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11月8日,北伐军再度攻克南昌,残敌孙传芳部向浙江狼狈溃退。因战情需要,蒋介石任白崇禧兼“东路军前敌总指挥”,并授以进占杭州、上海的全权。刘斐为白的助手,本可随其东下,再立战功。然而,在二度攻下南昌之后,鉴于蒋介石等违背孙中山“三大政策”,阴谋压制工农运动、排斥共产党人,国共矛盾渐趋激化,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即将遭到毁灭,而自己又无能为力的情况,他“急流勇退”,再三辞职,请求出国学习。白崇禧无奈,只得应许他东渡日本学习军事。
1927年春节,刘斐回到家乡。当地乡亲为他的业绩深感骄傲,举行欢迎大会,刘斐在会上慷慨陈词,宣传孙中山关于国民革命必须依靠工农的主张。春节后刘斐离开家乡前往上海,入一短期日语班学习,不久由沪乘轮船到达日本。他在日本东京先学习了3个月的日语,后通过根本博少佐介绍至东京附近的千叶县佐仓町第1师团第57联队,见习半年,经过考试录取入日本陆军步兵专门学校学习。
在陆军步校,刘斐除刻苦学习军事理论和参加训练外,继续攻读日语。不到两年,便翻译了日文著作《战斗纲要》一书。他根据学习研究所得,写了一部《战争救国论》的小册子,后带回国内。1930年,刘斐从陆军步兵专门学校毕业,因成绩优异,被免试擢送陆军大学继续学习四年。
在日本留学期间,刘斐十分关注国内局势。他鲜明反对蒋介石和国民党右派“四·一二”政变的反革命行径,坚决反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方针。他积极参加进步的中国留日学生所组织的集会活动:举行“济南惨案”的周年纪念、“五四运动”纪念、“双十”纪念等。在日本帝国主义武装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发生后,他参加了留日中国学生组织的反日爱国活动,与其他同学一起,推派代表回国向南京政府请愿,要求停止内战,对日宣战。此外,他还接济一些生活有困难的中国留日学生和爱国志士。
刘斐常与好友陈端本等谈论如何富国强兵的问题。他说,要继续在日本学习军事,是为将来我国同日本打仗作准备的,即“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他认为:中、日两国,最后必将一战。中国只有坚决抗日才能生存;中国社会只有通过抗日战争才能洗去污垢;中国的民族精神,也只有通过抗日战争才能光大发扬。他的这一预见和判断,得到了历史的证明。
刘斐明智地选择旅日留学七年,避免了参与:蒋介石叛变革命、宁汉分裂又西征讨唐,蒋桂、蒋冯、蒋冯阎各次战争,及对江西红军的五次“围剿”等清共和内战。这使他“留得一生清白,颇引以为慰”。
刘斐与白崇禧的关系虽然密切,但在关键的问题上,又自持主见,自行其道,从“独辟蹊径”至最终与白“分道扬镳”。程思远说:“他以一个向来被称‘不羁之士’转而‘折节读书’,具见其人富有韧性,非常人之所能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