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问题是藩镇割据,自安史之乱以来,唐帝国仅在唐宪宗元和十二年消灭淮西镇吴元济、河北诸镇上表归顺以后的4年中实现过名义上的统一,中央与地方藩镇的历次战争消耗了帝国的大量财力物力。元和二年,李吉甫撰的《元和国计簿》指出,“总计天下方镇四十八,州府二百九十五,县四百五十三。其凤翔、廊坊、邠宁、振武、泾原、银夏、灵盐、河东、易定、魏博、镇冀、范阳、沧景、淮西、淄青等十五道七十一州不申户口外,每岁赋税倚办止浙江东、西、宣歙、淮南、江西、鄂岳、福建、湖南八道四十九州,一百四十四万户,比天宝税赋四分减三。天下兵仰给县官者八十三万余人,比天宝三分增一,大率二户资一兵……”,林立的地方割据藩镇,无异于独立的王国,不申户口、不纳贡赋,给帝国财政造成的损失和巨大负担是显而易见的,唐后期的中央政府再也无力抗衡地方藩镇;其次是宦官专权,宦官掌握最重要、最强大的中央武装力量中央神策军,以宦官作为中央神策军护军中尉,另外握有地方监军之权,严密监视地方军事。唐中后期形成的宦官乱政现象相比东汉、明朝的宦官专权现象相比,持续时间更长、宦官权力更大,其中宦官掌有军权是重要标志。宦官在帝国行政上,后期更是形成了与传统三省六部体制“南衙行政”分庭抗礼的“北司”。宦官专权对帝国的政治、司法都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以上所述是唐安史之乱以来形成的。作为再次动摇唐中央统治基础的则是其一直仰仗的朝官集团,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期间,唐中央朝官之间发生著名的“牛李党争”,以李德裕为首的李党和以李宗闵、牛僧孺为首的牛党互相倾轧、迫害,给原本风雨飘摇中的中央政府造成沉重打击。后唐宣宗凭借超强的个人能力,使政局维持了十三年的相对平和。但宣宗死后,后继的唐懿宗、唐僖宗骄奢淫逸,激发了黄巢农民起义,揭开了唐朝灭亡的序幕。黄巢起义被剿灭后,中央宦官与地方藩镇发生激烈冲突,唐昭宗希望结束宦官政治,授意朝官集团参与其中,最后由宰相崔胤引导强藩朱温进长安诛杀宦官,有称帝野心的朱温在大肆诛杀宦官后,又诛杀李唐宗室、朝官。公元907年,朱温杀害唐哀帝篡唐,李唐建国289年后灭亡。
以安禄山和史思明为首的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和9世纪后期的唐末农民大起义,是因为唐玄宗贪图享乐,宠爱杨贵妃,不理政事,任用奸臣,造成朝政混乱。
藩镇割据:由于唐过于开放的地方政策,和晚期的政治腐败,很多节度使和地方将领拥兵自重,形成了后期的五代十国的局面。
唐玄宗被杨贵妃色诱,还仍用奸臣。导致唐朝灭亡~!
政治一天天衰败下去,皇上无能,贪官作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