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古老的实物酒是西安出土的汉代御酒,据专家考证系粮食酒(也有专家认证为黄酒,作为黄酒工作者闻之为之跃呼、幸哉至善!)中国甲骨文中早就出现了酒字和与酒有关的醴、尊、酉等字。从中可以佐证酒的存在之久。这说明酒存在着多种用途。是生活习俗中必不可少的。 传说,发明酒的人,名叫杜康。他当长工时,有一次偶然把高粱米饭放在树洞中,时间久了,发酵成了酒。所以开始名叫“久”,后来才有“酒”字。增加“酒”的历史典故。酒产生于何时,现已无可考。
中国制酒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约在三千多年前,商周时代,中国人独创酒曲复式发酵法,开始大量酿制黄酒。约一千年前的宋代,中国人发明了蒸馏法,从此,白酒成为中国人饮用的主要酒类。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
传说中的酿酒鼻祖:杜康、仪狄。
我国最富有民族特色的酒:黄酒和白酒。
人类最先学会酿造的酒:果酒和乳酒。
我国最早的麦芽酿成的酒精饮料:醴。
现已出土的最早成套酿酒器具:山东大汶口文化时期。
现存最古老的酒:1980年在河南商代后期(距今约三千年)古墓出土的酒,现存故宫博物院。
已发现的最早的蒸馏器:东汉时期的青铜蒸馏器(现藏上海博物馆)。
最早实行酒的专卖:汉武帝天汉三年(公元前98年)。
酒价的最早记载:汉代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官卖酒,每升四钱。
记载酒的最早文字:商代甲骨文。
葡萄酒的最早记载:司马迁的《史记·大宛列传》。
最早的麦芽制造方法的记载: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最早的药酒生产工艺记载:西汉马王堆出土的帛书《养生方》。
最早的卖酒广告记载:战国末期韩非子《韩非子》“宋人酤酒,悬帜甚高”。
我国最早的机械化葡萄酒厂:烟台张裕葡萄酿酒公司。
我国最早的啤酒厂建于1900年,哈尔滨。
我国第一个全机械化黄酒厂: 无锡黄酒厂
目前国产价格最贵的酒:茅台酒。
目前产量最大的饮料酒:啤酒。
美酒,是一种艺术佳作,以其水的外形,火的性格的独特魅力,渗透在人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人类文化的每一个方面。同样人生也如酒,生活应该是学识、是气魄、是酒品、是素质,是生活困苦中的乐观,是惊涛骇浪中的坚强,是努力奋发中的进取,因而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如此丰富的色彩,如此无限的欢乐。
传说是杜康造的酒,然而他当年却怎么也造不成,后来就请教了一位算命先生,算命的告诉他要在某地某日的酉时取三个人的血,每人一滴,这样酒才能造成功.于是杜康就在算命先生指定的地方去等人取血.那是条偏僻的小路,路两旁是小树林.
不一会儿,过来一位书生,杜康上前说明原由,于是那书生便在杜康的酒里滴了一滴血.书生走后又来了一位武士,杜康再次上前说明了原因,武士也在酒中滴了一滴血.武士走后等了很久也不见有人来,杜康非常着急,眼看着酉时就要过去了,若过了酉时酒就造不成了呀,这可如何是好.正在着急时,猛然看到不远处树下坐着个人,杜康非常高兴就跑过去了,到跟前一看,原来是个傻子,感到很难过,不想用傻子的血来造酒,但酉时将要过去了,杜康只有违心的拉着傻子走到酒边滴了一滴血,于是这酒就造成了.
酒虽然造成了,但以后喝酒的人却受这三滴血的影响了.
开始喝酒时,都很斯文,很有礼貌,象书生一样.喝了一会儿,脸红脖子粗的,声音也大了,嗓门儿也高了,就象个武士一样.喝到最后,都喝多了,舌头也不好使了,走路也晃了,脑袋也迷糊了,就象个傻子一样。
传说二:
酒是大禹的女儿仪狄发明的。或者说酒是仪狄发明的,但她不一定是大禹的女儿。
仪狄到底是什么人,甚至是男是女,说法很不一致。也难怪,他(她)实在太古老了,那时的很多人都被传得怪模怪样,包括大禹,据说当他老婆不在的时候他会变成熊的样子挖土。
仪狄发明酒的方法,古人是这么解释的:“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或云仪狄,一曰杜康。有饭不尽,委之空桑,积郁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简单地说,就是把吃不完的剩饭发酵,然后就变成芳香的米酒啦!
大禹时代,已经是父系氏族社会,在厨房做饭的当然是女人,如果有剩饭,当然是由她们想办法解决变馊的难题。那时的人经常吃不饱肚子,剩饭显然应该出现在部落首领的家里。依照这样的推理,仪狄是大禹的女儿,可能性还是蛮大的。
收割下来的谷物必须储藏到第二年青黄不接的时候,但当时的粮仓根本不具备像样的硬件条件,仓顶上只能简单地苫盖一下,不通风还漏雨,遇到高温高湿的天气,那根本不是粮仓,就是一个理想的酿酒作坊。
即使非常勤快地翻晒,还是阻挡不住大量的谷物霉烂发芽,当务之急是如何将这一部分处理成能吃的东西,而不是丢弃的废物——这有点像科研项目了。
不过,起初,仪狄姑娘并没有做化学实验的心情,因为霉变就像癌变一样,让人措手不及。先开始发生霉变的谷物,肯定要优先考虑做成饭,以免浪费。后发生霉变的谷物,等到吃它们的时候,也霉变了——一部分还板结在一起,长了麦芽、生了白毛,后世叫做“曲糵”。
其实,“曲”和“蘖”是两种东西。“曲”是发酵的粮食,可以用来造酒;“蘖”是发芽的粮食,可以用来造饴,就是麦芽糖。不过当时的人并不能分辨,也不能明确地知道这部分“霉变”谷物,其实就是酵母。
仪狄姑娘整天忧心忡忡地翻检谷仓,并没有考虑太远——比如可以申请专利,或者诺贝尔生物化学奖什么的。她想的,就是把这些“酵母”混进霉烂得不太厉害的粮食里,一起高温加热。这压根不是做饭,根本就是造酒。
那时的人,很可能一年到头吃不上几顿味道纯正的饭,煮出来的饭都带些怪怪的味道。大部分时间,人们就吃这些酒味很浓的东西,再东倒西歪地下地干活,酒劲上来了,就在远古的太阳底下睡一觉,感觉到十分原始的无欲无求。到了野兽四处觅食的冬天,吃一碗似酒似饭的东西,也能壮胆驱寒。
所以,有一种理论认为,远古的人们下田耕种,起初不是为了吃饭,而是为了吃酒。要吃“饭”,应该拿起长矛追野猪。
仪狄造酒的故事在《战国策》中记载得最详细。所谓详细,也不详细,只六七句话,且这六七句话全可看做是混话,因为完全是后世的人别有用心地编出来的,是用来吓唬他们所供职的君主的:
聪明和美丽的女发明家仪狄,还把此发明更深入了一步,奢侈地将“酒”这个东西变成单纯的饮料。这意味着,她掌握了蒸馏提纯的技术,将酒分离成了液体,而且去除了早期的酒无法下咽的苦味,并且开始大量地浪费粮食。因为造酒后剩下的粮食残渣——后世叫做酒糟的东西,是很粗糙难吃的,只能喂猪了——倘若那时养猪的话。这一切,显然在她还年轻的时候就令人难以置信地快速完成了。然后,她就将这项令人陶醉的发明献给她至高无上的父亲和首领——禹。然后,就发生了人情悲剧。
禹喝了一口酒,完全被前所未有的复杂的味觉惊呆了,像泉水一样貌不惊人的东西在他的内脏里冰凉地按摩下去,又热烈地升腾上来,沉重变成轻盈,现实变成遥远,感官系统和思维系统都出现了绚丽的错乱。大禹有不可言说的快感和罪恶感,这是作为一个领导人所不该有的。自责使他增长了不可思议的预见能力,在他的脑海里,晃动着几千年后才会出现的人影子,他们是商纣王啦、陈后主啦、唐明皇啦等等,他们在危机四伏中快乐地喝着同样的罪恶饮料,而罪恶饮料的发明者正是眼前这个喜欢无事生非、一心想挽救即将腐败的粮食、在厨房兼她的实验室里忙活个不停的弄出很多美食来孝敬父亲的女儿。
于是,伟大的禹嫌恶地对仪狄说:“你走吧,以后不要让我再看到你。” 理由是后世必有饮酒而亡国者。
仪狄的人生,就在《战国策》非常不合理的叙述中,委屈而寂寥地结束了。
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