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婆婆以前的婆婆对她不好她就要迁怒与自己的儿媳呢?

2024-11-04 05:49:20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众媳妇谈婆媳关系

我觉得婆媳之间挺好相处的。关键要摆正自己的心态,即使遇上个不讲理的婆婆,你也不应该激化矛盾,而要想对策,如果一天到晚觉得自己实在委屈,老想自己吃了多大亏的话,就永远不会解决问题,其实老人都是需要哄的,要不怎么叫老小孩呢,人常说:你敬我一寸我敬你一尺,如果你对她始终像对待自己最亲的人一样对她,恐怕铁石心肠也会溶化。

妈妈我是深有感触,我的公婆以前都是我们这个小城市的领导,养成了凡事都自命不凡的习惯,特别是我的婆婆,我和爱人结婚10年来,所有难听的话都从她嘴里听到了,特别伤人,我和丈夫因为这经常吵架,甚至想离婚。可冷静下来,又觉得不值,我又不是和她过一辈子,忍忍吧,好在丈夫后来意识到她母亲的做法确实欠妥,所以表面上他也帮着我消气,其实他心里很明白,她母亲再对再错也是他母亲,我也很清楚,所以还是忍忍吧。

我的婆婆心里对儿子是无比的爱,因为儿子是她最大的骄傲和自豪,儿子对她也是无比的孝顺,言听计从,但我总认为做人做事都要客观,不能因为她是母亲,她的一些落后的迷信的东西也要听从,我们的分歧因此而起。婆婆总认为自己是功臣,喜欢夸耀自己,还喜欢孙子,在我面前毫不掩饰,可我生的是女儿。

我认为婆媳之间能不能和平相处的关键在于是不是同住。不同住的话,那么两者之间就会很礼让,不会产生一家人的感情,就会很陌生;同住的话,两者之间就很容易产生感情。比如说我,由于没有房子,结婚后一直和老人同住,处得还不错。后来有了小孩以后,婆婆一直带着小孩,很辛苦的。我认为只要我真心的对她,她也会同样地对我的。我甚至可以在婆婆面前撒娇

我和婆婆的关系表面上是非常好的,因为从没有争吵,但是从心里讲,我是无法对婆婆像对自己的母亲那样的,我自认为责任在婆婆(好像有些推卸责任?)我是一个比较好相处的人,我一直信奉——待人以诚,不言则信矣!刚刚结婚时我一直把婆婆当作自己的母亲一样对待,(是真心实意的,从心底里的尊敬和关爱)可是婆婆做了几件瞒着我的事(不好细讲),才使我清醒地意识到她虽然表面对我很好,事实上她还是一直把我当作别人的女儿对待,我很遗憾的是我丈夫也没觉察出来这对我是多大的伤害!

婆媳关系之我见

俗话说:“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婆媳之间的关系,向来是中国人家庭关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主题。婆媳之间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矛盾呢?怎样正确的处理婆媳之间的矛盾呢?下面,我将就一个小案例,对这个问题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案例:这是一个很热闹的家庭。婆婆,儿媳,丈夫三口人住在一起。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这里两个女人,也打得不亦乐乎。婆婆是急脾气,儿媳受不了,两个人天天闹矛盾;丈夫是个好脾气,遇上婆媳吵架,他也不说什么,只哈哈一笑就算了。媳妇向他埋怨婆婆,他听着;婆婆向他说媳妇的不是,他也听着。这样的家庭,是中国城乡千千万万个传统家庭的一个缩影。婆媳关系的丝线,剪不断,理还乱。

像这样的家庭,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婆媳之间的矛盾呢?这可以从心理动力学的角度作出说明。原来,在潜意识里,母亲是男孩亲近的第一个女性,也是他爱的第一个女性,男孩依恋母亲,需要一个和母亲具有类似特点的女性来结成伴侣,度过一生。于是,“小小子,坐门墩,哭着喊着要媳妇”,人类也就一代代繁衍下去。男孩长大,真的娶了媳妇,儿媳也就常常具有某些和婆婆类似的特点。俗话说:“同性相斥”,婆婆和儿媳都是女人,又有某些类似之处,上面的案例中,婆婆和儿媳相互排斥就不奇怪了。除了这些,还有更深层的原因。在内心深处,婆婆想得到儿子的爱,媳妇想独占丈夫的爱,于是两个人竞争着想要得到爱,谁也不想丧失被爱的幸福,遇到家庭结构本来就有一定问题的时候,婆媳也就不能不吵架了。

在这样的家庭里,怎样处理婆媳之间的矛盾呢?我想对这个家庭提出五点建议。

第一,找到家庭的资源所在,并接近这个资源,适当拉开与伤害性人物的距离。在上面例举的这个家庭里,儿子/丈夫能接纳、容忍婆媳矛盾的双方,具有像海一样包容的性格,是具有最大资源的人物。儿媳可以少关注婆婆的一些具有伤害性的态度,而更多的关注丈夫的语言和行动,也就是接近资源人物以获取能量。通过儿媳和丈夫接近而适当拉开与婆婆的距离,小家庭的分化逐渐进行;通过改变心理能量投注和实现更加积极的投注,逐渐为小家庭注入心理能量。

第二,认同、学习资源人物的做法。比如上述的这个家庭中,儿媳作为年轻的、有更大弹性的一代,可以多向丈夫的做法学习。丈夫采用了忽略伤害性态度的做法,儿媳可以和丈夫讨论这种做法:“这种忽略的方法好不好呢?还有什么办法呢?也许丈夫可以更多地参与和起到作用?”夫妻二人一起调整,从而找到一种建设性的、积极的态度和方法。

第三,更多的把心理能量投注于婆媳关系以外的世界,去创造美好的生活,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爱别人的能力。比如上述家庭,儿媳可以更加积极努力的工作,并增加与丈夫在一起的生活情趣,更多的关心丈夫,通过爱来抵消和疏泄不愉快的情绪。

第四,适当满足老人正常的心理需求,培养“分享爱的能力”。比如,在家庭气氛比较愉快的时候,夫妻二人一起,多陪老人拉拉家常,听听“革命家史”。付出爱心,也就得到人情味儿,就好像往一锅沸腾的汤里倒了一瓢凉水,让家庭舒心、爽心、安心。

第五,在上述家庭三个人的互动中,婆婆也要逐渐接受新的家庭结构。三个人都努力,这个家庭会越变越好。而儿媳只有能处理好家庭中的关系,等到自己成了婆婆以后,才能减少“农民起义军最终成了皇帝”这样的悲剧。 l.婆媳关系容易失调的原因

观察和研究指出,婆媳关系容易失调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方面。

(1)关系的特殊性。

家庭的基本关系有两种:一是夫妻关系,一是亲子关系,两者构成了家庭结构的基础。其它关系,如兄弟姐妹关系、姑嫂关系以及婆媳关系、祖孙关系都是在此基础上派生出来的。婆媳关系在家庭人际关系中有其特殊性。它既不是婚姻关系,也无血缘联系,而是以以上两种关系为中介结成的特殊关系。因此,这种人际关系一无亲子关系所具有的稳定性,二无婚姻关系所具有的密切性,它是由亲子关系和夫妻关系的延伸而形成的。如果处理得好,婆婆和媳妇各自“爱屋及乌”——婆婆因爱儿子而爱媳妇,媳妇因爱丈夫而爱婆婆,各得其所,关系就会融洽。但是如果处理不好则婆媳之间会出现裂痕,难以弥补。

(2)利益分歧。

婆媳同在一个家庭中生活。有共同的归属,自然也就有着共同的经济利益,双方也自然都希望家庭兴旺发达。这是婆媳利益一致的一面。但同时也常常在家庭事务管理权、支配权等方面发生分歧,出现矛盾,甚至明争暗斗。我国家庭中有“男治外、女治内”的传统,婆婆做了几十年的内当家,现在把权力交给媳妇,媳妇在家庭事务中唱起了主角。对这种角色的转换,做婆婆的往往不易适应。“有的婆婆虽已年过花甲,却仍希望继续保持在家庭中的经济支配权,或者难以接受完全由媳妇掌握家庭经济大权的事实;而做媳妇的也往往不甘让步,这就难免发生矛盾。即便是婆婆和媳妇共同持家,由于各自的地位不同,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需要不同,也容易产生分歧。

(3)相互接纳不良。

婆媳原来各自生活在不同的家庭之中,各有自己的生活背景、生活习性,而现在婆媳在一家生活,这就有一个逐步了解、相互适应的过程。如果适应不良,彼此不能接纳,便会关系紧张,矛盾丛生。

(4)中介失衡。

在婆媳关系中,儿子起着十分重要的中介作用。儿子的这种中介作用如果发挥得好,则可以加强婆媳之间的情感联系,反之,则容易成为矛盾的焦点,出现“两面受敌”的困境。尽管母子情深,也难以避免结婚以后这种关系变得复杂的事实。因为夫妻之间毕竟在活动、打算、开支以及交往等方面有着更多的共同点。在这些问题上,夫妻观点的一致性往往要超过母子观点的一致性。这是因为儿子和母亲相隔一代,在心理上存在着差异,这样就容易造成儿子中介作用的失衡。如果母亲不理解,就会产生“娶了媳妇忘了娘” 的心态,误认为儿子对自己的感情被儿媳夺去了,而迁怒于儿媳。

2.婆媳关系的调适

前面我们分析了婆媳之间容易产生矛盾的原因,那究竟怎样科学地处理婆媳之间的关系。这里,我们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1)相互尊重与谅解。

婆媳双方要妥善处理彼此之间的关系,首先得对这种人际关系有正确的认识。婆媳双方都要承认对方有独立的人格和经济地位,双方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平等的人际关系,而不是一种一方必须依从于另一方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认识到这一点很重要,如果双方或一方对这种关系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对方必须或应该听从、服从自己,从而把这种平等的人际关系视为支配与服从的关系,则必然会在行动上、态度上表现出来。由此导致双方关系的失调。婆媳之间的相互尊重要求双方有事全家协商处理,如经济开支、涉及全家的事务等要共同商量,养成民主家风;而属于个人的“私事”,则应互不干涉,个人享有“自主权”。作为媳妇,要多尊敬婆婆,因为婆婆年岁大,管家经验丰富;做婆婆的也不要总是在媳妇面前摆架子,要看到儿媳的长处,多尊重儿媳的意见。也就是说双方要相互配合,彼此尊重。婆媳长年生活在一起,难免会发生一些不协调的事情,这时就更需要双方相互谅解。所谓“谅解”,就是站在对方的立场去考虑问题。我们的先辈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所提倡的“设身处地”,“以己度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原则,都包含着谅解的思想,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金玉良言”,也完全适合于处理婆媳关系。

要发展良好的婆媳关系,双方都需要学会谅解对方、体贴对方。例如星期天去游园,做媳妇的不要只和丈夫、孩子去,把公婆留在家里,应该一同前往,这样婆婆也就不会产生寂寞孤单的感受。反之,媳妇对丈夫照顾较多,对婆婆相对照顾不周,做婆婆的也应多予体谅。如果婆媳双方在相处中都能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相互谅解,婆媳非但不会出现大的矛盾,而且还会发展得如同亲子关系那样密切。

(2)避免争吵。

婆媳之间出现了分歧、产生矛盾时,双方一定要保持冷静的头脑。即使一方发脾气,另一方也应克制自己的情绪反应,等对方情绪平静之后再商讨处理所存在的问题。心理学告诉我们,消极而强烈的情绪容易使人失去理性,导致冲突升级;争吵还具有“惯性”,即一旦因一点小事“开战”,日后往往有事便吵,久而久之,成见会越来越大。因此,当一方情绪反应激烈时,另一方应保持冷静与沉默,或者寻机走脱、回避,等事态平息后再交换意见,处理问题。

此外,婆媳双方平日有了意见,切忌向邻居、同事或朋友乱讲。我国民间有这样一句俗语:“捐东西越捐越少,捎话越捎越多”。说的就是“传话”在人际关系中的不良作用。婆媳失和,向亲朋邻里诉说,传来传去,面目全非,只会加剧矛盾。作为婆媳,应引以为训。

(3)物质上的孝敬与情感上的交流相结合。

作为儿媳要和婆婆搞好关系,除了物质上孝敬之外,还应注意和婆婆搞好感情交流,消除心理上的隔阂。只有彼此心理及时沟通,双方的心理距离才会缩短。因此,做媳妇的平日里要经常向婆婆问寒问暖,每逢老人身体不适,更需悉心照料,使老人在精神上得到安慰。

(4)发挥儿子的中介作用。

如前所说,婆媳关系本来就是亲子关系与夫妻关系各自的延伸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家庭人际关系,儿子在婆婆关系中扮演着“中介”角色,儿子作为婆媳关系的中介点,对婆媳双方的性格特点最为了解。因此,儿子在处理婆媳关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中介作用。这种作用主要是:①儿子可以帮助婆媳进行心理沟通。所谓“沟通”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和情感上的回流。通过儿子的沟通,婆娘之间可以更轻易地消除心理上的屏障,增进感情。例如平日家中有什么关于婆婆的好事,儿子可以多叫妻子出面,母亲过生日,买了东西叫妻子出面送给老人等。这些策略都有助于婆媳之间的情感交流。②婆媳之间发生矛盾时,儿子可以起疏导作用。由于婆媳之间既缺少母子间的亲切。又没有夫妇间的密切,因而出现了隔阂往往不容易消除,通过儿子从中周旋,可以消除心理屏障,使婆媳和好如初!

回答2:

也不是 只是他当年太辛苦 觉得自己的媳妇也该和当年一样
凭什么 自己当年要看婆婆脸色 现在要看媳妇脸色呢 这是一种补偿心理

回答3:

多年的媳妇熬成婆

回答4:

媳妇熬成婆了,不得寻找下心里平衡么……O(∩_∩)O~

回答5:

婆媳冲突的原因
婆媳冲突的原因多种多样,正常的人际冲突在
婆媳之间都有表现,但婆媳冲突的特点在于以下几
个方面:
(一) 角色理解的偏差
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国人对各种人际关系
会采用一个双维度的标准,一个维度是关系中的两
个人身份角色的距离,另一个维度是关系中两个人
的真情交换和义务履行的均衡。著名社会学家费孝
通先生称前者为“等差之爱”,即在不同的家庭人际
关系中都有来自角色身份规定的情感,也就是梁漱
溟先生所说的“应有之情”。而后者指的是抛开身份
角色两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不断交往,从而会形成对
一个人的爱憎好恶的情感,对应前者即“真有之情”。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听到婆婆抱怨媳妇或媳
妇抱怨婆婆的事情,这实际上是因为婆媳双方混淆
了婆媳关系(这种人际关系之间应该是“真有之情”)
和母女关系(这种人际关系之间应该是“应有之
情”) 。婆婆看到媳妇与自己的儿子结婚,走进自己
的家,就会本能地形成一种预期,那就是儿媳妇应该
像女儿、儿子那样对待自己,可是往往儿媳妇因为缺
少母女之情恰恰无法做到这点,儿媳妇婚后要称一
个与自己以前不相关的人为“妈妈”,也会本能地将
婆婆的行为与自己的母亲相比,形成婆婆应该像自
己的母亲这种预期,混淆了婆媳关系和母女关系,这
时,往往会因对方无法满足或达到自己的预期而产
生不满情绪,而当不满情绪出现后,婆婆和媳妇又都
会出现一种归因偏误,那就是认为婆媳关系就是婆
媳关系,永远也不会变成母女关系。有的婆婆说:
“无论你怎么对她好,她也不会变成你的女儿。”媳妇
就更容易说:“哪个儿媳妇是婆婆养大的? 她怎么会
对你像对她女儿那样好呢?”双方都不懂得通过对方
的母女关系来看待对方的情感和人品,来体会对方
的真情。如果用真情来换取真情,婆媳关系就一定
会与母女关系一样,成为家庭关系中新的情感支柱。
(二) 对养老资源的争夺
现代的家庭结构和家庭关系都较以前简单,特
别是大部分妇女走出家庭进入社会中,家庭不再是
她们人生惟一的舞台,婆婆和媳妇作为两个独立家
庭的管理者,她们之间的直接联系并不是很多,但这
并不妨碍她们之间的争权夺利,联接她们关系的男
人便成为其矛盾的焦点。表面上婆媳冲突的焦点是
婆婆为了永久地占有对儿子的控制权,媳妇是为了
完全得到对丈夫的管理权,但实质是对养老资源的
争夺。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交换行为不仅发生存在于
市场关系中,而且存在于包括友谊、爱情、亲情在内
的多种社会关系中。该理论是建立在投入与回报的
基点上的,认为只要有投入就会获得回报。婆婆与
儿子的关系、儿子与媳妇关系实质上是一种交换关
系,而且婆婆和媳妇二者都想交换到同一种资源,那
就是养老资源。Wolf 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可以
帮助我们理解妇女是怎样在婆媳关系中为自己的命
运奋斗的,这个概念叫“母体家庭”。该理论说,在一
个大家庭中,女人精心培育着和儿子之间最紧密的
关系,为的都是她将来能在家中获得实力和晚年生
活的保障。这种“母体家庭”从本质上讲反对任何其
他成员进入这圈子,可是母亲总要给儿子娶媳妇。
这样就出现了一个不可解决的矛盾:儿子是母亲惟
一的养老资源,孙子是媳妇惟一的养老资源,可是儿
子又是媳妇的养老资源,以及孙子的主要投资者。所以婆婆将儿子视为自己希望的实现者和情感的寄
托对象,儿子是婆婆的精神支柱,当然会对儿子投入
很多,无论在物质上还是在情感上。作为儿子先期
的投资者,婆婆为的是在自己年老时得到儿子的回
报,但媳妇作为受益者却不愿意承担这一责任,因为
她的丈夫同时也是自己的养老资源,她会把和丈夫
生活一辈子作为砝码要求其养老。而且,媳妇这位
新参与者的到来,打破了母亲和儿子原有的关系,迫
使婆婆改变自己来适应新的家庭人际关系,这样婆
媳双方争锋相对,必然会引发冲突。
(三) 对家庭管理权、经营权的争夺
社会冲突论的代表人科塞把社会冲突论的根源
归结为两类:第一类是物质性的原因,第二类是非物
质性原因。其中物质性的原因指权力、地位和资源
的分配不均。在家庭系统内部存在着不平等的权威
关系,即家庭成员在处理家庭事务上彼此享有支配
权的大小、多少不一样。家庭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
组织,它和社会一样也具有生产消费的功能,在家庭
这个社会单元中,女性是主要的管理者与经营者,而
且它的内部管理是以金字塔形构成的。按照中国社
会长幼排序,婆婆自然拥有绝对的权力,婆婆和媳妇
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但人都有一种支配
欲,处于被支配地位的一方会千方百计地想摆脱被
支配地位,而拥有支配权的一方当然也会想方设法
维护其权威地位。在婆媳关系中,处于被支配地位
的媳妇在内心深处非常不服气,她想改变这种局面,
但迫于种种压力在一定时间内是无力改变的;在家
庭管理中,媳妇是婆婆权力的法定继承者,于是婆婆
会把媳妇当作自己权力的直接威胁者,婆婆对媳妇
自然不会像其他成员那样宽容与厚爱。再加上她们
俩是家庭中惟一没有血缘关系的人,这就决定了她
们之间缺乏一般亲情关系中的宽容与理解,也没有
一般亲情关系中的超人性的关爱与帮助,两人经常
为一些小事斤斤计较。一般家庭成员中即使出现了
矛盾,解决起来也因亲情而具有一定的弹性,往往复
杂问题简单化,婆媳之间往往因缺乏解决问题的弹
性,就有简单问题复杂化的倾向。在家庭中婆媳之
间本来是简单的长辈和晚辈的关系,但在种种错综
复杂利益交织中,本来就脆弱的亲情关系被现实的
利益破坏得支离破碎。媳妇忍气吞声地等待,一旦
媳妇熬成婆,那么她会用同样的办法去对待自己的
媳妇。
(四) 联接婆媳的中介失衡
在婆媳关系中,联接她们之间关系的男人起着
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他承担着儿子和丈夫的双重
角色,扮演着中介角色。埃默森提出“交换网络”的
概念,他认为交换网络由两个或更多个彼此联结的
交换关系构成。[3 ] 在此,笔者只考察三人互动。假设
A ———婆婆,C ———媳妇,B ———儿子和丈夫,A 与C
的关系是通过B 来联结起来的。如果A 与B、B 与
C 之间的交换关系的增加会促进A 与C 关系的增
强,那么此时B 的联结就是正向的或合作性的,而
如果A 与B、B 与C 之间的交换关系的增加会降低
A 与C 关系的交往水平,此时B 的联结就是负向的
或者是竞争性的。若儿子这种中介作用发挥得好,
可以加强婆媳之间的情感联系;反之,则使婆媳关系
恶化,导致婆媳冲突,而且容易使自己成为矛盾的焦
点,出现“两面受敌”的困境。
尽管母子情深,也难以避免结婚以后这种关系
变得复杂的事实。因为夫妻之间毕竟在活动、计划、
开支以及交往等方面有更多的共同点。在这些问题
上,夫妻观点的一致性往往要超过母子观点的一致
性,这是因为儿子和母亲相隔一代,在心理上还是存
在着差异,这样就容易造成儿子中介作用的失衡。
如果母亲不理解就会产生“儿子娶了媳妇忘了娘”的
心态,误认为儿子对自己的感情被儿媳夺去了,而迁
怒于儿媳;当儿子特别孝顺,事事听从母亲,儿媳又
会怪丈夫不把自己当“自己人”看待,会把婆婆当作
自己的“眼中钉”,这样儿媳可能会在自己的丈夫面
前说婆婆的坏话,一次可能不要紧,次数多了,儿子
可能会对自己的母亲产生怀疑,慢慢地倒向自己妻
子这边,对自己母亲的感情减弱。这样联接婆媳的
中介失衡,婆媳关系恶化,婆媳冲突发生。
(五) 社会历史因素
文学史上,由婆媳矛盾而酿成的家庭悲剧可以
说是中国传统的叙事作品的基本主题之一,如《寒
夜》、《孔雀东南飞》等。这种文学作品的渲染,再加
上长期以来沉积下来的观念:婆媳之争历史悠久,自
古难处,使人们思想上习惯于婆媳难处这一难题,从
而很少积极地去寻求解决的办法。另外,社会不平
等因素导致的婆婆和媳妇的社会地位与家庭地位的
差异,至今仍是影响婆媳关系的主要因素。
三、解决婆媳冲突的建议
前面分析了婆媳冲突的原因,循着这些原因,自
然可以找到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改善婆媳关系,实
现家庭和谐的途径与办法。
(一) 婆媳相互尊重和谅解
婆媳双方要妥善处理彼此之间的关系,首先要
对这种人际关系有正确的认识。婆媳双方都要承认
对方有独立的人格和经济地位,双方之间是一种平
等的人际关系,而不是一方必须服从另一方的支配
与被支配的关系,认识到这点很重要。如果双方或
一方对这种关系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一方必须服
从自己,从而把这种平等的关系视为支配与被支配
的关系,则必然会在行动上、态度上表现出来,由此
导致双方关系的失调。婆媳双方应该相互尊重,如
果有事情要全家协商处理,如经济开支。涉及全家
事务等要共同商量,养成民主家风; 而属于个人的
“私事”,则应该互不干涉。作为媳妇,要尊重婆婆,
因为婆婆年岁大,管家经验丰富;做婆婆的,也不要
总在媳妇面前摆架子,要看到儿媳的长处,多尊重儿
媳的意见,也就是说双方要相互配合,彼此尊重。
另外,婆媳之间要学会相互谅解。所谓谅解,就
是站在对方的立场去考虑问题。我们的先辈在处理
人际关系中所提倡的“己所不欲,勿施与人”、“设身
处地”等原则,都包含着谅解的含义,是处理人际关
系的金玉良言,而且也完全适合于处理婆媳关系。
要发展良好的婆媳关系,就要学会谅解对方,体贴对
方。另外,若媳妇对丈夫照顾较多,而忽视了婆婆,
婆婆也要谅解。这样婆媳双方在相处中都能设身处
地为对方着想,相互谅解,婆媳非但不会出现矛盾,
而且还会发展到如同亲子关系那样密切。
(二) 婆媳之间尽量避免争吵
婆媳之间出现了分歧,产生矛盾时,双方一定要
保持冷静的头脑,即使一方发脾气,另一方也应克制
自己的情绪反应,待对方心理平静之后,再商讨处理
问题,因为情绪激动容易使人失去理智,导致冲突升
级。此外,婆媳双方平日有了意见,切忌向领导、同
事、亲戚或朋友乱讲。我国民间有这样一句俗话:
“话越捎越多”,就是说传话在人际关系中的不良作
用。婆媳失和,向亲朋邻居诉说,传来传去,面目全
非,只会加剧矛盾,作为婆媳都应引以为戒。
(三) 物质孝敬与情感交流相结合
在中国养老机制缺失的情况下,家庭赡养老人
仍是主要的养老方式。作为儿媳要和婆婆搞好关
系,应该给予老人经济上的赡养,生活上的照料,同
时更多地要给予老人精神上的慰藉,要多和老人交
流沟通。人老之后,最怕的就是孤独,媳妇若能与婆
婆搞好感情交流,消除心理上的隔阂,双方的心理距
离会缩短。因此,做媳妇的平日里要经常向婆婆嘘
寒问暖,每逢老人身体不适,要悉心照料,使老人在
精神上得到安慰,千万不要急噪,粗暴对待。
(四) 发挥儿子的中介作用
儿子作为双方关系的中介点,对婆媳双方的性
格最为了解,在处理婆媳关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
用。主要是:其一,儿子可以帮助婆媳进行心理沟
通。所谓沟通就是人与人之间心理和情感上的回
流。通过儿子的沟通,婆媳之间可以轻易地消除心
理上的障碍,增进感情。其二,婆媳之间出现矛盾,
儿子可以起疏导作用。由于婆媳之间既缺少母子间
的亲切,又没有夫妻之间的亲密,因而出现隔阂往往
不容易消除,通过儿子从中周旋,可以消除心理屏
障,使婆媳和好如初。
(五) 家庭规模的小型化
家庭规模越小型化,家庭中的代际层次越少,家
庭关系便越简单化,家庭中的民主氛围也越浓厚。
相反,家庭规模越大,代际层次越多,则家庭关系越
复杂。[4 ] 转型时期的中国家庭发生了裂变,家庭结构
趋向小型化、核心化,核心家庭成为现代家庭模式的
潮流,这种潮流对解决婆媳关系有很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