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鲸,但大海那么大,还有很多没有发现呢!!!
图片地址:
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D7%EE%B4%F3%B5%C4%BA%A3%D1%F3%C9%FA%CE%EF&in=2&cl=2&cm=1&sc=0&lm=-1&pn=1&rn=1
打不开试试这个:
http://www.51dh.net/magazine/html/137/137389.htm (最大的海洋生物——蓝鲸)
以下是无关的,但是看看吧,没有坏处……(说不定看了之后,以后想去自己研究,呵呵)
看看:
大王乌贼体长约20米左右,但深海也许还会有更大的大王乌贼,经推测,最大的大王乌贼有60米。所以说如果大王乌贼真有60米的话,那大王乌贼就是最大的海洋动物了。
大王乌贼生活在太平洋、大西洋的深海水域,体长约20米左右,重约2-3吨,是世界上最大的无光脊椎动物。它的性情极为凶猛,以鱼类和无脊椎动物为食,并能与巨鲸搏斗。国外常有大王乌贼与抹香鲸搏斗的报道。据记载,有一次人们目睹了一只大王乌贼用它粗壮的角手和吸盘死死缠住抹香鲸,抹香鲸则拼出全身力气咬住大王乌贼的尾部。两个海中巨兽猛烈翻滚,搅得浊浪冲天,后来又双双沉入水底,不知所终。这种搏斗多半是抹香鲸获胜,但也有过大王乌贼用鲁手钳住鲸的鼻孔,使鲸窒息而死的情况。
这么看来,前面所引用的1861年和1878年人们遇到的海怪,可以肯定就是大王乌贼。最大的大王乌贼可有多大?这个问题不好回答。人们曾测量一只身长17.07米大王乌贼,其角手上的吸盘直径为9.5厘米。但从捕获的抹香鲸身上,曾发现过直径达40厘米以上的吸盘疤痕。
由此推测,与这条鲸搏斗过的大王乌贼可能身长达60米以上。如果真有这么大的大王乌贼,那也就同传说中的挪威海怪相差不远了。
现在以知最大的海洋动物是蓝鲸,资料上面都有了。
至于最大的海洋生物么,应该是巨藻
巨藻属于褐藻类,它们是藻类王国中最长的一族。大多数巨藻可以长到几十米,最长的甚至可以达到200米到300米,重达200公斤。靠1米多长的固着器将藻体固定在礁石上。巨藻的中心是一条主干,上面生长着100多个树枝一样的小柄,柄上生有小叶片,有的叶片长达1米多,宽度达到了6厘米到17厘米宽。叶片上生有气囊,气囊可以产生足够的浮力将巨藻的叶片乃至整个藻体托举起来。这些气囊有规律的排列在叶片上主叶脉的两侧。 在巨藻生长茂盛的地方,巨大的叶片层层叠叠地可以铺满几百平方公里的海面。巨藻是世界上生长最快的植物之一。在适宜的条件下,每棵巨藻一天内就可以生长30到60厘米。一年里,一棵巨藻可以长到50多米。生长在热带的巨藻全年都在生长,海边的以采集巨藻为生的渔民们每年可以收获三到四次。巨藻的寿命一般在4到8年之间。最长寿的巨藻可以生长12年。如果每公顷海面种植1000棵巨藻,那么每年可以收获新鲜的巨藻750到1200吨。巨藻原产于北美洲大西洋沿岸,澳大利亚、新西兰、秘鲁、智利及南非沿岸都有分布。我国科学家在1978年从墨西哥把巨藻引进我国。目前,巨藻养殖已经在我国沿海地区获得成功。从此,我国海水养殖的藻类中又增添了一个生力军。
世界上最大的动物——蓝鲸
蓝鲸不但是最大的鲸类,而且比地球上曾经生活的最大的恐龙还要大,是目前人们所知道的自古至今所有动物中体型最大的,一般体长为2400~3400厘米,体重为150,000~200,000千克,也就是说,它的体重相当于25只以上的非洲象,或者2000~3000个人的重量的总和。所幸的是,由于海洋浮力的作用,它不需要像陆生动物那样费力地支撑自己的体重,另外庞大的身躯还有助于保持恒定的体温。蓝鲸全身体表均呈淡蓝色或鼠灰色,背部有淡色的细碎斑纹,胸部有白色的斑点,褶沟在20条以上,腹部也布满褶皱,长达脐部,并带有赭石色的黄斑。雌兽在生殖孔两侧有乳沟,内有细长的乳头。头相对较小而扁平,有2个喷气孔,位于头的顶上,吻宽,口大,嘴里没有牙齿,上颌宽,向上凸起呈弧形,生有黑色的须板,每侧多达300~400枚,长90~110厘米,宽 50~60厘米。在耳膜内每年都积存有很多蜡,根据蜡的厚度,可以判断它的年龄。在它的上颌部还有一块白色的胼胝,曾经是生长毛发的地方,后来,毛发都退化了,就留下一块疣状的赘生物,成了寄生虫的滋生地。由于这块胼胝在每个个体上都不相同,就像是戴着不同形状的“帽子”,所以可以据此区分不同的个体。背鳍特别短小,其长度不及体长的1.5%,鳍肢也不算太长,约为4米左右,具4趾,其后缘没有波浪状的缺刻,尾巴宽阔而平扁。整个身体呈流线形,看起来很像一把剃刀,所以又被称为“剃刀鲸”。
蓝鲸的身躯是如此的巨大,以致于一条舌头就有2000千克,头骨有3000千克,肝脏有1000千克,心脏有500千克,血液循环量达8000千克,雄兽的睾丸也有45千克。如果把它的肠子拉直,足有200~300米,血管粗得足以装下一个小孩,脏壁厚达60多厘米,雄兽的阴茎长达3米。它的力量也大得惊人,所发出的功率约为1500~1700马力,堪称是动物世界中当之无愧的大力士。
蓝鲸分布于从南极到北极之间的南北两半球各大海洋中,尤以接近南极附近的海洋中数量较多,但热带水域较为少见。在我国见于黄海、东海、南海,包括台湾南部及西南部水域。尽管体型巨大,平时行动缓慢,常常静止不动,却能在水中沉浮自如,尾巴灵活地摆动,既是前进的动力,也起着舵的作用,前进的时速高达28公里。
蓝鲸栖息的海湾大多由陆地的河水中冲入了极为丰富的有机质,使水质十分肥沃,促进了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而密集的浮游生物,又引来了身体闪耀着钻蓝色光芒的大群磷虾。不可思意的是,蓝鲸这种超大型的动物竟然就是以鳞虾这种微小的动物为主要食料的。它的胃分成四个,第一胃为食道部分膨大而变成的,所以胃口极大,一次可以吞食磷虾200万只,每天要吃掉4000~8000千克,如果腹中的食物少于2000千克,就会有饥饿的感觉。磷虾是全世界数量最多的动物,广泛分布于南北极海区,正是由于如此丰富的食物,而且生活在水里没有支持体重的限制,所以蓝鲸才能发育得这样巨大。它每天都用大部分时间张开大口游弋于稠密的浮游生物丛中,嘴巴上的两排板状的须像筛子一样,肚子里还有很多像手风琴的风箱一样的褶皱,能扩大又能缩小,这样它就可以将海水和磷虾一齐吞下,然后嘴巴一闭,使海水从须缝里排出,滤下小虾小鱼,吞而食之。蓝鲸的食物还有其他虾类、小鱼、水母、硅藻,以及各种浮游生物等,相形之下,生活在北方海域的蓝鲸,体型比生活于南极附近水域的要小,一般认为这与其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蓝鲸虽然生活在大海里,但也同其他哺乳动物一样,用肺进行呼吸,肺的重量达1000多千克,能容纳1000多公升的空气。这样大的肺容量,使它呼吸的次数大大减少,大约每隔10~15分钟才露出水面呼吸一次。呼吸时先将肺内的二氧化碳等废气从鼻孔逐出体外,然后再吸进新鲜氧气。每当它的头部露出水面呼吸时,先将体内的二氧化碳等废气逐出体外,这股强有力的灼热气流冲出鼻孔时,喷射的高度可达10米左右,并把附近的海水也一起卷出海面,使蓝色的海面上出现了一股蔚为壮观的水柱,远远望去,宛如一股海上喷泉,同时还发出犹如火车的气笛一般响亮的声音,人们称之为“喷潮”。人们可以根据蓝鲸喷气时发出的声音、喷潮的高度和形状,来确定它的位置。
一般鲸类在潜水之前是不会升起尾巴的,但蓝鲸在潜水之前总是将尾巴露出水面,有时竟高高地跃出水面,然后迅速潜入30~40米的水中去寻觅食物。平时它也喜欢用尾鳍打水,这是一种有着多种用途和多种目的的消遣,可能是在做游戏,也可能是为了引起同伴的注意,或许是为了摆脱皮肤上的寄生虫的骚扰。
虽然有人曾见到50~60只蓝鲸成群活动,但一般很少结成群体,大多数是孤独的,或仅有2~3只在一起活动。双栖的蓝鲸彼此十分和睦,一起游泳、潜水、觅食和呼吸,宛如鸳鸯,形影不离,身后常常留下一条宽宽的水道。3只在一起的蓝鲸,大多为雌兽和一只幼仔鲸紧靠在一起,雄兽尾随其后,相距大约3米左右。
蓝鲸在冬季繁殖,雌兽一般每2年生育一次,怀孕期为10~12个月,每胎只产1仔。刚出生的幼仔体长就达6~8米,体重约为6000千克,为了防止窒息而死,雌兽要将幼仔托出水面呼吸第一口空气,以后它就能自己呼吸了。雌兽的一对乳头长在生殖孔的两侧,哺乳的时候游在海水的上层,幼仔则紧跟在雌兽后方的下面,因为幼仔没有能动的嘴唇,不能自己衔着乳头吮乳汁,雌兽就凭借肌肉的收缩,将乳汁直接喷射到幼仔的嘴里,这也是它对水中生活的一种很好的适应。蓝鲸乳汁中的营养十分丰富,其中脂肪的含量是牛乳的10倍,而幼仔每天吸食的乳汁在1000千克以上,所以发育得很快,8个月以后,可增加到15米,体重增长到23,000千克,可以自己张嘴吃各种浮游生物了。到了2岁半至3岁时,体长即可超过20米。性成熟的年龄约为8~10岁,寿命一般都在50岁以上,最多可以活到90~100岁。
蓝鲸在分类学上隶属于哺乳纲、鲸目、长须鲸科、长须鲸属。由于多年来世界各国在各大海洋中竞相猎捕,现在体长在25米以上的蓝鲸已经很少见了。另外,鳞虾的大量捕捞,也使蓝鲸的觅食活动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据统计,半个世纪以前,全世界的蓝鲸大约还有30万只之多,到1974年尚有25000只,而现在仅剩有大约2000只了。尽管自1932年以来,国际上就已经对每年捕杀蓝鲸的数量作了限制,但是这种世界上最大动物的前景仍然十分危险
在美国俄勒冈州的Malheur国家森林里,有一种覆盖了2200英亩土地的巨型菌类,它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生物,也成为该地区的一大景观。这种被人们称为“蜂蜜蘑菇”的蜜环菌属菌类从肉眼看不见的单孢子发育而成,已存在了2400多年,它在生长过程中能够杀死树木。在这种菌类存在的地方就会出现大量的死树。据专家考察,“蜂蜜蘑菇”延伸3.5英里(5.6公里),平均深入土内3英尺(0.9米),覆盖了约1665个足球场大小的土地,没有人能够估计它的重量是多少。专家说,现在的科学技术还没有发现比这种菌类更大的动植物了。
这是在华盛顿州发现的第二个蜜环菌属菌类,1992年在亚当斯发现的覆盖了1500英亩。美国森林科学家们迫切地想要寻找一种能够控制这种菌类的办法,因为这种菌类对树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但科学家同时认为这种菌类可能在未来发挥一些积极的作用。
科学家凯瑟琳-帕克丝在对该地区树木死亡现象进行研究时发现了这个蘑菇。她利用航空拍摄确定了树木大量死亡的地区,并对死树的树根进行了取样。通过DNA测试,她发现了菌类,然后她对112个样品进行了比较,最后才确认了这种世界上最大的菌类。
在研究中发现,这种菌类的菌丝附着在树的根部,靠吸收树的水分和碳水化合物生长,从而造成树木的死亡。菌丝深入地下达10英尺,它们通过压力和生化酶的共同作用力侵入树根。俄勒冈东部干旱的气候可能是造成这种菌类体积庞大的一个原因。
真菌是Armillaria地区Ostoyae物种中最突出的一个,它生活在位于北半球高纬度的森林里,由于其根本疾病引起生产上的大量损失,它主要通过树根来扩散,除去那些已经死去和正在死亡的树,它存在的唯一地表证据就是它的果实——通常人们称之为蜜菇.
平滑侧齿龙
中文名称( Chinese)→ 滑齿龙
拉丁文学名( Name)→ liopleurodon
发音(Pronounced)→ LI-PLOO-ro-don
含义(Meaning)→ ..
门(Division)→ Chordata 脊索动物门
纲(Class)→ Reptilia 爬行纲
亚纲(Sub Class)→ Lepidosauria 上孔亚纲
目(Order)→ Squamata 蜥鳍目
亚目(Sub Order)→ Lacertilia 蜥鳍亚目
科(Family)→ Pliosauridae 上龙科
属(Genus)→ liopleurodon 滑齿龙
模式种(TYPE SPECIES)→ ...
其它种(OTHER SPECIES)→ ...
错误归属种(MISASSIGNED SPECIES)→ ...
时代(Period)→ 侏罗纪中期至晚期 距今1.6亿-1.55亿年前
分布(Found in)→ 欧洲
发现地层(Stratum)→ ...
天敌(Natural Enemy)→ 无
食性(Diet)→ 肉食
典型体长(Length)→ 18-25米
推测体重(Mass)→ 150吨
发现者(Discoverer)→ ...
命名者(First described)→
...
[A]平滑侧齿龙是有史以来最强大的水生猛兽,侏罗纪晚期,它们庞大的身影在四片巨型桨鳍的驱动下,威严地划破浅海水域,宣泄着无形的霸主气势!滑齿龙的长颚里满部尖锐的牙齿,在这样一台吞噬机器前,鳄鱼、利兹鱼、鱼龙甚至其他上龙都要退避三舍,否则必难逃厄运。滑齿龙的鼻腔结构使得它在水中也能嗅到气味,这样滑齿龙就可以在很远的地方发现猎物行踪。除了要上浮呼吸外,滑齿龙一生都在水中度过,因此它们也是卵胎生动物,喜欢在浅海域产仔。直到最近科学家能确定的最大成年滑齿龙不过是18米,但2003年在墨西哥出土了一具18米的上龙(可能是滑齿龙)化石,而它不过是一只幼兽!如果它成功长大,那肯定会大到骇人听闻的地步。 (估计bbc又是哗众取宠,有待继续查证)
[B]一些保存相当完好的滑齿龙骨骼化石,清楚显示牙齿的排列及其头部的形状。但这些头骨并不一定就属于片中威胁牛津夏(Oxfordshire)附近水域,长达二十五公尺的滑齿龙。但在国家历史博物馆中,有一些头骨碎片似乎属於滑齿龙,就算不是,也是属于一种与滑齿龙极其类似的生物。其中一块骨骼碎片特别属於一种长二十公尺的生物。经由计算电脑中滑齿龙的模型,及其该有的漂浮能力,其合理的体长与体重上限分别为二十五公尺与一百五十公吨。这只代表滑齿龙可能的体型上限,有些古生物学家会将它们的体重设定在低於此标准。
[C]滑齿龙的牙齿显示它们是肉食性动物,至于滑齿龙如何猎食,则要观察眼睛的所在位置,以及游泳的速度。古生物学家茱蒂-玛莎研究过很多海洋爬虫类的游泳情况与方式,认为像滑齿龙这种使用四只鳍状肢来游泳的生物,速度一定不会像大眼鱼龙那样快。速度比猎物缓慢的生物,便得使用突袭法来补食。有一项证据可以用来证明这个推论,就是滑齿龙的眼睛长在它们的头顶;这种生物会从下方突袭猎物。
[D]滑齿龙可能是「反色彩」结构,就是头部为深色,如此从上方较难被发现,而底部为浅色,如此下方可以作为伪装。另外可以作为滑齿龙行为线索的,是它们的头骨顶端有两个鼻腔。最为常见的理论,就是它们具方向感的嗅觉;猎物的化学特徵在某一个鼻孔会比另一个还要强烈,滑齿龙可以依此来判别猎物的方位。再者,滑齿龙的吃相可能不是太好。在牛津黏土层中,发现了很多大眼鱼龙与短尾龙的半个头骨。对於这些剩菜是否为滑齿龙所留下尚不确定,但是以体型来看,滑齿龙是头号嫌疑犯。
时代:1.65~1.50亿年前
地球,1亿4900万年前。当剧烈的地质运动缓慢地撕扯着古老的泛大陆时,稳定上升的海平面塑造了侏罗纪的海岸线。数千平方公里的低洼地区被海水淹没,形成大片被地质学家称为“陆表海”的浅水区域,这些充满阳光的水域成为生物演化的又一个舞台。
由于具有更为丰富的潜在的食物来源,很多陆生动物开始逐步适应水生生活。在先后成为陆地和天空的统治者后,爬行动物此时完成了对中生代海洋的接管,其表现就是,成为这一环境中的终极杀手,生态学中称为“顶极消费者”。
这些海洋猎手与恐龙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同样是体形庞大的怪兽。尽管它们以单一的方式——浮到水面上来呼吸空气,可是体形已经变化得多种多样:鱼类般流线型外表的鱼龙类,它们可以潜到较深的海水中去追逐乌贼;适应了咸水环境的鳄鱼对菊石的坚硬外壳毫不介意;长脖子的鳍龙窥视着那些打算游出阴影的鱼群。这些海洋猎手中体形最大的是上龙类(pliosaurs),比如长达25米的平滑侧齿龙(Liopleurodon), 这是那个时代,以至于有史以来最大的肉食动物。平滑侧齿龙的巨嘴有3米长,似乎专为撕碎它那些倒霉的猎物而设计。这些水中的居民完全可以使岸边的恐龙感到恐惧。
仿佛是来自过去的恐怖回响,这件完整的平滑侧齿龙骨架化石清楚地显示了上龙的骨骼特征:注意它腹部那些宽大的盘状骨头,这些骨骼使它的躯干得到加固。
一只完全成熟的雄性平滑侧齿龙在水下静静地观察着发生的一切。从他四肢的姿态可以看出,这有史以来体形最为巨大的海生爬行动物已经做好了攻击的准备。这只怪兽体长25米,重达150吨,每个鳍状肢都有3米长。匕首般的牙齿从他巨嘴的末端龇出,可以轻易刺穿任何猎物的皮肤。平滑侧齿龙嗅觉灵敏,善于靠鼻子在海水中追踪猎物,事实上这只平滑侧齿龙就是从150公里以外被出生的小鱼龙吸引来的。
平滑侧齿龙慢慢抬起他宽大的头,同时轻轻地将鳍状肢向下按。这个庞然大物开始举步向前,带起的水流把菊石冲得前后翻滚,鱼群慌忙躲进珊瑚礁。刹那间,杀手张开大嘴,紧紧咬住了毫无防范的大眼鱼龙,巨大的攻击力量使他的头和猎物一起跃出水面,然后又重重地砸向海面。在这阵突如其来的血雨腥风中,他的猎物一下子就没命了。几乎是一眨眼的功夫,大眼鱼龙的身体已从背部折为两截,体内的小鱼龙也被平滑侧齿龙的利齿戳穿了。偷袭得手的猎人心满意足,他晃动着脑袋,一边调整猎物在嘴里的位置,一边快速地撕咬大眼鱼龙尸体。最后,雌鱼龙的尸体被撕扯成三段,平滑侧齿龙咬住最前面的一截浮到了海面上,一仰头,这块大肉块就顺势落到嘴里,被他囫囵吞下。他换了一口气,再次回到海底,叼起第二截鱼龙尸体,然后浮上海面……与此同时大眼鱼龙那条漂亮的新月形尾巴掠过珊瑚礁,慢慢滑向100米深的海底。
图片可看:
http://bk.baidu.com/view/58532.htm
地球史上最大的鱼!!!!!!!!!!!!!!!!!!!!!
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pv=&word=%BE%A8%F6%E8&z=0
鲸鲨科是鼠鲨目的一科,只有一种,鲸鲨 Rhincodon typus, 是世界上最大的鱼类,长达20米(常见得是8米左右),头扁,口宽,和须鲨科及姥鲨科一样,是以浮游生物为食的。嘴张开可达1.5米,有300排细小的牙齿,鳃耙是海绵状,一小时可过滤600立方米的海水。
鲸鲨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海洋中,在加勒比海、非洲东西海岸、菲律宾、台湾附近都发现过,一般只单独活动,在近海洄游,游动不快,巨大的兰灰色身体两侧有显著的皮嵴、黄色斑点和横纹,尾鳍上半叶显著上翘。
鲸鲨繁殖是卵胎生,小鱼刚出生时有40-60厘米长,一般30年才能达到性成熟,寿命可达60-150年,由于繁殖能力不强,也属于濒危动物。
最早有记录的鲸鲨是1828年在南非海岸发现的。直到1984年,鲸鲨科才成为正式的一个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