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乡土资源开展幼儿游戏论文

2024-12-16 07:19:26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需要和发展水平,将周围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作为幼儿发展的重要资源。我园是一所农村中心幼儿园,根据周边环境,发挥农村地域优势,实现低成本、高质量的幼儿教育,是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推进农村幼教课程改革、优化幼教质量、提高农村幼儿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关键。因此我们根据区域活动的新理念、结合本园的环境,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乡土资源,开展了丰富多彩而又具有本土特色的区域活动,让每个幼儿在活动中获得自主愉悦的发展,真正体现出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教育思想。一、区域活动中乡土材料的收集在开展的区域活动中我们非常注重乡土材料的收集,我们的材料主要是通过以下途径进行收集的。途径一:通过幼儿收集。幼儿收集的区域活动材料主要是通过采集、参观等活动收集的,在幼儿收集的材料中主要是自然材料。如:我们在春天来临的时候带幼儿上竹山采集山上竹壳、竹叶。夏天带幼儿到小溪捡石头。秋天时在散步、认识秋天、秋游中引导幼儿将落叶、树枝、野稻草带回来进行活动。同时引导幼儿收集果实、种子等还有稻穗、麦秸、玉米皮、各类豆子、花生壳、瓜子壳、开心果壳、芦苇等丰富活动区的材料。途径二:通过家长收集。通过家长收集的区域活动材料主要是在活动区开展中需要家长参与制作或提供的。如“好玩的稻草玩具”区域的开展中我们发动家长制作稻草玩具,家长通过自己的制作,制作了许多稻草玩具有草垫、草绳、草榔头等。我们还发动家长收集了布条、竹制品、毛线、劳动工具等等一系列材料。途径三:通过教师收集。通过教师收集区域活动材料主要是通过教师自身及教师潜在的引导作用实现的。如教师利用空余时间采集、制作活动区材料。如在“果宝宝”区角中教师收集了松果等一些野果,在编织区中采集棕榈叶等编织材料。同时也通过教师作用引导幼儿与家长共同收集与活动区相适应的材料。途径四:通过社会收集。通过社会收集民间故事、民谣等素材,把广泛流传于本地的传说故事、民谣、民间游戏等运用到活动区当中,同时我们利用民间手工艺师傅的工艺水平让幼儿了解传统的手工艺制作。二、区域活动中乡土材料的利用(一)植物资源的利用我们在幼儿园里专门开辟了种植区,种一些简单易长的蔬菜与农作物,让幼儿了解蔬菜、农作物的生长特性,了解其生长环境及生长过程,并引导幼儿做好观察记录。教师还组织幼儿采、摘、挖,并且带领幼儿烧菜、品菜,这样不仅能让幼儿体会到劳动的收获,更能知道怎样珍惜劳动的成果。我们还把采来的劳动成果陈列在自然角,让幼儿观察、比较、识别、分类,并对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的各种种子、野果、树叶、竹子、稻草、松果等进行了巧妙的利用:美工区给种子贴上“五官”制成种子娃娃,或进行种子、果核、果壳贴画;进行蔬菜瓜果创意制作,塑造一些活泼可爱的娃娃、小动物、小玩具等;用稻草制作稻草人、草帽、鸟窝等;表演区利用叶子、野草、野花编成头饰、服装;操作区让幼儿学大人用竹篾编竹篮、席子等竹编工艺品;体育区利用竹制玩具开展丰富的体育锻炼活动,如跳竹竿、跳草绳、竹棒接力等。(二)动物资源的利用对幼儿来讲自然界中“神秘”的小动物特别具有探究性。春天我们把小蝌蚪带进了自然角,教师与幼儿探索了蝌蚪生长变化过程。孩子们一来幼儿园便去自然角看小蝌蚪,他们会在每天的观察中发现小蝌蚪先长出后腿,再长出前腿,再蜕去尾巴。对每个发现,孩子都会奔走相告,并在自然角的记录纸上记下这一变化。还让幼儿对知了、蚯蚓、蛐蛐、蜗牛、蚂蚁,以及家禽、家畜等进行探索,观察这些动物的特点,并产生好奇、提出问题,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探索结果和与同伴分享。(三)自然物质的利用自然资源的利用已突破了以往的观赏价值,教师们的是将教育目标融入其中。农村最缺不了的是沙土石木。于是我们把泥巴搬进了“玩泥区”,让幼儿用泥巴捏成各种生动有趣的动物、水果。在“操作区”放置不同大小的木块和竹片、竹筒,让幼儿用这些材料搭桥、搭桌子、构建房子等,很好地促进孩子进行多种探索活动。我们还将本地的民俗风情带入区域活动中,发动家长一起收集人们以前用的劳动工具和生活用品陈列在区域中,创设“勤劳农家”认知区,让幼儿了解农具的名称、作用以及农家生活,还让他们了解传统的手工艺制作,学习了民间的歌谣和游戏,让孩子们在各种区域活动中懂得了协商谦让,乐意与人交往,学会了互助、合作和分享。三、区域活动中乡土材料的投放(一)材料投放的目的性将教育目标隐性地体现在材料之中,是区域活动的一大特点。也就是说,在开展区域活动时投放的材料应有目的性。比如在中班的美工区我们投放了许多乡土特色的材料如:种子、石头、竹块、球拍开展了种子粘贴、石头画、竹印画、装饰球拍等活动。通过幼儿对材料的操作使用体现本土材料带给自己的乐趣并达到了教学的目标。(二)材料投放的层次性我们在区域活动材料投放中注重了材料投放的层次性。如小班开展的“操作区”喂小动物活动时,教师准备的材料是经过精心考虑并细化分解的。在幼儿操作初期,教师提供的是小动物纸盒,幼儿通过自己的手将各种果子喂给小动物吃。接着提供小勺,让幼儿通过小勺盛给小动物吃。最后提供筷子,让幼儿尝试用筷子夹物。这样的材料投放能够适应孩子不断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具有可发展性,可以帮助幼儿通不断的摸索和尝试,不断积累各种经验,提高各种能力。(三)材料投放的丰富性材料提供的丰富性可以体现在两方面:教师为幼儿提供的可选择的材料具有多样性和材料数量要比较充足,能够满足幼儿自由选择的需要。如大班开展的“趣味编织角”中我们就提供了多种的编织材料有棕榈叶、稻草、竹壳、彩带、皱纸、毛线、纸板等,在活动中根据幼儿的意愿添加和满足,体现了活动区活动自主性特征。环境是幼儿成长的摇篮,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和乡土材料为农村幼儿提供了宝贵的教育资源。在以后的活动开展中我们将本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思想,充分利用本地、本园独特的自然、地理、人文等乡土资源,为农村幼儿提供更为广阔的创造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