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个要素──静脉血流迟缓、血液高凝状态和静脉内膜损伤,至今仍为血管外科界所公认。绝大多数静脉血栓形成发生在盆腔及下肢的深静脉,这与下肢静脉的解剖及功能有密切关系:下肢静脉具有较多的静脉瓣,人体站立或坐位时,下肢的静脉压远高出身体其他部位。下肢静脉回流端赖肌肉收缩时所产生的"泵"的作用,因此,站立和坐位时,下肢静脉血回流较缓慢。当无明显的静脉内膜损害时血栓形成常常发生在静脉瓣膜袋里。血栓与血管壁无紧密粘连,易于脱落并可导致肺栓塞。 70%的下肢血流经深静脉流回心脏,30%经浅静脉(大隐、小隐静脉)。浅静脉在大腿根部流入深静脉(股静脉)。因此,髂静脉、股静脉内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流阻塞后浅静脉将扩张,血流增加,以补偿深静脉的血流阻塞。于是出现大隐静脉曲张及患肢可凹性水肿。血栓形成在奈静脉者,小腿部肌肉压痛明显,前足急剧背屈时,诱发小腿肌肉深部疼痛(霍曼斯氏征)。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静脉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至今仍为各国学者所公认。但在上述三种因素中,任何一个单一因素往往不足以致病,常常是两个或三个因素的综合作用造成深静脉血栓形成。其中血流缓慢是首要因素。
打个比方,血管好比是下水道,如果管壁光滑,冲下去的水流速度很快,水里的垃圾很少,那么水管就不容易堵塞。反之,管壁坑坑洼洼,水流速度很慢,水里还有饭粒、菜叶等垃圾,下水道就很容易堵塞。同样的道理,如果血管内膜很粗糙,血流速度很慢,血里还有很多“垃圾”,血管就容易被堵塞,及血管内血栓形成。
静脉血栓的初期是腿部出现了疼痛或者压痛,经常是从小腿开始;外伤或久坐久卧后下肢肿胀,包括踝关节和足部,两腿的粗细不一样,相差较大;皮肤发红或者明显的变色、发热等症状,要考虑可能是肢体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表现。尤其是上述症状后,又发生了呼吸困难、胸痛、咳血,则可能是发生了更凶险的肺栓塞。这时一定要及时前往就近医院就诊,接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十九世纪中期,Virchow提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静脉血流滞缓、静脉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至今仍为各国学者所公认。一般情况下是由于以上三个因素自发形成的血栓~
病因
1、 静脉血液滞缓 常见于肢体制动或长期卧床的病人。
2、 静脉壁损伤
3、 血液高凝状态 常见于妊娠、产后或术后,创伤及长期服用避孕药等情况。
下肢静脉血栓,是血管外科最常见的静脉疾病之一。急性期的静脉血栓,血栓尚不稳定,随时有脱落引发肺栓塞的风险,90%的肺栓塞患者会危及生命。如果静脉血栓转为慢性期,血栓脱落的风险大大降低,但是残余的血栓仍旧是血栓再复发的一个主要因素。研究表明,至少有60%-70%的患者,有血栓再复发的表现。随着血栓病史的延长,血栓后越有30%-50%的患者出现血栓后综合征。表现为局部色素沉着、皮肤反复的溃疡,难治性溃疡往往累及肌肉组织,有截肢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