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给你答案是不行滴,你不会下次还要上百度求答案。所以给你解题过程(以下是教师用书对于“确定起跑线”详解!!!)
“确定起跑线”活动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
1. 提出研究的问题。
教材在田径场400 m跑道的背景下开门见山地提出问题:“为什么运动员要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引起学生对起跑线位置的关注和思考。经过小组同学共同讨论,达成共识:“终点相同,但每条跑道的长度不同,如果在同一条跑道上,外圈的同学跑的距离长,所以外圈跑道的起跑线位置应该往前移”。在此认知基础上,教材紧接着引申出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各条跑道的起跑线应该相差多少米”,即如何确定每条跑道的起跑线。
2. 收集数据。
教材第75页第二幅图中呈现了小组同学测量有关数据的场景,旨在帮助学生了解400 m跑道的结构以及各部分的数据:直道的长度是85.96 m,第一条半圆形跑道的直径为72.6 m,每条跑道宽1.25 m。
3. 分析数据。
学生对已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通过讨论明确以下信息:(1)两个半圆形跑道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圆。(2)各条跑道直道长度相同。(3)每圈跑道的长度等于两个半圆形跑道合成的圆的周长加上两个直道的长度。上述分析过程主要体现在第76页第三幅图中。
4. 得出结论。
在学生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后,教材在第四幅图中给出了一张表格,通过让学生分别计算各条跑道的半圆形跑道的直径、两个半圆形跑道的周长以及跑道的全长,从而计算出相邻跑道长度之差,确定每条跑道的起跑线。最后,为了巩固对该类问题的认识,请学生进一步确定200 m赛跑中跑道起跑线的位置。
教学建议
1. 这部分内容可用1课时进行教学。
2. 六年级的学生对起跑线并不陌生,也知道在400 m跑道上进行200 m、400 m、800 m等的赛跑时,不同跑道上的运动员起跑的位置是各不相同的。但为什么呢?学生可能很少从数学的角度去认真地思考。因而在活动开始,老师可以以图片、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等形式呈现田径场上的400 m跑道,并直接提出问题“为野烂族什么运动员要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学生凭借日常的体育活动和观看体育比赛的经验应该能够很快地理清思路,回答出问题。老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地引出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各跑道的起跑线应该相差多少米呢?”历大显然这很难通过经验和观察得到,需要学生收集相关数据,具体分析起跑线的位置与什么有关。
3. 收集数据部分,教材中给出了小组合作实地测量的情境,但由于不同田径场的规格可能有所不同,而且进行实地测量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同时测量还可能会产生误差,因而实际教学时不必带领学生去田径场实际测量跑道各部分的数据。只要通过该图让学生明确相关的数据是通过测量获得的即可,具体的数据则可以配合前面的图片、投影片等相应形式给出。老师还可就半圆形跑道的直径在此是如何规定的,以及跑道线的宽在这里忽略不计等问题向学生作一具体说明。
4. 在具体分析数据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充分讨论并认识到:由于每条跑道宽1.25 m,所以相邻两条跑道,外圈跑道圆的直径等于里圈跑道圆的直径加2.5 m。在探讨具体的解决方法时,老师也要引导学生灵活思考,而不仅仅局限于计算出各条跑道总长度这种思路。在学生明确各条跑道的直道长度相同时,老师可适时启发学生:“既然直道长度相同,我们只要计算什么就可以找出相邻跑道长度之差呢?”
5. 在学生明确解决的思路后,老师可出示第四幅图中的表格,请学生具体说一说表格中各项目的含义并计算出相应的结果。老师要帮助学生明确不仅可以通过计算“全长”之差,也颂弊可计算“周长”之差得到各跑道起跑线应该相差的距离。在此,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结果中,两条相邻跑道的差实际是(72.6+2.5n)π-[72.6+2.5(n-1)]π=2.5π,由于π的取值(π≈3.14159)导致结果中有的相邻跑道之间的差是7.85 m,有的是7.86 m,0.01水平上的差别较小,对结果影响不大,在这里可以不予考虑。如果有学生能够直接得出2.5π,也应予以肯定。
6.教材最后提出的确定200 m跑道的起跑线问题,如课堂时间不够,可让学生课后解决。
直让桥歼消派径: 72.6 75.1 77.6 80.1 82.6 85.1 87.6 90.1
周长:228.07 235.93 243.79 251.64 259.50 267.35 275.20 283.06
全长:坦冲399.99 407.85 415.71 423.56 431.42 439.27 447.12 454.98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