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科学性:一是要有合理的全面的教学目标。教育不仅要让受教育者掌握知识、形成技能,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要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具有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学做负责任的人。二是要有符合学生实际的适量的教学内容、适当的教学方法、适宜的教学氛围和适度的教学节奏,这些也是课堂教学高效率的重要方面。
第二自主性:课堂是学生的课堂,让学生成为主体、进行自主学习是现代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斯卡纳金曾说过:如果孩子没有学习愿望的话,我们的一切想法、方案、设想都将化为灰烬,变成木乃伊。只有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前提,引导他们在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才能获得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全面发展。
第三互动性:互动与交流是高效率课堂教学必备的要素之一。美国教育家林格伦曾把课堂上的师生交流分为四种:一是单向交流,教师讲,学生听;二是双向交流,教师问,学生答;三是多向交流,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问答;四是综合交流,师生共同讨论、研究、探索。高效率的课堂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多手段地进行综合性交流。通过交流,丰富课程资源,增加信息和知识总量;通过交流,架起一座座理解的桥梁,使师生之间心与心相通,从而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四开放性:它包括多个方面,有教学目标的开放性,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教学方法的开放性,教学过程的开放性,教学活动的开放性等等。开放的课堂里没有一成不变的标准答案,没有“硬灌”和死记硬背的痛苦,也没有对学生思维的禁锢和限制。开放的课堂充满生气,体现了师生经验的共享、视界的融合,拓展了学生的活动空间,给每一个学生带来力量、自信和希望。
第五情境性:课堂教学不应是按图索骥、墨守成规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体通过共同研究、共同探讨,不断生成新的知识,产生新的问题,并找到新的解决办法的过程。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注重教学的情境性。学生的智慧迸发往往是在一定的情境感染下发生的。情境能引发学生联想,情境能激发学生情智,情境能催动学生的灵感……如果学生在上课的时候能“身临其境”,全身心地投入,这表明,教学的最佳时候到来了。自然,探究新问题、建构新知识的最佳时期也到来了。
第六创新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行)》中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创新是使课堂充满活力的法宝,应贯彻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创新的课堂要敢于打破常规,根据本地、本校、本班的实际情况对教材中的内容作适当的取舍,增加体现现代科学的新成就、贴近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创新的课堂要使学生由苦学变位乐学,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创新的课堂要善于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学习,多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创新的课堂还要由害怕学生在课堂上出错转变为允许学生出错,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
第七和谐性: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说过:“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很多方面取决于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最优结合的技能、技巧如何。”作为教师,要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外部条件,要善于协调影响课堂教学的各种因素,将它们有机地、和谐地整合起来,以达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第八人文性:高效率的课堂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是对每位学生都充满了深深的人文关怀的地方,应该是充满生命力和吸引力、充满快乐和使人幸福的地方。在这里,完美的教学一定能让学生感到人性之美、人伦之美、人道之美;感受到理性之美、科学之美、智慧之美;感受到人类心灵的博大与深邃;感受到人类所创造的文化的灿烂与辉煌;能够唤起学生对于生活的热爱与柔情;唤起学生对未来生活的热烈憧憬和乐观、光明、正直的期待;能够以新的眼光审视生活、洞察人性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