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8课,也是试用本六年级下册第九课《我的老师》选入北师大版初一教材,《再塑生命》选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课,《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节选)选入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珍爱生命专题中的生命之歌。
  20世纪,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一共度过了生命的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绝岁月。
  然而,正是这么一个幽闭在盲聋世界里的人,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学院;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四处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
  创造这一奇迹,全靠一颗不屈不挠的心。海伦接受了生命的挑战,用爱心去拥抱世界,以惊人的毅力面对困境,终于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光明面,最后又把慈爱的双手伸向全世界。海伦·凯勒(Helen 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是美国20世纪著名的盲聋女作家和演讲者,她凭借坚强的意志考入哈佛大学的拉德克里夫学院,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大学教育的盲聋人,曾入选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人类十大偶像”之一,被授予“总统自由奖章”。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海伦·凯勒的散文代表作,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此外,本书中收录的《我的人生故事》,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 海伦.凯勒,自幼因病成为盲聋人,但她自强不息,克服巨大的困难读完大学。一生写了十几部作品,同时致力于救助伤残儿童、保护妇女权益和争取种族平等的社会活动。1964年获总统自由勋章。她的事迹曾两次被拍成电影。其故事还被编入苏教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本第9课,题目是《海伦·凯勒》,还被编入了八下人教版语文课本第5课,题目为《再塑生命》也被编为小学英语第十二册第八模块课文。
  莎莉文老师跟海伦·凯勒很投缘,她们认识没有几天就相处融洽,而且海伦·凯勒还从莎莉文老师那里学会了认字。
  一天,老师在海伦凯勒的手心写了“'water'水”这个词,海伦·凯勒总是把“杯”和“水”混为一谈。到后来,她不耐烦了,把老师给她的新洋娃娃摔坏了。但莎莉文老师并没有对海伦放弃,她带着海伦凯勒走到喷水池边,要海伦凯勒把小手放在喷水孔下,让清凉的泉水溅溢在海伦凯勒的手上。接着,莎莉文老师又在海伦凯勒的手心,写下'water'“水”这个字,从此海伦·凯勒就牢牢记住了,再也不会搞不清楚。海伦后来回忆说:“不知怎的,语言的秘密突然被揭开了,我终于知道水就是流过我手心的一种物质。这个水字唤醒了我的灵魂,给我以光明、希望、快乐。这个故事被编入了新标准英语小学六年级下册课本中。
  不过,莎莉文老师认为,光是懂得认字而说不出话来,仍然不方便沟通。可是,从小又聋又瞎的海伦·凯勒,一来听不见别人说话的声音,二来看不见别人说话的嘴型,所以,尽管她不是不能说话的哑巴,却也没法子说话。
  为了克服这个困难,莎莉文老师替海伦·凯勒找了一位专家,教导她利用双手去感受别人说话时嘴型的变化,以及鼻腔吸气、吐气的不同,来学习发音。当然,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不过,海伦·凯勒还是做到了。盲人作家海伦·凯勒,除了突破功能障碍学会说话,更奉献自己的一生,四处为残障人士演讲,鼓励他们肯定自己,立志做一个残而不废的人。海伦·凯勒这份爱心,不但给予残障人士十足的信心,更激起各国 人士正视残障福利,纷纷设立服务机构,辅助他们健康快乐地过生活。
  1968年,海伦去世,她把所有终生致力服务残障人士的事迹,传遍全世界。她写了很多书,她的故事还拍成了电影。莎莉文老师把最珍贵的爱给了她,她又把爱传递给所有不幸的人,带给他们希望。死后,因为她坚强的意志和卓越的贡献感动了全世界.并且各地人民都开展了纪念她的活动。

人物生平

命运改变
  海伦·凯勒于1880年6月27日出生在美国阿拉巴马州的塔斯比亚城。其父亲亚瑟·凯勒上尉(Arthur Keller)是当地军队的最高长官,为人是极为豪爽好客的人。出生之时原为健康的婴儿,但却在19个月大的时候患了急性脑炎,从此失去了听觉和视觉。然而,她仍然努力的保持着和外界的联系,运用自己的手语和家庭成员交流。但是,随着年岁的增长,这样的交流不再能满足她,她的脾气开始变得暴躁。全家人对她的状况都很担忧。海伦6岁时,在其家庭医生的协助下,她的父母邀请柏金斯盲人学校的约翰娜(安妮)·曼斯菲尔德·莎莉文·麦西(Johanna(Anne)Mansfield Sullivan Macy)老师作为海伦·凯勒的启蒙导师。
得遇良师
  莎莉文老师十分有爱心,她首先了解海伦的脾气,她终于知道凯勒的脾气会如此躁动,是因为父母不忍看她做错事(打人、不守规矩、破坏东西等)被惩罚的模样,于是在她做错事时都给她糖吃,所以莎莉文老师必须要纠正这些父母的错误行为,并且与她建立互信的关系,再耐心的教导海伦手语,让她能与别人沟通,再教导她一些生字的意思,她陆续学懂了鲜花、水、太阳等,并认为爱就是那温暖的阳光。其后再教导海伦用手指点字以及基本的生活礼仪。在经过一番训练后,她父母在她10岁时聘请了霍勒斯曼学校的莎拉·傅乐瓦老师教导其说话,而海伦最终亦学会了说话,她把中指放在老师鼻子上、食指放在嘴唇上、大拇指放在咽喉上。对于一个失明和失聪的人来说,这是十分艰巨的事情。在父母和莎莉文老师的悉心教导下,海伦对世界改观,开始努力向学,认真做人。也学习运用触觉去感受周遭的事物。有一回,下大雨,她坐在树上不敢下来,是老师帮她的,可见老师的好。
进入学校
  1898年,海伦·凯勒进入了位于马萨诸塞州的剑桥女子学校(The Cambridge School for Young Ladies)。1900年秋季再申请进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Radcliffe College)就读,这对于一个失明和失聪的人而言,可说是难以置信。最后于1904年以优异成绩取得文学学士学位,并成为首位毕业于高等院校的聋盲人。而这么多年来莎莉文老师则一直留在海伦·凯勒身边,并将教科书与上课内容写在海伦·凯勒的手掌上,让凯勒能了解其内容,可说是对海伦不离不弃,因此海伦一生均十分感激她。
教育大众
  海伦于1924年组成海伦·凯勒基金会,并加入美国盲人基金会,作为其全国和国际的关系顾问。其后她在国际狮子的年会上发表演说,她要求狮子会成为“协助失明人士战胜黑暗的武士”。并说:“我为你们开启机会的窗,我正敲着你的大门。”1946年任美国全球盲人基金会国际关系顾问,并开始周游世界,共访问35个国家。她尽力争取在世界各地兴建盲人学校,并常去医院探望病人,与他们分享她的经历,以给予他们生存意志。她同时亦为贫民及黑人争取权益,以及提倡世界和平。为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名垂青史
  海伦·凯勒享年88岁。而在她死后,因为她坚强的意志和卓越的贡献感动了全世界,各地人民都开展了纪念她的活动。有人曾如此评价她:“海伦·凯勒是人类的骄傲,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是人类善良的表现,相信她的事迹能成为后世的典范。”

人物介绍

   海伦·凯勒好像注定要为人类创造奇迹,或者说,上帝让她来到人间,是向常人昭示着残疾人的尊严和伟大。她一岁半时突患急性脑充血病,连日的高烧使她昏迷不醒。当她苏醒过来,眼睛烧瞎了,耳朵烧聋了,那一张灵巧的小嘴也不会说话了。从此,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进了痛苦的深渊。
  1887年3月3日,对海伦来说这是个极重要的日子。这一天,家里为她请来了一位教师──安妮·.莎莉文小姐。安妮教会她写字、手语。当波金斯盲人学校的亚纳格诺先生以惊讶的神情读到一封海伦完整地道的法文信后,这样写道:“谁都难以想象我是多么地惊奇和喜悦。对于她的能力我素来深信不疑,可也难以相信,她3个月的学习就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在美国,别的人要达到这程度,就得花一年工夫。”这时,海伦才9岁。然而,一个人在无声、无光的世界里,要想与他人进行有声语言的交流几乎不可能,因为每一条出口都已向她紧紧关闭。但是,海伦是个奇迹。她竟然一步步从地狱走上天堂,不过,这段历程的艰难程度超出任何人的想象。她学发声,要用触觉来领会发音时喉咙的颤动和嘴的运动,而这往往是不准确的。为此,海伦不得不反复练习发音,有时为发一个音一练就是几个小时。失败和疲劳使她心力憔悴,一个坚强的人竟为此流下过绝望的泪水。可是她始终没有退缩,夜以继日地刻苦努力,终于可以流利地说出“爸爸”“妈妈”“妹妹”了,全家人惊喜地拥抱了她,连她喜爱的那只小狗也似乎听懂了她的呼唤,跑到跟前直舔她的手。
   海伦·凯勒1894年夏天,海伦出席了美国聋人语言教学促进会,并被安排到纽约赫马森聋人学校上学,学习数学、自然、法语、德语。没过几个月,她便可以自如地用德语交谈;不到一年,她便读完了德文作品《威廉·退尔》。教法语的教师不懂手语字母,不得不进行口授;尽管这样,海伦还是很快掌握了法语,并把小说《被强迫的医生》读了两遍。在纽约期间,海伦结识了文学界的许多朋友。马克·吐温为她朗读自己的精彩短篇小说,他们建立了真挚友谊。霍姆斯博士在梅里迈克河边幽静的家里为她读《劳斯·豆》诗集,当读到最后两页时,霍姆斯把一个奴隶塑像放在她手中。这个蹲着的奴隶身上的锁链正好掉落下来,霍姆斯对海伦说:“她是你思想的解放者。”博士指的是安妮小姐。海伦的心中一阵激动,人世间美好的思想情操,隽永深沉的爱心,以及踏踏实实的追求,都像春天的种子深深植入心田。海伦从小便自信地说:“有朝一日,我要上大学读书!我要去哈佛大学!”这一天终于来了。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以特殊方式安排她入学考试。只见她用手在凸起的盲文上熟练地摸来摸去,然后用打字机回答问题。前后9个小时,各科全部通过,英文和德文还得了优等成绩,海伦怀着热切的心情开始了大学生活。
  1904年6月,海伦以优异的成绩从拉德克里夫学院毕业。两年后,她被任命为马萨诸塞州盲人委员会主席,开始了为盲人服务的社会工作。她每天都接待来访的盲人,还要回复雪片一样飞来的信件。后来,她又在全美巡回演讲,为促进实施聋盲人教育计划和治疗计划而奔波。到了1921年,终于成立了美国盲人基金会民间组织。海伦是这个组织的领导人之一,她一直为加强基金会的工作而努力。在繁忙的工作中,她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笔,先后完成了14部著作。《我生活的故事》《石墙之歌》《走出黑暗》《乐观》等,都产生了世界范围的影响。海伦的最后一部作品是《老师》,她曾为这本书搜集了20年的笔记和信件,而这一切和四分之三的文稿却都在一场火灾中烧毁,连同它们一起烧掉的还有布莱叶文图书室、各国赠送的精巧工艺礼品。如果换一个人也许心灰意冷,可海伦痛定思痛,更加坚定了完成它的决心,她不声不响地坐到了打字机前,开始了又一次艰难的跋涉。10年之后,海伦完成了书稿。她很欣慰,这本书是献给安妮老师的一份厚礼,老师安妮也为此而感到无比骄傲。
  1956年11月15日,竖立在美国波金斯盲童学校入口处的一块匾额上的幕布,由海伦用颤抖的手揭开了,上面写着:纪念海伦·凯勒和安妮·莎莉雯·梅西。这不是一块普通的匾额,而是为那些在人类文明史上写下了突出篇章的人们所设立的。的确,海伦把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联合国还曾发起“海伦·凯勒”世界运动。1968年6月1日,海伦·凯勒──这位谱写出人类文明史上辉煌生命赞歌的聋哑盲学者、作家、教育家,在鲜花包围中告别了人世。然而,她那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她那带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却永远载入了史册,正如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所言:“19世纪出现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我黑暗中的光明》是关于人类精神升华的一本书。生来既聋又盲的海伦·凯勒早年生活在与常人隔离的孤寂境况中,而这对一个人精神的发展是如此重要。
  在全人类的神的爱护下,她得以同他人接触。精神上的发展带领她走上了写作生涯。
  海伦.凯勒被视为本世纪最富感召力的作家之一。

回答4:

海伦·凯勒(Helen Keller 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19世纪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她以自强不息的顽强毅力,在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国语言。完成了她的一系列著作,并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机构,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美国十大英雄偶像,荣获“总统自由勋章”等奖项。主要著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