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9年9月份开始,青岛二中将实行全面“走课制”,即在国家规定普通高中课程的8个学习领域、14个学科,设计87个模块供学生自主选择。
为了应对“走课”带来的诸如学生评价、教学班管理等新问题,学校针对模块周课时减少造成学生学习的不连贯、学习效率不高的情况,将高一班级和学期各分两部分,一部分班级集中学习物理、化学、生物;一部分班级集中学习政治、历史、地理,下学段则反之。这样在一个学段的学习中,并行科目减少,学习科目的周课时密度增加为4课时,使学生能够较深入地开展学习。然而分学段集中教学使得学生在后一学段较长时间内不再学习该科目,同样也面临着所学内容被遗忘的问题。为此,学校制定了《青岛二中“学习伙伴”管理规定》,组织学习不同课程内容的两个班级结对,建立伙伴班级。两位班主任综合学生的学习水平、性格特点、性别等方面因素,建立形式多样的学习伙伴组合,通过这样一种形式,使学生能够取长补短,学会合作。 2004年,深圳中学正式被教育部列为“全国高中课改实验样本校”,承担起相关的实验项目。
深中新课改主要体现在高二学年。在这一年里,深圳中学在八大学科全面开设必修、选修课程,同时开设校本选修课程,学生可以跨班级跨年级自主选修:同一学段,学生修习的课程内容可以不一样;每个学生在不同学段都有自己的课程表。
在这种情形下,“走课制”应运而生。 在北大附中,中学普遍实行的固定行政班已改革变成单元模式。备受关注的“走课制”也在高一和高二进行推广。
他这样推行这一改革,希望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自主选择和自理能力。
而在北京的一些初中校中,也开始实行走班制。例如:人大附中、十一学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