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的读音是wù xū biàn fǎ
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维新运动,是晚清时期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纷纷在各地开设租界,抢夺资源,使中华民族进一步觉醒,出现了一个波澜壮阔的爱国主义救亡高潮。
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派(又称维新派)发动了具有爱国救亡意义的变法维新运动,他们幻想在不触动封建主义经济基础和不推翻封建统治的前提下,实行变法维新,通过改良主义道路来达到参与政权和进行一些社会改革的目的。
戊wu,第四声;戌xu,第一声。
戊戌变法当年1898年正好为戊戌年,故以年份命名。我们把传统纪年农历干支纪年中一个循环的第35年称“戊戌年”。以下公元年份,年份数除以60余38,或年份数减3,除以10的余数是5,除以12的余数是11,自当年立春起至次年立春止的岁次内均为“戊戌年”。
1898年1月,康有为上书皇帝,提出三条变法纲领:立即宣布实行变法;广开才路,各级官吏都有权向皇帝上奏折;全盘改革政权机关。上书以后,康有为等维新派到处组织学会,创办报纸,宣传变法主张,改良主义运动有了很大发展,赞成变法的人越来越多。当时的中国,被帝国主义瓜分的危险更加迫近。2月,康有为从广州赶到北京,第五次上书光绪皇帝,恳切地说明如果再不变法,不但国亡民危,就是皇帝想做普通百姓都要做不成了。
当时,在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分成了两派: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后党”与以光绪皇帝为首的“帝党”。慈禧太后等人手中掌握着实权,坚决反对一切政治上的革新。光绪皇帝为了增强自己的势力,对抗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后党”,维护自己的利益,保住自己的宝座,希望经过变法引进新人,夺取实权,改善自己的处境,支持变法活动。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正式下令宣布变法,接受改良派的政治纲领。在维新派的影响和直接参与下,从6月11日到9月21日,光绪皇帝一连下了几十道实行新政的命令,对封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进行改革。其主要内容有:在中央设立铁路矿务总局、农工商总局;各省设商局,推动工商业的发展;精简旧衙门和官员;废除八股文,改革考试制度;准许自由创办报刊、成立学会;奖励科学发明等等。
这些命令像雪片似的颁布下去,在全国引起很大震动,支持的人固然不少,可是反对的人更占优势。除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集团之外,各省的地方官吏绝大部分也是守旧的官僚,他们把慈禧太后当作靠山,根本不理睬这些改革命令。各种顽固守旧的势力结成了一个反维新的联合阵线。而维新派除了拥有一个毫无实权的皇帝外,丝毫没有与顽固派较量的实际力量。他们既不敢依靠人民群众,自己手中又没有军队,因此,维新运动虽然表面上轰轰烈烈,但随时有被顽固派扼杀的可能。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把光绪皇帝囚禁在中南海的瀛台,又废除了一切新政法令。一大批维新人士惨遭杀害,维新派重要人物康有为、梁启超逃亡国外。这次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政治改革只进行了103天就在旧势力的反攻下失败了,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百日维新”。
Wù-Xū
中国传统纪年农历的干支纪年中一个循环的第35年称“戊戌年”。
以下都是戊戌年
38年
98年
158年
218年
278年
338年
398年
458年
518年
578年
638年
698年
758年
818年
878年
938年
998年
1058年
1118年
1178年
1238年
1298年
1358年
1418年
1478年
1538年
1598年
1658年
1718年
1778年
1838年
1898年
1958年
2018年
2078年
2138年
2198年
2258年
2318年
2378年
2438年
2498年
2558年
2618年
2678年
2738年
2798年
2858年
2918年
2978年
戊戌读作Wù-Xū
点戍(shu)横戌(xu)空心戊(w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