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保户 包括哪些人?

有什么政策
2025-02-01 21:48:00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一、五保户是指《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中的五保供养对象,主要指村民中符合一定条件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五保”的意思是指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根据《条例》第六条的规定,五保户包括下列人员:
   1、老年、残疾或者未满16周岁的村民;
   2、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的村民;
   3、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村民。
  二、根据《条例》第九条的规定,五保户享有下列供养:
   1、供给粮油、副食品和生活用燃料;
   2、供给服装、被褥等生活用品和零用钱;
   3、提供符合基本居住条件的住房;
   4、提供疾病治疗,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给予照料;
   5、妥善办理丧葬事宜。
   6、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未满16周岁或者已满16周岁仍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应当保障他们依法接受义务教育所需费用。
  三、其他相关政策规定:
   1、五保户供养的标准不得低于当地村民的平均生活水平,并根据当地村民平均生活水平的提高适时调整。
   2、农村五保供养资金,应当专门用于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生活,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贪污、挪用、截留或者私分。
参考资料:2006年1月21日国务院颁布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

回答2:

五保户是指《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中的五保供养对象,主要包括村民中符合下列条件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五保对象指农村中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扶养义务人或虽有法定赡养扶养义务人,但无赡养扶养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
“五保户”常见于我国的农村地区,这种制度的设立体现了我国法律保护老人和儿童的一贯原则,是人道主义的具体体现。
(一)无法定扶养义务人,或者虽有法定扶养义务人,但是扶养义务人无扶养能力的;
(二)无劳动能力的;
(三)无生活来源的(不包括捡垃圾者,法律没有明文规定即捡垃圾者为有生活来源)
(四)老年、残疾、未满16周岁的村民。
法定扶养义务人,是指依照婚姻法规定负有扶养、抚养和赡养义务的人。
五保对象的确定:应当由本人申请或者由村民小组提名,经村民委员会审核,报乡镇政府批准,发给《五保供养证书》,凭《五保供养证书》享受五保待遇。
五保供养的内容:
(1)供给粮油和燃料;
(2)供给服装、被褥等用品和零用钱;
(3)提供符合基本条件的住房;
(4)及时治疗疾病,对生活不能自理者有人照料;
(5)妥善办理丧葬事宜。
(6)五保对象是未成年人的,还应当保障其依法接受义务教育。

回答3:

农村五保户待遇五保户是指《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中的五保供养对象,主要包括村民中符合下列条件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  

(一)无法定扶养义务人,或者虽有法定扶养义务人,但是扶养义务人无扶养能力的;  

(二)无劳动能力的;  

(三)无生活来源的。法定扶养义务人,是指依照婚姻法规定负有扶养、抚养和赡养义务的人。国家对五保户在吃、穿、住、医、葬方面给予的生活照顾和物质帮助。

回答4:

老年、残疾或者未满16周岁的村民,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属于五保户。
五保指的是保吃、保穿、保医、保住、保葬(孤儿为保教)几项内容,根据《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五保户的成员一般是农村中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扶养义务人或虽有法定赡养扶养义务人,但无赡养扶养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也就是无人供养的老年人、残疾人,或失去双亲无人抚养的未成年人。
这几类人群不仅失去了劳动能力,生活也较为不便,如果没有人照料就很容易出现死亡或失踪的情况,甚至死亡后也没有人下葬。

回答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