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泥量=(实测MLSS-维持MLSS)×好氧池体积/回流污泥浓度
排泥量=(MLSS×好氧池容积-BOD5×流量/(F/M)}/回流污泥浓度
排泥量=MLSS/RSS×曝气池体积/SRT
这是运行管理方面的事了,如同好氧活性污泥工艺有“三相平衡”的调节一样,各类厌氧装置的各项运行参数也要根据运行状况来控制的,如泥、水二相平衡的调节,使反应器的容积负荷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围。
容积负荷(这里指污泥所点的容积)是通过排泥量来控制的,也受限于废水水量和浓度。 当废水量增加或废水浓度增加时,为了保持负荷平衡,就要少排泥或不排泥,提高系统的污泥量,反之则多排泥以减少系统污泥量。
此外还要考虑很多受限因素,如:系统的污泥量过多,虽然可降低容积负荷,但会使污泥的膨胀度增高,影响泥水分离;排泥量太多,则会造成容积负荷过高,使 VFA/ALK 的比值升高,影响处理效果。 这些都要根据具体情况通过试凑法来确定的,有些方面则靠经验。
1 剩余污泥量计算方法
在活性污泥工艺中,为维持生物系统的稳定,每天需不断有剩余污泥排出。它们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由降解有机物BOD所产生的污泥增殖,二是进水中不可降解及惰性悬浮固体的沉积。因此,剩余干污泥量可以用式(1)计算:
ΔX=(Y1+Kdθc)Q(BODi-BODo)+fPQ(SSi-SSo)(1)
式中ΔX———系统每日产生的剩余污泥量, kgMLSS/d;
Y———污泥增殖率,即微生物每代谢1kgBOD所合成的MLVSSkg数;
Kd———污泥自身氧化率,d-1;
θc———污泥龄(生物固体平均停留时间),d;
Y1+Kdθc———污泥净产率系数,又称表观产率(Yobs);
Q———污水流量,m3/d;
BODi,BODo———进、出水中有机物BOD浓度,kgBOD/m3;
fP———不可生物降解和惰性部分占SSi 的百分数;
SSi,SSo———进、出水中悬浮固体SS浓度,kgSS/m3。
德国排水技术协会(ATV)制订的城市污水设计规范中给出了剩余污泥量的计算表达式[1]。此式与式(1)本质相同,只是更加细致,考虑了活性污泥代谢过程中的惰性残余物(约占污泥代谢量的10%左右)及温度修正。综合污泥产率系数YBOD(以BOD计,包含不可降解及惰性SS沉积项)写作:
YBOD=0 6×(1+SSiBODi)-(1-fb)×0 6×0 08×θc×FT1+0 08×θc×FT(2)
FT=1 702(T-15)(3)
式中fb———微生物内源呼吸形成的不可降解部分,取值0 1;
FT———温度修正系数。
比较(1),(2)两式,可知在ATV标准中动力学参数Y,Kd分别取值0.6和0.08d-1,进水中不可降解及惰性悬浮固体(fP部分)占总进水SS的60%。由于剩余污泥中挥发性部分所占比例与曝气池中MLVSS与MLSS的比值大体相当,因此剩余干污泥量也可以表示成下式:
ΔX=YobsQ(BODi-BODo)f(4)
式中f=MLVSSMLSS;其他符号意义同前。
式(4)与式(1)是一致的,均需确定Yo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