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为什么被称为“毒士”?

2024-12-12 13:56:17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贾诩被抓,只求自保

贾诩少时并不出名,只有当时名士汉阳阎忠异之,说贾诩“有良(张良)、平(陈平)之奇”(《三国志•魏书•贾诩传》)。贾诩初时察孝廉为郎,因有病辞官,西还至汧,路上遇见氐人,与其同行的数十人皆为氐人所抓。贾诩为脱身,便骗他们说:“我段公外孙也,汝别埋我,我家必厚赎之。”(《三国志•魏书•贾诩传》)当时太尉段颎,因为久为边将,威震西土,所以贾诩便假称是段颎外甥吓唬氐人,氐人果然不敢害他,还与他盟誓后送他回去,而其余的人却都遇害了。史称贾诩此举是:“权以济事,咸此类也”(《三国志•魏书•贾诩传》) 。
与郭汜李傕狼狈为奸,祸乱长安

永汉元年(189)九月,董卓废少帝刘辩,立献帝刘协。十一月,董卓自为相国,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贾诩在此时以太尉掾为平津都尉,后升讨虏校尉。时董卓之婿中郎将牛辅屯兵于陕,贾诩便在牛辅军中辅军。
初平三年(192年),董卓被杀,便遣使诣长安求赦。王允为人刚直,但却没有同意,李傕等人更加恐惧,不知所为,准备各自解散,逃回归乡里。
贾诩当时因为是董卓所部的官吏,为求自保,便出面阻止了他们,对李傕等人说:“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幸而事济,奉国家以征天下,若不济,走未后也。”(《三国志•魏书•贾诩传》)此计为众人采纳。李傕等以替董卓报仇为名,联络西凉诸将,率军昼夜兼程,奔袭长安,及至长安城下,已聚合10余万之众。李傕与樊稠、李蒙等围攻长安城,因城防坚固攻而不克。后由城内叛变士兵引导李傕军入城,与守将吕布展开巷战,吕布兵败,仅率百余骑出逃。李傕等纵兵掳掠,吏民死者万余人,尸积满道。太常种佛、大鸿胪周奂、城门校尉崔烈、越骑校尉王颀等被杀。李傕等拥兵至南宫掖门,威逼献帝和司徒王允,封李傕为扬武将军、郭汜为扬烈将军、樊稠为中郎将。李傕又杀司棣校尉黄琬、左冯翊宋翼、右扶风王宏和司徒王允及其妻子。一时间,京城腥风血雨,朝野大乱。
可以看出,贾诩的一句话虽然是为自己考虑,然而却给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使东汉再次陷入了混乱状态。裴松之在给三国志作注的时候说:“当是时,元恶既枭,天地始开,致使厉阶重结,大梗殷流,邦国遘殄悴之哀,黎民婴周馀之酷,岂不由贾诩片言乎?诩之罪也,一何大哉!自古兆乱,未有如此之甚。”这个评价还是很中肯的。
后贾诩为左冯翊。李傕等以贾诩之功欲封其为侯,贾诩说:“此救命之计,何功之有!”(《三国志•魏书•贾诩传》)坚决不受。李傕等又让贾诩为尚书仆射,贾诩说:“尚书仆射,官之师长,天下所望,诩名不素重,非所以服人也。纵诩昧于荣利,奈国朝何!”(《三国志•魏书•贾诩传》)于是拜贾诩为尚书。虽然如此,李傕等对等贾诩总是“亲而惮之”(《三国志•魏书•贾诩传》)。时贾诩之母去世,贾诩辞掉官职,被拜为光禄大夫。

兴平二年(195年),李傕、郭汜、樊稠起兵袭占长安,共同把持中央朝权后,三人互相猜忌,争权夺利,多次打斗起来
当时将军段煨与贾诩同郡,屯驻华阴,贾诩便去投靠段煨。贾诩向来知名,为段煨军所望。段煨怕贾诩夺其兵权,所以表面上对贾诩礼遇甚厚。贾诩看出后,心中不能自安。
投奔张绣,成曹操心腹之患

南阳张绣与贾诩暗中有来往,张绣便派人去迎接贾诩。贾诩临行时,有人对贾诩说:“煨待君厚矣,君安去之?”贾诩说:“煨性多疑,有忌诩意,礼虽厚,不可恃,久将为所图。我去必喜,又望吾结大援于外,必厚吾妻子。绣无谋主,亦愿得诩,则家与身必俱全矣。”(《三国志•魏书•贾诩传》)贾诩至张绣处,张绣大喜,果然率子孙前来迎接。而段煨知贾诩去,也果然善待其家属。
建安二年(197年),在贾诩的说服下,张绣屯兵宛城与荆州牧刘表联合。从此,二人便成为曹操的心腹之患,曹操多次率军攻打张绣。
建安三年(198年)三月,曹操南征张绣,包围张绣据守的穰城(今河南邓县)。此时,曹操闻悉谋士田丰劝冀州牧袁绍趁虚袭取许都(今河南许昌东),欲迎献帝号令天下,立即从穰城解围撤退。张绣率兵尾随追击。五月,刘表派荆州军占据安众(今河南邓县东北),切断曹军退路,企图与张绣夹击曹军,曹操出奇兵大败张、刘联军。曹军获胜后,速行北撤。张绣亲自率兵追击,贾诩劝阻说:“不可追也,追必败”,张绣不听,强行追击,被曹操亲自断后所击败。贾诩这时又对张绣说:“促更追之,更战必胜。”张绣说:“不用公言,以至于此。今已败,奈何复追?”贾诩说:“兵势有变,亟往必利”(《三国志•魏书•贾诩传》)。张绣遂听从贾诩意见,收集散兵,再行追击,竟将曹操后卫部队击溃。得胜后,张绣问贾诩:“绣以精兵追退军,而公曰必败;退以败卒击胜兵,而公曰必克。悉如公言,何其反而皆验也?”贾诩说:“此易知耳。将军虽善用兵,非曹公敌也。军虽新退,曹公必自断后;追兵虽精,将既不敌,彼士亦锐,故知必败。曹公攻将军无失策,力未尽而退,必国内有故;已破将军,必轻军速进,纵留诸将断后,诸将虽勇,亦非将军敌,故虽用败兵而战必胜也”(《三国志•魏书•贾诩传》)。张绣大为佩服。

投奔曹操,低调处事

建安四年(199年),官渡之战前,袁绍遣人招降张绣,并与贾诩结好。张绣准备同意,贾诩先于绣坐上对来使说:“归谢袁本初,兄弟不能相容,而能容天下国士乎?”张绣惊惧地说:“何至于此!”并暗中对贾诩说:“若此,当何归?”贾诩说:“不如从曹公。”张绣说:“袁强曹弱,又与曹为仇,从之如何?”贾诩说:“此乃所以宜从也。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其宜从一也。绍强盛,我以少众从之,必不以我为重。曹公众弱,其得我必喜,其宜从二也。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将释私怨,以明德于四海,其宜从三也。愿将军无疑”(《三国志•魏书•贾诩传》)!张绣从其言,于十一月率众归顺曹操。
张绣的归顺使曹操在官渡之战中避免了两面作战,所以曹操闻后大喜,亲自接见贾诩,执其手说:“使我信重于天下者,子也”(《三国志•魏书•贾诩传》)。遂拜贾诩为执金吾,封都亭侯,迁冀州牧。同时拜张绣为扬武将军,并让其子曹均娶张绣之女为妻。 时冀州尚为袁绍所占,贾诩便留参司空军事。建安五年(200年),曹操与袁绍战于官渡。后曹军军粮方尽,曹操便问计于贾诩,贾诩说:“公明胜绍,勇胜绍,用人胜绍,决机胜绍,有此四胜而半年不定者,但顾万全故也。必决其机,须臾可定也”(《三国志•魏书•贾诩传》)。曹操称善。十月,袁绍又遣淳于琼率兵万余护送军粮,至距袁军大营40里的乌巢(今河南封丘西)。此时,许攸闻其家属犯法下狱,愤然投奔曹操,献计偷袭乌巢。众人皆疑,只有贾诩与荀攸力劝曹操,曹操欣然采纳其计,率军出击,大败袁军。河北平定后,曹操领冀州牧,迁贾诩为太中大夫。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攻破荆州,想乘机顺江东下。贾诩劝阻说:“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著,军势既大;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士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三国志•魏书•贾诩传》)。曹操不从,结果在赤壁之战中大败而归。
建安十六年(211年),以骁将马超、韩遂为首的十部联军,聚集10余万人马,据守潼关抗曹(参见渭南之战)。马超受挫后,提出划河为界的议和条件,被曹操拒绝。马超多次前来挑战,曹操坚守不出,使马超欲急战速胜不得。九月,再次提出划地为界的要求,并送子为人质。贾诩认为可以表面上假意应允,麻痹对方,实际积极准备,伺机歼敌。曹操又问计于贾诩,贾诩说:“离之而已”(《三国志•魏书•贾诩传》)。曹操用其计,利用过去与韩遂的友谊,故意在两军阵前和他叙旧;又故意涂改给韩遂的书信,使之落到马超手里,引起马超的疑忌,促使他们内部矛盾激化。曹操视时机成熟,主动对关中军发起进攻,大胜而归。 当时曹操未立太子,曹丕为五官将,而临菑侯曹植才名方盛,曹丕派人求计于贾诩,贾诩说:“愿将军恢崇德度,躬素士之业,朝夕孜孜,不违子道。如此而已”(《三国志•魏书•贾诩传》)。曹丕从其言,深自砥砺。后曹操为太子事屏退左右问贾诩,贾诩闭口不答。曹操说:“与卿言而不答,何也?”贾诩说:“属适有所思,故不即对耳。”曹操说:“何思?”贾诩说:“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三国志•魏书•贾诩传》)。曹操大笑,于是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立曹丕为太子。
贾诩认为自己非曹操旧臣,却策谋深长,所以怕曹操猜嫌。于是采取自保策略,“阖门自守,退无私交,男女嫁娶,不结高门,天下之论智计者归之”(《三国志•魏书•贾诩传》)。 黄初元年(220年),曹丕即位,为报贾诩之恩,封贾诩为太尉,进爵魏寿乡侯,增食邑三百,前后共八百户。又分食邑二百,封幼子贾访为列侯。以长子贾穆为驸马都尉。
黄初四年(223年)三月,曹丕首征东吴,以失败而告终。当初,曹丕便问计于贾诩:“吾欲伐不从命以一天下,吴、蜀何先?”贾诩说:“攻取者先兵权,建本者尚德化。陛下应期受禅,抚临率土,若绥之以文德而俟其变,则平之不难矣。吴、蜀虽蕞尔小国,依阻山水,刘备有雄才,诸葛亮善治国,孙权识虚实,陆逊见兵势,据险守要,泛舟江湖,皆难卒谋也。用兵之道,先胜后战,量敌论将,故举无遗策。臣窃料群臣,无备、权对,虽以天威临之,未见万全之势也。昔舜舞干戚而有苗服,臣以为当今宜先文后武”(《三国志•魏书•贾诩传》)。曹丕不纳,果然无功而反。
黄初四年(公元223年)六月,贾诩去世,终年77岁,谥肃侯,长子贾穆嗣。分享给你的朋友吧:i贴吧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QQ空间人人网豆瓣MSN
对我有帮助
57回答时间:2010-10-16 19:40 | 我来评论 | 检举

向TA求助 回答者: shuaiqitenzu | 一级采纳率:25%

擅长领域: 暂未定制

参加的活动: 暂时没有参加的活动
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

谢谢!不过我觉得贾诩除了给李傕、郭汜那条建议外就没有可称得上是毒计的了。
相关内容
2011-1-3 三国,贾诩,看透人心有什么例子?甚至称为毒士呢? 15
2010-8-15 三国杀林的武将贾诩的技能毒士,不受任何黑色锦囊的影响。那如果有人释... 10
2011-8-15 三国时期的众谋士都怎么分?如:贾诩为毒士,除了有毒士还有什么士? 2
2011-3-10 三国人物的别称 如:毒士贾诩 9
2010-11-25 关于三国第一毒士贾诩的问题 2
更多关于贾诩为什么被称为“毒士的问题>>
查看同主题问题: 贾诩
等待您来回答del0回答尊严如山中为什么说这诗歌惊心动魄 的故事.del0回答金字塔的内部大体构造?还有与金字塔相关的故事?谢谢.del0回答我想知道现在中国的军事如何!.del0回答欧洲的经济危机对中国有多大的影响.del0回答欧洲国家有哪一些?.del0回答5俄罗斯与中国的关系.del1回答国庆的历史.del0回答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要多少分.更多等待您来回答的问题>>没有感兴趣的问题?试试换一批其他回答 共3条
第一计:为保命,一句话,造成长安生灵涂炭!

初平三年(192年),董卓被杀,便遣使诣长安求赦。王允为人刚直,但却没有同意,李傕等人更加恐惧,不知所为,准备各自解散,逃回归乡里。 贾诩当时因为是董卓所部的官吏,为求自保,便出面阻止了他们,对李傕等人说:“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幸而事济,奉国家以征天下,若不济,走未后也。。”(《三国志·魏书·贾诩传》)此计为众人采纳。李傕等以替董卓报仇为名,联络西凉诸将,率军昼夜兼程,奔袭长安,及至长安城下,已聚合10余万之众。李傕与樊稠、李蒙等围攻长安城,因城防坚固攻而不克。后由城内叛变士兵引导李傕军入城,与守将吕布展开巷战,吕布兵败,仅率百余骑出逃。李傕等纵兵掳掠,吏民死者万余人,尸积满道。太常种佛、大鸿胪周奂、城门校尉崔烈、越骑校尉王颀等被杀。李傕等拥兵至南宫掖门,威逼献帝和司徒王允,封李傕为扬武将军、郭汜为扬烈将军、樊稠为中郎将。李傕又杀司棣校尉黄琬、左冯翊宋翼、右扶风王宏和司徒王允及其妻子。一时间,京城腥风血雨,朝野大乱。

可以看出,贾诩的一句话虽然是为自己考虑,然而却给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使东汉再次陷入了混乱状态。

第二计:兵败回马枪,使老谋深算的曹操,竟然差点死于张绣之手。

建安三年(198年)三月,曹操南征张绣,包围张绣据守的穰城(今河南邓县)。此时,曹操闻悉谋士田丰劝冀州牧袁绍趁虚袭取许都(今河南许昌东),欲迎献帝号令天下,立即从穰城解围撤退。张绣率兵尾随追击。五月,刘表派荆州军占据安众(今河南邓县东北),切断曹军退路,企图与张绣夹击曹军,曹操出奇兵大败张、刘联军。曹军获胜后,速行北撤。张绣亲自率兵追击,贾诩劝阻说:“不可追也,追必败”,张绣不听,强行追击,被曹操亲自断后所击败。贾诩这时又对张绣说:“促更追之,更战必胜。”张绣说:“不用公言,以至于此。今已败,奈何复追?”贾诩说:“兵势有变,亟往必利”(《三国志·魏书·贾诩传》)。张绣遂听从贾诩意见,收集散兵,再行追击,竟将曹操后卫部队击溃。

第三计,在曹袁相战之时,审时度势,劝诫与曹操有深仇的张绣投靠曹操!保己,保主,保未来!!

建安四年(199年),官渡之战前,袁绍遣人招降张绣,并与贾诩结好。张绣准备同意,贾诩先于绣坐上对来使说:“归谢袁本初,兄弟不能相容,而能容天下国士乎?”张绣惊惧地说:“何至于此!”并暗中对贾诩说:“若此,当何归?”贾诩说:“不如从曹公。”张绣说:“袁强曹弱,又与曹为仇,从之如何?”贾诩说:“此乃所以宜从也。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其宜从一也。绍强盛,我以少众从之,必不以我为重。曹公众弱,其得我必喜,其宜从二也。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将释私怨,以明德于四海,其宜从三也。愿将军无疑”(《三国志·魏书·贾诩传》)!张绣从其言,于十一月率众归顺曹操。

第四计:离间计

建安十六年(211年),以骁将马超、韩遂为首的十部联军,聚集10余万人马,据守潼关抗曹(参见渭南之战)。马超受挫后,提出划河为界的议和条件,被曹操拒绝。马超多次前来挑战,曹操坚守不出,使马超欲急战速胜不得。九月,再次提出划地为界的要求,并送子为人质。贾诩认为可以表面上假意应允,麻痹对方,实际积极准备,伺机歼敌。曹操又问计于贾诩,贾诩说:“离之而已”(《三国志·魏书·贾诩传》)。曹操用其计,利用过去与韩遂的友谊,故意在两军阵前和他叙旧;又故意涂改给韩遂的书信,使之落到马超手里,引起马超的疑忌,促使他们内部矛盾激化。曹操视时机成熟,主动对关中军发起进攻,大胜而归。

第五计:劝曹丕走亲情路线

当时曹操未立太子,曹丕为五官将,而临菑侯曹植才名方盛,曹丕派人求计于贾诩,贾诩说:“愿将军恢崇德度,躬素士之业,朝夕孜孜,不违子道。如此而已”(《三国志·魏书·贾诩传》)。曹丕从其言,深自砥砺。后曹操为太子事屏退左右问贾诩,贾诩闭口不答。曹操说:“与卿言而不答,何也?”贾诩说:“属适有所思,故不即对耳。”曹操说:“何思?”贾诩说:“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三国志·魏书·贾诩传》)。曹操大笑,于是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立曹丕为太子。

贾诩的“毒”,在于观事准确,眼光犀利,并且有点出人意料,并且切中要害,不计后果!他还有其它计谋,我就不多说了! 回答者: guo87214 | 十二级 | 2010-10-16 19:25 | 检举

杀人!!!!!!!!!!!!!!! 回答者: 热心网友 | 2010-10-16 20:02 | 检举

可能和宛城之战有关!当时宛城之主好像是张绣,贾诩就在他的帐下当谋士,曹操攻打宛城时,曹操未死一兵一卒攻下宛城,就是贾诩的计谋。当夜张绣献叔婶陪曹操,张绣夜袭曹营,让曹操损失爱将典韦和长子曹昂,让曹操大败!贾诩也就一战成名!后来张绣被曹操吞并后,贾诩也就到了曹操帐下,曹操爱其才,成为曹操前期五大谋士,与郭嘉、程昱荀彧、荀攸齐名!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到最后帮助曹丕抢王位,篡帝位都有很大的贡献,因其手段毒辣,实大体,能进退而受到曹室家族的重用和敬佩!

回答2:

三国的贾诩被称为毒士,因为他所献的的计策策,无疑不是切中要害,让人防不胜防

回答3:

因为贾诩出的计谋都比较毒辣。。谋士有三种,分别是谋己(为自己谋划),谋人(为别人谋划),谋天下(谋划整个天下),贾诩,以谋己为首要任务,只要自己好,什么毒计都会出。

回答4:

贾诩老谋深算,出的计策都是很狠毒的

回答5:

一句话害死数百万人的三国第一毒士:贾诩。这是由于公元195年,董卓旧将郭汜、李漼一方挟持公卿,一方挟持皇帝,上演一场惨烈的肉票争夺战,牵连而死的百姓数以万计。昔日孔子曾经批评帮助季氏的冉有和子路:“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李漼和郭汜正如牢笼中的门户,本来在笼中待毙,是贾诩提醒了李漼和郭汜,打开了牢笼,使得天下大乱,朝廷百姓毁于兵火。贾诩虽然并未亲手执刀杀人,却难辞其咎。
综上所说:贾诩为毒士可谓不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