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东方隈,似从地底来。
历天又复入西海,六龙所舍安在哉?
其始与终古不息,人非元气,安得与之久徘徊?
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
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
羲和!羲和!汝奚汩没于荒淫之波?
鲁阳何德,驻景挥戈?
逆道违天,矫诬实多。
吾将囊括大块,浩然与溟涬同科!
因为古诗词中大多有伤春悲秋的情怀,似乎花草树木春生秋枯的自然现象成了一种“悲剧”,而李白在《日出入行》中却很直接的否定了这种过分伤春悲秋,却又绵延千年的靡靡之风,所以我初读李白《日出入行》中的“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两句时,就深深的被李白身上的这种唯物主义精神感染了,因此我觉得梁启超所作的《读陆放翁集》一首诗:“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用来评价李太白应该也是可以的吧!在《日出入行》一首诗中,李白分别提出了两个与当时的时代相搏的观点:
(1)、李白认为,因为花草树木的春生秋落符合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所以草木并不会感谢和煦的春风使其生长的欣欣向荣,更不会怨恨凉爽的秋风使其凋谢的只剩下枯枝败叶,这些情绪实际上都是人类强加给草木的。因为李白的那些有关秋天的诗句大多数也没有一种矫揉造作的悲伤色彩,比如李白的《秋登宣城谢脁北楼》一首诗这样写道:“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从中仍然还是透露着一种豪气的,所以可见李白的思维方式确实和当时的时代主流有一定的区别,刘禹锡的《秋词二首·其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一首的风格说不定还是从李白《日出入行》中“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两句得到的灵感呢!

这是我最近在家乡拍摄到的蓝天白云,当时首先想到的是《庄子•逍遥游》中的“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几句,其次便是刘禹锡《秋词二首•其一》中的“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一联了,只可惜这是夏天的蓝天白云!
(2)、李白认为,因为日出日落也一样是一种自然规律,并不是有神仙在操控,所以羲和驾日,鲁阳退日的神话传说都是不靠谱的。我第一次读到李白的《日出入行》中的:“羲和!羲和!汝奚汩没于荒淫之波?鲁阳何德,驻景挥戈?逆道违天,矫诬实多!”这几句时,我就在想,如果李白生活在欧洲中世纪的话,那么他说不定也会和布鲁诺等人一样,坚决的和宗教裁判所的人斗争到底吧!如果李白生活在古希腊的话,那么他说不定也会成为一个很出名的哲学家吧!难怪叶嘉莹先生会评价李白是“规矩之外的天才”,虽然李白喜欢破坏既定的规矩,但是他却可以在冲破那些条条框框的束缚后,自己在开创出一套新的规矩来,这可能也是李白与杜甫,以及大多数诗人不太相同的地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