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悠然自得地骑在牛背上,他那动听的歌声在整片树林中回荡着。突然,他听见了树上的知了声,他非常想捉知了。于是,他停止了唱歌,悄悄到走到了树下面,静静地看着、找着。他想:“知了啊知了,你到底在哪儿呀?让我找得好苦呀!”忽然,知了又叫了几声。小牧童随着声音,看清了知了的身影。他心里暗暗说道:“哈哈,终于让我找着你了。我要捉到你!”牧童爬上了树,在离知了还有1米左右距离的时候,他的手没有抓稳树枝,一不小心摔了下来……自认倒霉的牧童骑在牛背上,回家了。
一天,一个可爱的小牧童,放完牛回家。他头戴蓑笠,骑在一头健壮的黄牛背上。他哼着小曲儿经过一片树林时,听到有蝉在叫,便心想:今天运气真不错,早上爸爸给了我几个铜板买烧饼吃,没想到恰逢烧饼铺开店10周年庆典,烧饼买二送一,早饭吃得饱饱的。刚才路上,又看到一个人不小心掉了几两银子,我拣起还给了他,他又奖了我几个铜板。现在又听到蝉在叫,没准还能捉住拿回家玩儿呢!”“他越想越开心,忽然看到一个黑影儿“蝉,蝉!”小孩儿大叫。他突然间闭上了嘴,因为他意识到:声音太大会把蝉吓飞了的。他蹑手蹑脚地来到树下,把自己的蓑笠挂上树枝,用蓑笠来套蝉。他准备就绪后,用帽子一套,蝉便被捉住了。小孩儿太高兴了,哼着小曲儿回家,他的歌声在整个树林里回荡……
【注释】
⑴ 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⑵ 振:振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⑶ 林樾:指道旁成阴的树。
⑷ 欲:想要。
⑸ 捕:捉。
⑹ 鸣:叫。
【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题解】
袁牧(1719~1798),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清代诗人。著有《小仓山房文集》与《随园诗话》等。“所见”,即诗人偶然看到的一幅生活画面。
【朗诵指导】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赏析】
野外林阴道上,一位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缓缓而来。也不知有什么开心事儿,他一路行一路唱,唱得好脆好响,整个树木全给他惊动了。
忽然,歌声停下来,小牧童脊背挺直,嘴巴紧闭,两眼凝望着高高的树梢。“知了,知了,知了……”树上,一只蝉儿也在扯开嗓门,自鸣得意地唱呢。正是它把小牧童吸引住了,他真想将蝉儿捉一手呢!
这情景,全被诗人看在眼里,写进诗中。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厅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去
诗的开头七句为第一段,写军人家属送别儿子、丈夫出征的悲惨情景,描绘了一天亮后,看看这带着雨水的花朵,描写思念家乡的诗—— 《静夜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