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目】:杜康 【拼音】:dù kāng 【基本解释】原是中国粮食酿酒的鼻祖,后作为美酒代称: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编辑本段词语相关
杜康
史载:『杜康,字仲宁,白水县康家卫人,善造酒……』『他邑酒,足滋病,白之酒独医生病,故饮之终日,而无沉湎之患;服之终身而得气血之和……』西晋时流传:『天下美酒数杜康,酒量最大数刘伶,饮进三杯杜康酒,醉倒刘伶三年整』 明朝万历年间《白水县志》现存于北京历史博物馆 杜康,夏朝 人,传说为最早造酒的人 《书·酒诰》“惟天降命,肇我民惟元祀” 孔颖达疏引汉应劭《世本》:“杜康造酒。” 东汉《说文解字。巾部》:“古者少康初箕作帚、秫酒。少康,杜康也。” 宋朱翼中《酒经》:“杜康作秫酒。” 明许时泉《写风情》:“你道是杜康传下瓮头春,我道是嫦娥挤出胭脂泪。” 清陈维崧《满江红·闻阮亭罢官之信并寄西樵》词:“使渐离和曲,杜康佐酿。”
酒的起源
关于酒的起源的多种说法中,真正与酒的酿造有关系的,是杜康。他的历史贡献在于创造了秫酒的酿造方法。秫酒就是用黏性高粱为原料制成的清酒,即粮食造的酒。杜康奠定了我国白酒制造业的基础,被后人尊崇为酿酒鼻祖和酒圣。 晋代江统著的《酒诰》中有这样的记载:“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或云仪狄,一曰杜康。有饭不尽,委余空桑,郁结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在这两种说法中,又以杜康造酒之说流传更广,更为人所熟知。
酒圣遗泽万古留香
杜康造酒之后,经过历代酿酒者的精心调制,我国涌现出了种类繁多的美酒佳酿,有白酒、黄酒、葡萄酒、果酒……尤其是白酒,作为世界著名的六大蒸馏酒之一,声名远播世界各地。 酿酒得有曲,这是杜康酿造秫酒时传下来的“规矩”。用酒曲作为糖化发酵剂的酿酒法是我国所独有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除了啤酒的酿造方法来自国外,我国各种酒的酿造都离不开酒曲。 我国酿酒所用的酒曲分大曲、小曲、红曲、麦曲、麸曲5大类。大曲以小麦、大麦、豌豆等为原料,经粉碎、压制成为块状曲坯,经自然接种后,在一定的温度、湿度下培制而成。小曲则以小麦为原料制成。酿制白酒一般用大曲。如茅台酒、汾酒、五粮液等名酒,全是大曲酒。与酒圣杜康关系最密切的杜康酒也不例外。 杜康酒得以恢复并兴盛,要感谢新中国的酿酒技术人员,更得感谢一位日本友人——田中角荣,正是因为他“识货”,客观上促进了杜康酒的发展。 田中角荣是日本前首相,非常了解中国文化。1972年9月,他应邀来我国访问,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热情款待。周总理以当时最好的美酒宴请田中,可田中却不满意,认为“天下美酒,惟有杜康”。田中角荣的话引起了周恩来总理的重视,他当即指示相关部门:恢复杜康酒的生产。 上世纪70年代,杜康酒迎来了其发展的黄金时期:伊川县、汝阳县及陕西白水县相继建立了杜康酒厂。“那时,杜康酒紧俏得很,县长批条子也只能搞到一箱!”“伊川杜康”的工作人员曾如此骄傲地向人提及。可见杜康酒当年之辉煌。 盛况瞬息不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为了争夺杜康品牌,伊川和汝阳的两家杜康酒厂对簿公堂,“两伊大战”闹得“伊川杜康”和“汝阳杜康”两败俱伤。这件事说起来有点可笑:杜康当年造酒的时候,足迹遍布伊河两岸,谁能说得清,他哪只脚踏在了伊川县境内,哪只脚又踏在了汝阳县境内?既然说不清杜康造酒的确切地点,又何来哪个地方的杜康酒才是“正宗”之说? 酒文化只能赋予企业灵魂,并不能赋予它旺盛的生命力——好在“伊川杜康”和“汝阳杜康”很快就认识到了这一点,并引领洛阳杜康酒走出了历史低谷。 如今的杜康酒,不但被定为国宴用酒,而且行销日本、美国等59个国家和地区。在台湾,杜康酒与茅台酒等已取代各种洋酒,成为身价最高的饮料,并获得了“思乡酒”的美誉。 已故国画大师李苦禅曾作诗一首,盛赞杜康:醉虎眠龙琼浆液,饮到刘伶是酒神。芳逐康河千载誉,名返仙庄一杜魂。昔日魏武解忧酿,今朝百姓庆丰醇。八仙复闻争品咽,过海犹香九霄云。 酒圣若有知,当抚髯而乐也。
杜康造酒醉刘伶
从古都洛阳往南,过龙门,溯伊水上行数十里,在汝阳县境内,有一道清澈见底的溪流,由南而北,流入伊水,这就是“杜康河”。杜康河畔,鹅鸭成群,果林片片,一个小村庄依山傍水,那就是“杜康造酒醉刘伶”故事发生的地方——杜康仙庄。 相传,有一个善于造酒的人名叫杜康。为了造出好酒,他决心寻找天下最纯、最好的泉水。他打点行装,离开家乡。走啊,走啊,不知走了多少路程,也没有找到他满意的泉水。 一天,他出龙门,沿着弯弯曲曲的伊水向南走去,只见一条小河,百回千折,越往上走,河道越窄,河水越清。他翻山越岭终于找到了小河的源头。住足远望,层峦叠翠,千峰竟秀;近前,芳草绿茵,桃红李白;湍急喧闹的小河,一过石崖,变得宁静如练。杜康奔下山坡,走到小溪边一看,只见百泉喷涌,清洌碧透,真是“千里溪山最佳处,一年寒暖酒泉香”。杜康弯下身来,一捧泉水入肚,顿感清凉甘甜,浸肺入腑,余有酒香。杜康高兴极了,就在这里搭棚架屋,酿造美酒。他筛选精粮,踩制神曲,调配奇方。酿成的酒,香喷喷,甜滋滋,味美可口。一传十,十传百,也传到了周天子那里,天子饮后,龙颜大悦,宣封杜康为“酒仙”,封杜康酿酒的村落为“杜康仙庄”。 杜康美名扬天下,也惊动了天宫玉帝。玉皇大帝贪恋杜康美酒,又召选杜康到天宫当了神仙。“天上方几日,世上几千年”。有一次,王母瑶池的一个小仙童,偷喝了“蟠桃宴”的御酒,又打碎了一只琉璃杯,被王母娘娘贬到人间受罪,这就是晋代“竹林七贤”中的刘伶。刘伶被贬下界来仍是“纵酒放达”,不求功名。一天,王母屈指算来,刘伶孽数将满,但他旧习未改,便派杜康下凡,“点化”刘伶改邪归正。仲春时节,刘伶离家出外游山逛水,行非一日,来到凤凰岭下的杜康仙庄。村头酒肆一副对联上写:“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龙两盏海底眠”,眉批:“杜康酒家”。刘伶看罢,哈哈大笑道:“山村小店,好大口气呀!”说罢进入店内,往桌边一坐,吆喝道:“店家过来说话。”只见里间走出一位白发老翁,向刘伶深深打了一躬。问道:“客人想吃酒吗?”刘伶道:“你这小小酒店,能有多少好酒?”老翁道:“敝店小本经营,贮酒一坛,并无多余。”刘伶听罢又是一阵哈哈大笑,说:“一坛酒竟敢开店,就是让我一个人喝了,也未必能喝个痛快。”老翁道:“客人有所不知,这酒是天下有名的杜康酒,过往客人在此吃酒,量小者敬杯一小盏,量大的,斟酒一大杯也就足了”。说着即吩咐店小二斟酒上来。刘伶听着,更觉得好笑,暗自想道:“好个不晓事的糟老头子,天下的酒馆,哪有怕人吃酒吃多了的,一定是你瞧我衣帽不整,怕我付不起酒钱,才拿这些诨话来胡弄人!”这时,小二已斟满大杯酒放在桌上。刘伶心中不快,冲着老翁说道:“主人家,你既说这是杜康酒,我倒要吃个一醉方休,快把你那一坛酒搬来,我这里银两有的是。”店主人道:“敝店本利虽微,银钱倒不看在眼里,只是怕醉坏客人,吃罪不起”。刘伶道:“这个无妨,请找来文房四宝,我与你写具一款,即是醉死,也与你无关系就是。”老翁答应,刘伶已在一张白纸上写下了“游春过酒店,求来酒一坛,刘伶若醉死,主人不相干”几句话。老翁唤小二把酒坛搬来。刘伶自恃量大,端起大杯,开怀畅饮。谁知三杯酒下肚,刘伶已知酒力非凡,不敢再饮,连连称道:“好酒!好酒!”这时,酒力上涌,刘伶情知不妙,急忙起身向店家告谢。那知他刚已起身,一个趔趄把放在地上的酒坛给绊倒了,一坛好酒流洒一空。刘伶顾不上许多,也忘付酒钱,踉踉跄跄离开了酒肆,一路上恍恍惚惚,到家中便倒在床上。妻子见他醉得这般光景,急忙为他冲茶做汤,岂料刘伶这一醉非同小可,一连三日滴水不进,昏迷不语,第四天头上,便不省人事了。妻子痛哭欲绝,全家人泣不成声,左邻右舍赶来劝慰,也都叹惜不已。大家帮着草草地把刘伶装殓埋葬。 转眼三年。这一天,杜康乔装打扮,肩上搭了条钱袋,来到刘伶家门。他连叩几声,刘伶的妻子走了出来,见门外站着一位鹤发童颜的老翁,便问老翁要找何人?杜康施了一礼,说道:“请问可是刘伶先生宅第?”刘伶的孀妻说:“正是,不知有甚事情?”杜康道:“三年前,他在我店吃酒三杯,踢翻老酒一坛,银钱未付,特来讨取。”刘伶的孀妻不听犹可,一听怒从心头起,火向胆边生,上前一把抓住杜康的衣领吼道:“好哇,真是冤家路窄,我不找你,你倒找上门来。讨什么酒钱来了。走!先跟我到衙门见官。”这时候,街坊邻里们都闻讯跑来了。杜康高声对众人说道:“世上哪有这等道理,她的丈夫喝了我的酒不给钱,还要拉我送官!”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好说歹说,刘伶的妻子才松了手,杜康把三年前刘伶到酒肆吃酒的经过给大家述说了一遍,又把刘伶写的那张纸条掏出来让大家看。这时,众口纷纭。有的说:“虽然人死,但有言在先,与人家无关啊!”有的说:“人命关天,没理也占三分哪。”刘伶的妻子更是哭闹不止。这时,杜康改了口气,说道:“众人为证,我敢担保,刘伶是醉酒,并没有死去,可以去掘墓启棺,要是他真的死了,我甘愿见官请罪”。大伙儿听他说得有理,也都想去看个究竟。人们吵吵嚷嚷,一同来到刘伶墓地,待掘开坟墓,开棺一看,个个都惊呆了,刘伶虽死去三年,但面貌如生。只见他睁开了朦胧的睡眼,又伸开双臂,打了个长长的呵欠,一股酒气喷出来,忽地折起身连声喊道:“好厉害的酒,真真闷煞我了!”见此情景,刘伶的妻子悲喜交集,众人也是茫然不解。 正当人们要拉老翁问个明白的时候,忽见两道宝光紫气飞上半空。杜康手拉着刘伶,站立云头向众人频频点头。刘伶的妻子呼天叫地向刘伶喊道:“你要往哪里去,你要往哪里去?”杜康顺手把肩上钱袋往下一丢,化作三尺白练,悠悠落下。上面写道:“欲知郎君游何方,瑶池参拜王母娘”。当大伙抬头再看时,杜康和刘伶已经不见了,只有两朵五光十色的祥云冉冉飘去。
杜康是人的名字,是酒的象征:杜康的故事:相 传 杜 康 善 酿 酒 的 声 名 上 达 天 庭 , 杜 康 被 玉 帝 召 去 酿 酒 。 到 晋 代 , 帝 为 点 化 王 母 瑶 池 酒 童 刘 伶 , 命 杜 康 在 洛 阳 龙 门 九 皋 山 卖 酒 , 店 前 贴 上 对 联 : 「 猛 虎 一 杯 山 中 醉 , 蛟 龙 两 盅 海 底 眠 。 」 并 批 道 : 「 不 醉 三 年 不 要 钱 」 。
刘 伶 闻 酒 香 而 至 , 三 碗 后 竟 一 醉 不 起 。 三 年 后 杜 康 到 刘 伶 家 讨 酒 钱 , 刘 家 人 恨 道 : 「 刘 伶 已 死 三 年 。 」 杜 康 笑 道 : 「 刘 伶 是 醉 了 未 死 。 」 众 人 开 棺 , 刘 伶 脸 色 红 润 , 睁 眼 伸 臂 打 个 呵 欠 说 : 「 好 酒 , 真 香 ! 」 秦 汉 以 后 , 杜 康 被 历 代 帝 王 加 封 为 「 酒 圣 」 。
杜康,夏朝 人,传说为最早造酒的人 《书·酒诰》“惟天降命,肇我民惟元祀” 孔颖达疏引汉应劭《世本》:“杜康造酒。” 东汉《说文解字。巾部》:“古者少康初箕作帚、秫酒。少康,杜康也。” 宋朱翼中《酒经》:“杜康作秫酒。” 明许时泉《写风情》:“你道是杜康传下瓮头春,我道是嫦娥挤出胭脂泪。” 清陈维崧《满江红·闻阮亭罢官之信并寄西樵》词:“使渐离和曲,杜康佐酿。”
原是中国粮食酿酒的鼻祖,后作为美酒代称: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最近网上流传的杜康基因是东亚人特有的“解酒基因”,存在于大约70%的汉族人体内。它有助于加快乙醇分解速度约13倍,同时能够分解与乙醇结构类似的存在于酒精中的毒素。
据说国外科学家经研究发现中国人体内发现“杜康基因” 喝酒脸红属于中毒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