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岱生于万历二十五年丁酉(1597年),出身仕宦家庭,曾祖张文恭,祖父张汝霖皆曾为朝廷官员,父张耀芳,为鲁藩长史司右长史,早年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常与祖父偕游龙山“快园”,“少为纨裤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谲谑,书蠹诗魔。”,晚年穷困潦倒,避居山中,“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蔬食,常至断炊。”,仍然坚持著述。一生落拓不羁,淡泊功名。张岱爱好广泛,颇具审美情趣。喜欢游山逛水,深谙园林布置之法;既懂音乐,又谙弹琴制曲;善品茗,茶道功夫相当深厚;喜欢收藏,鉴赏水平很高;又精通戏曲,编导评论都要求至善至美。前人说:“吾越有明一代,才人称徐文长、张陶庵,徐以奇警胜,先生以雄浑胜。”李长祥以为“当今史学,无逾陶庵”。
张岱是公认的散文大家,文笔清新,时杂诙谐,作品多写山水景物、日常琐事,有些作品表现了明亡后的怀旧感伤情绪。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石匮书》(已亡佚)、《夜航船》、《三不朽图赞》等文学名著。
《陶庵梦忆》该书成书于甲申明亡(1644年)之后,直至乾隆四十年(1794年)才初版行世。全书八卷。追写了明代江南民间的风俗人情,描写生动而简练。同时本书中含有大量关于明代日常生活、娱乐、戏曲、古董等的纪录,因此被研究明代物质文化的学者视为重要文献。
《西湖梦寻》是一本关于西湖掌故的书,张岱著于清康熙十年(1671),刻于康熙五十六年。写在明亡之后,怀念昔日胜景而作。
《石匮书》,是一部纪传体明史,起自洪武,迄于天启,凡二百二十卷。有〈本纪〉、〈志〉、〈世家〉、〈列传〉。
《石匮书》始撰于明崇祯元年(1628年),自序道:“经十七年,明亡后,携副本屏迹深山,又十年而成书,五易其稿,九正其讹。”,脱稿后犹时加删改,“事必求真、语必务确,五易其稿,九正其讹,稍有未核,宁缺勿书”,前后历五十年。〈志〉和〈列传〉有总论和附论,有“石匮书曰”为评论。《石匮书》因崇祯朝无〈实录〉和〈起居注〉,材料不全,止于天启。内容分:〈本纪〉、〈志〉、〈世家〉、〈列传〉;〈志〉有天文、地理、礼乐、科目、百官、河渠、刑名、兵革、马政、盐法、漕运、艺文诸目。〈列传〉下有循吏、独行、行人、儒林、文苑、妙艺、方技、隐逸、名宦、宦者、胜国遗臣、盗贼、兀良哈、朵颜三卫、朝贡各国。
《夜航船》是中国早期百科全书式的读本,意思是在一艘夜行的船上有许多知识份子谈天说地,谈话的内容包罗万象,夜航船一书即记载其言论。分成天文、地理、人物、考古、伦类、选举、政事、文学、礼乐、兵刑、日用、宝玩、容貌、九流、外国、植物、四灵、荒唐、物理、方术等二十大类,共四千多条目。张岱说:“天下学问,惟夜航船最难对付。盖村夫俗子,其学问皆预先备办,如瀛洲十八学士、云台二十八将之类,稍差其姓名,辄掩口笑之。”
张岱:
张岱(1597年—1684年),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清初文学家,散文家、史学家,还是一位精于茶艺鉴赏的行家。是公认成就最高的明代文学家,其最擅散文。他的散文语言清新活泼,形象生动,广览简取,《西湖七月半》《湖心亭看雪》是他的代表作。
张岱出身仕宦家庭,早岁生活优裕,晚年避居山中,穷愁潦倒坚持著述。一生落拓不羁,淡泊功名,具有广泛的爱好和审美情趣。他喜游历山水,深谙园林布置之法;懂音乐,能弹琴制曲;善品茗,茶道功夫颇深;好收藏,具备非凡的鉴赏水平;精戏曲,编导评论追求至善至美。前人评价说:“吾越有明一代,才人称徐文长、张陶庵,徐以奇警胜,先生以雄浑胜。”其小品文声誉尤高,多描写江南山水风光、民风和对过去生活的回忆, 文笔丰神绰约,富有诗意,有“晚明小品集大成”之誉。
张岱代表: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夜航船》《三不朽图赞》等绝代文学名著,另有史学名著《石匮书》亦为其代表作。
张岱的小品文是最出名的,有:《陶庵梦忆 西湖梦寻》《琅嬛文集》《夜航船》。
同时著有巨史《石匮书》。
张岱生前以治史为己任,然而其才华以小品文为最佳,人称“绝世散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