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学家指出:人的心理健康是战胜疾患的康复剂,也是获得机体健康、延年益寿的要素。那么,怎样才算心理健康呢?
1、充分的安全感。
安全感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如果惶惶不可终日,人便会很快衰老。抑郁、焦虑等心理,会引起消化系统功能的失调,甚至会导致病变。
2、充分了解自己,对自己的能力做出恰如其分的判断。
如果勉强去做超越自己能力的工作,就会显得力不从心,于身心大为不利。由于超负荷的工作,甚至会给健康带来麻烦。
3、生活目标切合实际。
由于社会生产发展水平与物质生活条件有一定限度,如果生活目标定得太高,必然会产生挫折感,不利于身心健康。
4、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
因为人的精神需要是多层次的,与外界接触,一方面可以丰富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
5、保持个性的完整和和谐。
个性中的能力、兴趣、性格与气质等各种心理特征必须和谐而统一,方能得到最大的施展。
6、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很快,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就必须不断学习新的东西,使生活和工作能得心应手,少走弯路,以取得更多的成功。
7、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中,有正向积极的关系,也有负向消极的关系,而人际关系的协调与否,对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8、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人有喜怒哀乐不同的情绪体验。不愉快的情绪必须释放,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但不能发泄过份,否则,既影响自己的生活,又加剧了人际矛盾,于身心健康无益。
9、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与兴趣爱好。
人的才能和兴趣爱好应该充分发挥出来,但不能妨碍他人利益,不能损害团体利益,否则,会引起人际纠纷,徒增烦恼,无益于身心健康。
10、在不违背社会道德规范下,个人的基本需要应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
当然,必须合法,否则将受到良心的谴责、舆论的压力乃至法律的制裁,自然毫无心理健康可言。
十种正常的异常心理:
精神正常并不意味着没有一点问题,关键是这些症状的产生背景、持续时间、严重程度以及对个体和环境的不良影响如何。正常人也可能出现短暂的异常现象,时间短、程度轻,尚不能贴上精神病的标签.1、疲劳感:通常有相应的原因,持续时间较短,不伴有明显的睡眠和情绪改变,经过良好的休息和适当的娱乐即可消除。
2、焦虑反应:焦虑反应是人们适应某种特定环境的一种反应方式。但正常的焦虑反应常有其现实原因(现实性焦虑),如面临高考,但可随着事过境迁而很快缓解。
3、类似歇斯底里现象:多见于妇女儿童。有女性和丈夫吵架尽情发泄、大喊大叫、撕衣毁物、痛打小孩,甚至威胁自杀。儿童可有白日梦、幻想性谎言表现,把自己幻想的内容当现实。
这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充分、不成熟所致。
4、强迫现象:有些脑力劳动者,特别是办事认真的人反复思考一些自己都意识到没有必要的事,如是不是得罪了某个人,反复检查门是否锁好了等。但持续时间不长,不影响生活工作。
5、恐怖和对立:我们站在很高但很安全的地方时仍会出现恐怖感,有时也想会不会往下跳,甚至于想到跳下去是什么情景,这种想法如果很快得到纠正不再继续思考,属正常现象。
6、疑病现象:很多人都将轻微的不适现象看成严重疾病,反复多次检查,特别是当亲友、邻居、同事因某病英年早逝和意外死亡后容易出现。但检查如排除相关疾病后能接受医生的劝告,属正常现象。
7、偏执和自我牵挂:任何人都有自我牵连倾向,即假设外界事物影射着自己特别是对自己不利影响,如走进办公室时,人们停止谈话,这时往往会怀疑人们在议论自己。这种现象通常是一过性的,而且经过片刻的疑虑之后就会省悟过来,其性质和内容与当时的处境联系紧密。
8、错觉:正常人在光线暗淡,恐惧紧张及期待等心理状态下可出现错觉,但经反复验证后可迅速纠正。成语“草木皆兵”、“杯弓蛇影”等均是典型的例子。
9、幻觉:正常人在迫切期待的情况下,可听到“叩门声”、“呼唤声”。经过确认后,自己意识到是幻觉现象,医学人士称之为心因性幻觉。不正常人在睡前和醒前偶有幻觉遗言,不能视为病态。
10、自笑、自言自语:有些人在独处时自言自语甚至边说边笑,但有客观原因,能选择场合,能自我控制,属正常现象。
不健康心理也就是有心理疾病。
关于是否有心理疾病,有许多具体的描述,都有一定的道理。如果简单地讲,个人可以根据下面三个标准进行一下自我判断。
体验标准:就是自己内在的感受的是否良好。
适应标准:个人是否适应社会的要求。
发展标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人的行为是否与自己的年龄相适应,二是个人现在的行为是否会对日后的生活产生不良影响。
这三个标准中,对于判断是否有心理疾病的最关键的标准是适应标准和发展标准。
根据这三个标准,每个人可以分析自己的情况。
任何一个人都有内心感到难受、痛苦的时候,所以不要把体验标准看得太重。如果你能够胜任自己的工作,与同事的关系还过得去,周围的人不认为你是个神经病,那么你在第二标准,即适应标准上就是合格的;另外,如果你的行为与自己的年龄相符,不显得幼稚,同时,也没有什么对未来有严重影响的不良嗜好(如吸毒、酗酒等),那么,尽管你觉得自己情绪不稳定,那你的心理就至少不是病态的。
当然,对照后两个标准,如果你觉得自己也有些问题,那么你可以到医院的精神科或者专业的心理咨询门诊那里去看看,不过也不要迷信。关于心理问题,最权威的意见是自己的意见,最权威的标准是实践的标准
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是两种基本不同的状态,以下是从心理学角度对二者进行分析:
心理健康:指个体在生活、工作和人际交往中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够积极面对困难和挑战,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心理健康的人通常表现出以下特点:
- 积极主动,乐观向上;
- 能够独立自主,自我管理;
- 对周围环境具有适应性;
- 情感稳定,冷静客观地看待事情。
心理不健康:指个体在生活、工作和人际交往中适应能力较差,无法正常面对生活压力和挑战,出现情绪和行为异常。心理不健康的人通常表现出以下特点:
- 消极消沉,情绪低落;
- 压抑自身情感,缺少自信;
- 对周围环境无法适应,易受外部因素影响;
- 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心理健康有助于个体实现自我价值,保持身心健康;而心理不健康会造成人际关系问题、精神障碍等不良后果。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心理健康的培养和维护,从而达到更好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能。
你好这位朋友;
你提的这个问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详细回答需要很长时间、因为这本身就是一个大问题。所以,我简单的给你做出回答;
一 健康心理和不健康心理这是心理学上的区分。也是心理学上笼统的区分。
二 心理健康包括没有心理问题的人和有心理问题的人。有心理问题的人也是心理健康的人群。有心理问题包括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
三 不健康心理指的是;神经症、精神疾病、癔症病人。这些是心理不健康的人群。
四 关于心理不健康的标准。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区分。楼上的朋友说的很详细了,我不需要再补充什么。但是,有一点要注意;凡是不健康的心理明显能够看出来的。比如;意识和现实明显不符合;情感、思维、心理明显和正常人不一样的。如严重的强迫症、抑郁症、恐惧症、精神分裂症等等。
还需要补充几个问题;
一 正常心理和不正常心理。心理不正常不一定就是心理不健康。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都是心理不正常。但是,却属于健康心理的范围。正常心理当然属于健康心理的范围了。这里有概念之间的包容性问题。要搞明白的。
二 心理问题是指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有心理问题的人是心理健康的范围。而心理疾病则是指;神经症患者、精神疾病患者和癔症患者。有心理疾病的人一定是心理不健康的人群。但是,有心理问题的人却未必是有心理疾病的人。
三 心理问题泛指心理上出现了问题。包括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而心理疾病一般是指神经症、精神分裂症和癔症。还有;心理问题属于心理学范围,而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等属于医学范围。
健康心理就是健康啊,至于不健康的话那就又分,正常与不正常之分了,正常的话就属于那种心里有事但不影响正常的生活,也可以理解为我们经常说到的叫烦恼之类的事属于心理问题,但另一方面就不是了,一但不正常了那就属于精神病性问题了。
来到心理门诊的人大多是遇到了心理的困惑或者精神世界的紊乱,而心理困惑的人又毫无例外的觉得自己活得不好,不幸福,不快乐!事实上我们每个人谁又不想获得幸福的生活呢,那么什么又是心理健康呢?
健康就是没有病吗?这是人们对于健康的最初认识,也是比较传统的观念。世界卫生组织告诉我们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身体疾病和虚弱现象。这也就意味着即使您身体挺好,做检查没啥病,但如果心情高兴不起来、心烦闹心,或者做了各种检查没有事却仍然觉得自己身体难受,又或者您周围的朋友身体也行,就是该上学不能上学,该上班不能上班,不愿出门不愿交往,那么这些都是不健康的表现,都需要心理科的帮助。
那么心理健康又是什么样呢?指的是个体对环境的高效而满意的适应,意思就是说能心情平静内心满足的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能感受到自己的生命具有活力,自己的潜能得到开发,自己的价值能够实现。所以当您的朋友虽然上着班,却干不下去效率下降,坐在教室里却心不在焉听不进课,走在逛街的路上却说干啥都没意思,那么请注意可能心理上已经开始出现不健康的情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