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品包括香烛、黄纸、冥币、素酒、水果等。
讲究:上坟的供品首先准备的祭品一般是单数,三样或是五样;每样的数量也是单数的,三个或五个。供品应该尊重宗教、民族、地域习俗,没有固定的规矩。
中国有许多地方上坟都有讲究,通常是在忌日、正月十五、清明节、农历七月十五、农历十月一日以及大年三十或者正月初三,晚辈要准备祭死者用的日常用品(包括烟酒、馍、香、纸钱、鞭炮、花圈等),到死者坟前进行祭祀,以表后人对上辈人的思念之情。
上坟的仪式
清明时节的上坟非常重要。因为祭祖和孝道是绑定在一起的。若不参加祭祖,就是一个不孝顺的人,一个忘记祖先的人。
上坟时,人们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修整坟墓,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还要在上边压些纸钱,垫上砖头,让他人看知道此坟尚有后人,然后叩头行礼祭拜。
妇女和小孩们还要就近折些杨柳枝,将撤下的蒸食供品用柳条穿起来。有的则把柳条编成箩圈状,戴在头上,谓“清明不戴柳,来生变黄狗”。
上坟摆放的贡品,馒头是必须准备的,可以准备一些水果等。贡品应该尊重宗教、民族、地域习俗。
过了烧三周,对逝者的祭奠,就不需要进行周年祭奠了,按照平常的节日祭奠就可以了。例如,春节、元宵节(送灯笼)、清明、中元节(鬼节)。古代对逝者的祭奠也是如此。
古代对逝者的祭奠有许多规定,至今仍然在延续的是:戴孝期间不能穿红色衣服,三年之内,过年不能贴红对联。其余的规定都已经发生了变化:例如,结婚,逝者过百天就可以结婚。戴孝,在下葬之后就可以把孝布取下。理发、洗澡等,在烧七之后,就可以进行。
传统习俗对逝者祭奠的核心是:通过耳目濡染无言之教,教育后代,建立“尊老、爱老、敬老”的良好社会风气。只要我们能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就达到了传统习俗的核心要求。
老人去世十周年,按照习俗 不是简单的上坟,应该根据家里情况比照三年出服的做法进行祭祀。给老人坟也要上贡品、烧纸、鸣炮, 只是比平常要多一些,亲戚们能到的,要尽量到堂,做的热热闹闹,风风光光才好。
按照北方人的习俗 给老去的人上坟要过了中午 阴人用阴时(13点) 十周年是一个大节 要比平时多摆些贡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