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的意思:孔子说:“先学习礼乐而后再做官的人,是原来没有爵禄的平民。先当了官然后再学习礼乐的人,是原来就有爵禄的贵族。
出自:《论语》的《先进篇第十一》
原文:
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译文:
孔子说:“先学习礼乐而后再做官的人,是(原来没有爵禄的)平民;先当了官然后再学习礼乐的人,是君子。如果要先用人才,那我主张选用先学习礼乐的人。”
评析:
在西周时期,人们因社会地位和居住地的不同,就有了贵族、平民和乡野之人的区分。孔子这里认为,那些先当官,即原来就有爵禄的人,在为官以前,没有接受礼乐知识的系统教育,还不知道怎样为官,便当上了官。而那些本来没有爵禄的平民,他们在当官以前已经全面系统地学习了礼乐知识,然后就知道怎样为官,怎样当一个好官。
引申解释:
苏东坡在他的《学士院试孔子从先进论》中对此的阐述如下:孔子之世,其诸侯卿大夫视先王之礼乐,犹方圆冰炭之不相入也。进而先之以礼乐,其不合必矣。是人也,以道言之,则圣人也。以世言之,则野人也。若夫君子之急于有功者则不然,其未合也,先之以世俗之所好,而其即合也,则继之以先王之礼乐。其心则然,然其进不正,未能有继以正者也。故孔子不从。
参考链接:先进篇第十一 百度百科
意思是:先学习礼乐而后再做官的人,是(原来没有爵禄的)平民;先当了官然后再学习礼乐的人,是君子。如果要先用人才,那我主张选用先学习礼乐的人。
出处:《论语》的《先进篇第十一》: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注释:
1、先进:指先学习礼乐而后再做官的人。
2、野人:朴素粗鲁的人或指乡野平民。
3、后进:先做官后学习礼乐的人。
4、君子:来就有爵禄的贵族。
评析:在西周时期,人们因社会地位和居住地的不同,就有了贵族、平民和乡野之人的区分。孔子这里认为,那些先当官,即原来就有爵禄的人,在为官以前,没有接受礼乐知识的系统教育,还不知道怎样为官,便当上了官。这样的人是不可选用的。而那些本来没有爵禄的平民,他们在当官以前已经全面系统地学习了礼乐知识,然后就知道怎样为官,怎样当一个好官。
扩展资料
论语·先进篇出自《论语》,共有26章,主要说明了“过犹不及”的中庸思想,学习各种知识与日后做官的关系,以及孔子对待鬼神、生死问题的态度。
本篇共有26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过犹不及”等。
这一篇中包括孔子对弟子们的评价,并以此为例说明“过犹不及”的中庸思想;学习各种知识与日后做官的关系;孔子对待鬼神、生死问题的态度。最后一章里,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各述其志向,反映出孔子政治思想上的倾向。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论语·先进篇
意思是:先学习礼乐而后再做官的人,是平民;先当了官然后再学习礼乐的人,是君子。该句出自《先进篇第十一》“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评析:在西周时期,人们因社会地位和居住地的不同,就有了贵族、平民和乡野之人的区分。
苏东坡在他的《学士院试孔子从先进论》中对此的阐述如下:孔子之世,其诸侯卿大夫视先王之礼乐,犹方圆冰炭之不相入也。进而先之以礼乐,其不合必矣。是人也,以道言之,则圣人也。以世言之,则野人也。若夫君子之急于有功者则不然,其未合也,先之以世俗之所好,而其即合也,则继之以先王之礼乐。其心则然,然其进不正,未能有继以正者也。故孔子不从。
公元前489年,孔子和他的学生从陈国到蔡地去。途中,他们被陈国的人们所包围,绝粮7天,许多学生饿得不能行走。当时跟随他的学生有子路、子贡、颜渊等人。公元前484年,孔子回鲁国以后,子路、子贡等先后离开了他,颜回也死了。所以,孔子时常想念他们。这句话,就反映了孔子的这种心情。
意思是:先学习礼乐而后再做官的人,是平民;先当了官然后再学习礼乐的人,是君子。该句出自《先进篇第十一》“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评析:在西周时期,人们因社会地位和居住地的不同,就有了贵族、平民和乡野之人的区分。
孔子这里认为,那些先当官,即原来就有爵禄的人,在为官以前,没有接受礼乐知识的系统教育,还不知道怎样为官,便当上了官。这样的人是不可选用的。
而那些本来没有爵禄的平民,他们在当官以前已经全面系统地学习了礼乐知识,然后就知道怎样为官,怎样当一个好官。
扩展资料:
本篇共有26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过犹不及”等。这一篇中包括孔子对弟子们的评价,并以此为例说明“过犹不及”的中庸思想;学习各种知识与日后做官的关系;孔子对待鬼神、生死问题的态度。最后一章里,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各述其志向,反映出孔子政治思想上的倾向。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先进篇第十一
意思是“先学习了礼乐而后做官的,是原来没有爵禄的平民;先做了官而后学习礼乐的,是卿大夫的子弟”。野人可理解为乡野平民或朴野粗鲁的人。君子指卿大夫等当权的贵族。他们享有世袭特权,可以先做官,后学习。
孔子认为,依靠门第当官之风必须改变,如果把选用系统的学习过礼乐知识、具有文化素养的平民当官形成一种风气、一种制度,那对于促进社会的长治久安,对于社会公德发展,是很有好处的。
出自《论语·先进》:“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孔子在这里谈的主要是自己的用人标准,即任人唯贤。应该注意的是,孔子所说的“先进于礼乐'是指先学习礼乐冉人世做官,而野人则是指出身下层、家境普通或贫寒的平民。“后进于礼乐"则是指先得到官位后学习礼乐,不习礼乐而能身登官位者,显然都是贵族世家子弟。择人任职之时,如果有'后进'厢“先进"两种人可供选择时,孔子主张选择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