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西安有北稍门,南稍门,和西稍门,却没有东稍门!?

2024-12-16 17:00:51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东稍门被拆掉了。东稍门,其实就是明清西安城东郭城的东郭门。西北大学历史系教授张永禄介绍说,东郭城是东西南北四个郭城中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一共有五个门,然而,却没有一个门在正东方向与西安城墙大东门呼应。

东郭门,位于郭城东面偏北,是郭城东面的正门,门上建有门楼,门址大概在今天东关的长乐坊东端与兴庆路、西窑坊、伞塔路交汇处附近。

而东郭城和其他三个郭城不同的是,东郭城不是一个规则的长方形,它的东城墙并不平直,正东方向没有直通的大门。对于如此构筑的原因,张教授推测可能是由于东关范围大,同时受限于城内原本自然形成的道路,或许还有出于保护西安东大门的考虑。

对于东梢门的消失,几位老人都认为和它的地理位置关系很大,“因为没在东门外的大道上,知道的人相对少,再加上城门楼上世纪五十年代就拆掉了,同时,东关正东方向大道取直,东梢门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所以慢慢就被人淡忘了。”



扩展资料

鸡市拐和东稍门:相关采访中,多位东关老居民如是告诉记者。住在鸡市拐附近的9旬老翁李永堂说,“曾经存在过东稍门的叫法,但并不是在鸡市拐这里,要比鸡市拐靠北,在八仙庵、长乐坊往东的位置上。

我小时候那儿还有城墙、城门,我和小伙伴们经常一起在城墙上玩,城墙上能走三轮车。东稍门南边是个菜市场,出了东稍门比较荒凉,是大片农田。解放后,那段城墙和城门被拆掉了,东稍门的叫法也就渐渐不再提了,所以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

回答2:

  西安城墙四个正门外原来都是有稍门的 而如今唯独东门外没有的原因是 明洪武年间重建西安城时将当时奉元城所沿用的唐城墙向北向东进行了扩建 而向北的扩建并未将北稍门包入城墙之中 只有向东的扩建幅度因东关居住区最大 所以向东扩大约三分之一 延伸大约1300米(约扩大了一倍)将东关新居民区包入 形成现在西安城规模 但同时也将原奉元城的东稍门包入城中 至此西安再无东稍门之说

  所谓稍门,指正门外的居民区又一层土围墙的外出通道。
  历史上西安东关和其他几个城门外不一样,再加上在现在东门外一站路的地方是块高地,行车无法直接上坡,于是道路就迂回了一下,向北拐到八仙庵那个地方,于是拐弯的地方就没有稍门,而称作鸡市拐,东门外的正路在此拐弯的意思。东关外居民比较多,而且富人多,东门到鸡市拐的正东方向住满了人家,路非常窄小,要把这些居民围起来的土围墙(廓)当然要比西关大许多,几乎到了现在三中的位置。在那里开门就叫作“廓门”。历史上还能留下来的名字恐怕只有东关的廓在东关南街延长线上的口子,叫南廓门。在原来应当是叫东稍门的位置上,站名叫做鸡市拐,兴庆公园北门,因为原来就没有那个门,那里是一快隆起的高地,高地下面是湖水,兴庆宫,景龙池都是湖水。从唐朝就没有东稍门;说到这里西安的规划是民国初年做的,当时就准备打开东关这条通道,但是由于战乱一直没有实现。60年又准备打通,由于三年困难停了下来。
  一直到文革已后,陈元方当市长还是市委书记的时候,下了决心,陈元方说,我们现在要摈弃偏见,团结一心,为人民作几件好事,首先花力气打通的就是东关外面这条鸡脖子路,转眼过去三十年了,想想后面接着打通的龙首村,都是大手笔。那时经济多困难呀。动作也快的很。后来东关外的道路是第一个修的宽宽畅畅的。

回答3:

西安当然是有东稍门的。只是东稍门的形态与位置和其它三个稍门不同。东关正街是后来城改拆迁才打通的,而以前从东门到鸡市拐,往东的路就到头了,就必须从这里往北拐弯,所以才叫鸡市拐。顺路走到长乐坊与兴庆路口交汇的地方就是东稍门。我姓邢,我们家就是东关老户,祖房原来就在长乐坊,老东关人原来把东稍门就叫稍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