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电子是带正电,得电子是带负电,简称“失正得负”,一般说来金属原子易失电子,非金属原子易得电子,稀有气体的原子属于稳定结构,通常状况下不易得失电子。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离子,离子的表示方法是先写出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然后在其元素符号的右上角写出得失电子的数目和正负。如镁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后就表示为“Mg2+"
这一般与原子最外层电子个数有关,最外层电子个数一般情况下8个为稳定状态,例如Mg是12号元素,其原子核外有三层电子,第一层为2个,第二层为8个,第三层为2个,共总12个电子,此时比较容易实现最外层电子个数为8的情况就是Mg失去第三层的2个电子,从而第二层8个电子就成了最外层电子了,就达到稳定状态了。而Cl元素是17号元素,原子核外有17个电子,也分三层,第一层2个,第二层8个,第三层7个,此时比较容易实现的是得到一个电子使第三层电子个数达到8个的稳定状态。所以镁离子是 mg2+ 氯离子怎样是Cl-
离子符号就是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写上它所带的电荷数,一般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的就易失电子,如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个,所以它容易失去电子,一般大于4个的易得电子,如氧原子的最外层为6个,所以它易得到电子,得到2个,它的元素符号右上角就写2-,得到或失去一个的可以不写1,直接在右上角写 “+”“—” 就行。
离子符号:在元素符号右上角表示出离子所带正、负电荷数的符号。
例如,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成为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钠离子用“”表示。硫原子获得二个电子后带元素符号:统一采取该元素的拉丁文名称第一个字母来表示元素的符号。
元素符号:统一采取该元素的拉丁文名称第一个字母来表示元素的符号。 在化学元素译名和制定化学名词方面,我国化学先驱者徐寿做出了重大贡献。
(1)概念: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元素符号前边的字数表示该元素原子的个数,如“2H”表示两个氢原子。
(2)书写方法:书写元素符号时要规范,切莫大小写颠倒,乱用,如钙元素的符号“Ca”。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如氯元素符号为Cl
(3)常见元素符号:钾~K 钙~Ca 钠~Na 铝~Al 锌~Zn 铁~Fe 锡~Sn 铅~Pb 铜~Cu 汞~Hg 银~Ag 铂~Pt 金~Au 钡~Ba 锰~Mn 氢~H 氧~O 氮~N 碳~C 氯~Cl 氦~He 氖~Ne 氩~Ar 磷~P 硫~S
如果几种元素符号的第一个字母相同时,可再附加一个小写字母来区别。例如铜元素的符号写作Cu等,但第一个字母一定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
二个单位负电荷的硫离子用“”表示。*离子所带正负电荷数用“n+”或“n-”表示
首先,在原子中,电子是带负一价的mg2+离子是因为mg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因为正常情况下,原子是0价的,当原子失去电子时候,就会呈正电,得到电子呈负电,所以mg离子失去电子呈负电,mg原子最外层只有两个电子,所以失去丙个电子呈正2价,Cl得到一个电子,就会呈-1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