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娇、皂罗袍、好姐姐、懒画眉、朝元歌、端正好、新水令、醉花荫、点绛唇、粉蝶儿、斗鹌鹑、一枝花、集贤宾等
一、步步娇
1、北曲双调曲牌,又名[潘妃曲]。套数、小令兼用。第三句押仄韵时,全句须作“平去上”。
2、南曲仙吕入双调曲牌,套数过曲,亦用作小令。
二、皂罗袍
《牡丹亭》最出名的一段唱段《游园惊梦》就是用该曲牌演唱的,皂罗袍是本折的高潮,刻画了杜丽娘千回百转的心态变化。
三、朝元歌
《玉簪记·琴挑》中的唱腔,抒发了古代女子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向往自由的情怀。
四、出队子
套数、小令兼用。例见元杨显之《潇湘雨》杂剧第三折。
五、刮地风
在南曲和北曲中都属黄钟宫,北曲用之较多。一般用在黄钟套曲内。如昆剧《麒麟阁.三挡》中秦琼见贺方时所唱“这马儿一声声不住嘶”即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昆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步步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皂罗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朝元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出队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刮地风
昆曲曲牌,亦称牌子。是元明南曲和北曲等各种传统填词制谱用的曲调调名的统称。「曲牌」之称由来已久。每个曲牌都有专名,如〔点绛唇〕、〔朝元歌〕、〔胜如花〕、〔双棹入江泛金风〕、〔迭落金钱〕等。
昆腔南曲和北曲拥有数以千计的曲牌。每一支曲牌各有不同的曲牌风格,不能随意使用。南北各曲共计有六宫十二调。六宫即:仙吕宫、黄锺宫、南吕宫、中吕宫、正宫、道宫。十二调即:羽调、大石调、小石调、般涉调、商调、商角调、高平调、揭指调、角调、越调、双调、宫调。在十二调之外还有一仙吕入双调,即仙吕、双调二宫调合并起来的合称。
唱腔曲牌:唱腔在戏曲音乐中占有主要的地位。
引子:是指以几句词来启发正曲的意思。在南曲中,生、旦出场一般都用「引子」,北曲一般不用。但也有些南曲不用「引子」,第一支曲牌即用含有「引子」性质的「过曲」。如〔腊梅花〕、〔望吾乡〕、〔金钱花〕、〔一江风〕、〔六么令〕、〔秋夜月〕、〔忆多娇〕等等。而丑、净出场习惯上一般也不用「引子」。这类曲牌也含有「引子」性质,如〔光光乍〕、〔五方鬼〕、〔普贤歌〕等等。引子在一折戏中最多不宜超过三支。
过曲:过曲是引子后面各曲的总称。
集曲:集曲也是过曲的一种,因为它是集凑了几个曲牌的长短句子,经过剪裁合成的曲子。
尾声:尾声又名「余文」,也叫「情不断」,因是十二板,又称「十二时」、「十二红」。
前腔、么篇:在昆曲的曲牌中,常见有〔前腔〕二字。它不是曲牌名,而系表示继续使用前一个曲牌的简称。
套曲:也叫「套数」。剧曲或散曲(小令除外)中,用多种曲牌相连贯,称为一个套曲。一般套曲曲牌的排列次序更大致有一定格式,如北曲仙吕〔点绛唇〕套曲,常用的格式是「〔点绛唇〕-〔混江龙〕-〔油葫芦〕-〔天下乐〕-〔那咤令〕-〔鹊踏枝〕-〔寄生草〕-〔赚煞〕。」每个套曲必须一韵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