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体现课改精神

2025-01-02 15:00:24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实验方式要有探究性\x0d科学教材中实验部分大多为探究性实验,以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在实验中应鼓励学生大胆探究,坚持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能体现逻辑思维的科学课,最明显的是《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这一课.桌子上放着两盆液体,我出示两个马铃薯,分别放到盆子里.马铃薯在一盆液体里沉,另一盆液体里浮.交换马铃薯,再分别放入盆中,在刚才沉的盆子里,马铃薯还是沉,浮的还是浮.把两个马铃薯放入其中一个盆中,都浮起来了,放入另外一个盆中,马铃薯都沉下去了.这时候学生说:“噫,这个水是怎么回事?”有的就说:“能浮的那盆水是盐水!”听一个学生这样说,好多学生都跟着认为是盐水.学生说盆里的水是盐水,这时,我问:“你能确定浮的一盆水肯定是盐水吗?”这个提问引起了学生的思考,有一些学生就说不敢确定.我说,如果不能确定这盆水是不是盐水,那么我们怎么办?有的学生说:我们取些水烧干,烧一烧就烧出盐来了.\x0d接着学生动手实验,按照教材的方法烧盐水,结果真的烧出了白色的粉末,学生都认为这就是盐!证明了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就是盐水.我又问:还有什么方法证明这盆水是盐水?学生思考之后说:做一杯盐水试试看.于是,分小组做盐水使马铃薯浮起来的实验,最后试验成功了,学生十分开心.像这样的过程充满探索性,孩子们很有兴趣,学习积极性很高,一堂课上下来也很顺.这个过程是个推理的过程、证实的过程、质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科学的本质都隐含在这个“是不是盐水?”的活动当中.\x0d  二、实验操作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x0d  科学教学强调学生收集处理、分析总结、观察和创新等能力的培养,我们可以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讨论、自主思考来达到自我不断完善的过程,使学生始终处于实验全过程的积极状态,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中,教师必须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自己提出探究实验的方法,自己动手实验,通过观察实验活动,锻炼学生,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勇于探究未知的能力.如《观察土壤》一课的活动2,找出土壤中的沙和粘土.我让学生自己思考把沙和粘土分开的办法,学生说出办法后,我让学生到前面的仪器车自选材料,按照自己的方法来设计和进行实验.由于各个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在实际研究过程中,研究小组成员间的见解会有所不同,而这些矛盾会在他们进一步的研究中解决.这就是让学生“真刀实枪”地做科学.\x0d  三、实验教学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x0d现代信息技术能把视频、动画、声音、文字集于一体,形象生动.在启发学生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的时候,教师可选择一些电脑动画来引导学生,减少他们的实验盲目性.有一些实验的过程极短,如电路的连接过程,可以用慢镜头或动画表示.一些植物的发芽生长过程,根能吸收水分等,可用动画显示.这就充分说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感染力强,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缩短掌握知识的过程,提高接受知识的能力.\x0d  四、开展课外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x0d《新课标》要求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及科学精神的培养,这一点应反映在科学教学的全部过程之中.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教育功能,不仅仅是停留在课堂上.科学课外活动是科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超越的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要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多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发动和组织学生积极开展课外和家庭小实验,让学生自己发现和寻找身边的科学,使其成为自己实验的研究内容,动手、动脑,长知识、长能力.学校可以创造条件全面开放实验室,使学生随时随地能进行各种实验.特别是对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要鼓励他们敢于提出新的问题,并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进行一些小实验,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解决这些问题,同时还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在学习中的一些疑问,以此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和个性特长,使他们养成用实验来探究未知,大胆质疑,勇于超越的创新精神.因此,要大力提倡科学课回归大自然,做到室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如认识蚂蚁、蟋蟀,认识叶、花、果实,认识石头、到校园里去观察土壤、,都要让学生到大自然中自己去“摘”科学.\x0d  五、实验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x0d  1、重视实验目的性教育,细化实验计划的指导.心理学研究发现,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