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孩子和父母之间的矛盾

2024-11-30 23:32:44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论父母的理解
如何调和父母与子女间不可调和的矛盾?这个问题近来困扰我良久。从古人看来,也分为鲜明的两派。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派主张“父母在,不远行”,以孝为人生追求,完全忽视其中的矛盾,这也成为了我国古代社会的主流。而另一派却不然。面对父母,他们确更愿意选择后两者“治国与平天下”,而所谓的抱负也确实是立足于江湖之远而非偏要居庙堂之高,因为他们还并没有完全彻底地去了解这个社会与找准自己的目标。在当今世界,我不知道大多数子女们对父母是抱着怎样的态度和想法。可就我自身而言,面对父母所谓的铺路和言传身教,我的自身有时确总是抱有抵触和寻求自我的独立之感。
也许是不喜欢接受教条,又或是接受了过多所谓的教条,在年轻人的内心总会产生一种对父母的抵触感,这种感觉又或许在大概率会成为一种父子或母子间的矛盾之后而由此扩大。这样的想法在我身上也并不例外。在过度接受父权的压制之后,我的内心也曾在过去产生过多叛逆,即使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青春期的结束而逐渐消散,可内心深处对于父母的隐隐的抵触感确一直无法抹去。这也许会表现在平时对父母的某些道理持有反对意见却又无法公开反对的愤懑之中;也许表现在父母无法理解你逐渐变更的想法与做法强行要求你改变的做法之上;又或许表现在父母在对你的斥责方式是你觉得他们并没有考虑到你心智的变化之上。这所有的一切表现都使得许多成年之后却又没有进入父母们所理解的标准的社会之前的子女们倍感无奈,但由于自身经济未独立与自己确实的涉世未深使得他们又无法完全改变这样的看法。
就拿我自身的例子来说吧。人们都说进入大学是与高中截然不同的状态,这点我必须认同。大学的自我管理式的生活与学习是许多人沉沦的关键,但是又有另一批人能够在这样放松的管理体制下合理的安排自身的时间。我不敢说我是后者,但在进入大学的半个月来看,也许我的确做到了这一点。如果说要硬拿个什么标准来看,也许就是对现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程度,我能够清晰的记忆每一堂课的关键内容与在课后总结问题与老师讨论,在完成老师的作业时也能够迸发出很多新的想法。而在平时的生活中,我同样能在一天中留出很多时间休息,这也许就是所谓的对大学模式的适应与自身学习状态保持良好的体现。可是就在这时就出现了问题。你自身所认为的对大学学习节奏的适应让你的父母适应不了。他们的思想和模式还习惯于你高中的学习模式之中,认为高中所每天进行的大批量的作业与练手在大学生活中依然重要。这就产生了我前面所谓的矛盾产生的第二种表现。我的确承认大学需要在课后进行的功课与复习。但大学与高中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你能掌握你所有的学习时间,能自己规划所有的学习计划。这使得我能在这方面上大做文章。一方面,我是个学习高效的人,至少从我的高中生活和大学到目前为止的情况来看是这样。另一方面,我很会计划我的时间,我完全知道要把什么时候放在学习那一栏什么时候放在休息那一栏。
这两者加起来等于什么呢?等于在今天,国庆假期的最后一天,我的室友与班上大多数人还在为国庆的侦查学史作业发愁的时候,我已经早早的上交了我对“明朝侦查制度”的千字论文,并且还在网课的进度上领先他们一到两个章节,而我还可以安稳地在外面游荡。可是麻烦的地方又来了。你无法在心里使你自己满意的同时也使你的父母满意,因为你所在国庆节的“偷偷”的完成任务不在他们的视线之内。而他们所看见的是你天天玩手机与在外游荡。这怎么办呢?也就产生了我刚刚提到的另外两种表现。由于父母不知道你整天所谓的“玩手机”到底是在干什么,他们也就索性理解为做了什么无用之事浪费时间。我的确承认我在用手机的时间分配上有60%到70%的时间并不在所谓正事上,而你所做到的事情与完成的任务并不在他们的的视野之内,因此产生之前的第一个矛盾,从而最终推出第三个矛盾,事情闹得一发不可收拾。
回到之前,能够总结出一个经验,父母所谓的对子女的理解,是建立在他们所看到的现象与以往的现象相比较综合得出的产物。你的状态与想法如何不重要,你目前的心理变化如何更不重要。这也是废话,你自身的想法无人知道。我并不是想提出这个话题对父母这个“阶层”进行批判,因为从根本来看,他们的出发点完全正确。只是说我们是否能顺从地做出所谓的表面工作。我的结论是,如果你的能力够的话,你可以完全用结果说服他们而不用靠表现,我完全能够用我30%用手机干正事的时间完成70%的任务,因为很现实的一点是,包括在你未来的工作生涯中的,就是大人们总是只看结果,你把结果摆在那,过程就显得那么空洞。而如果你能力不够,还是尽量表现的勤奋让父母更加满意以削弱这样的矛盾,毕竟这样会让两方都更好地相处。
最后,提出一点建议,古时强调“孝顺”,而今提议“孝敬”。这两者看起来没什么不同,但如果细抠字眼你会发现,顺从与尊敬两者却有了很大区别。尊敬你的父母也并不是顺从你的父母,而是耐心的询问他们关于社会经验与在他们提出建议时的采纳。而关于顺从,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不触犯长辈与晚辈之间底线的前提之下,作为一个有着理性精神与批判精神且又接受了在你父母的教育基础上改善了几十年的教育的基础上,很多事情也许你看的更加透彻,毕竟有些时候比父母更了解自己的,是自己。

回答2:

最好的方式是双方冷静,好好沟通,从对方的角度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