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李鸿章是千古罪人?

2024-11-13 11:18:31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1879年,李鸿章要办中国电报,保守派攻击以夷变夏

1881年,李鸿章要修铁路,全都反对。李鸿章坚持在开平矿务局开建唐胥铁路,又遭清议反对,说是震动东陵,使得李鸿章只好用马拉火车运煤。

1883年,李鸿章所办招商局正红火之时,朝廷又要调查招商局,致使唐廷枢、徐润等大实业家离职,从此招商局一阙不起。

1887年,李鸿章要办近代银行、华美银行,在美国都已经筹集了3亿美元的资金,相当于4亿两白银。又被翁等联合阻拦。否则国家的财政怎么会那么艰难,慈禧修个园子本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1896年已经是74岁高龄的李鸿章离开上海,横渡四大洲三大洋,历时八个月拜访英、法、德、俄、美等西方列强国家,更让人感动的是他随身带了一口棺材,对儿子说如果我不幸在这过程中离世,一定要将我带回故乡安葬。因此他也深受外国列强的尊重。李鸿章除了外交做出贡献,还是洋务重臣。

中国近代早期的四大军工企业,李鸿章一人就创办了三个。他大力兴建铁路,开采铁矿煤矿金矿铜矿,开设纺织厂与电信事业,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增强了我们的实力,也是中国近代化开始的标志。

他尽心尽力为祖国进行外交事业。1896年已经是74岁高龄的李鸿章离开上海,横渡四大洲三大洋,历时八个月拜访英、法、德、俄、美等西方列强国家,更让人感动的是他随身带了一口棺材,对儿子说如果我不幸在这过程中离世,一定要将我带回故乡安葬。因此他也深受外国列强的尊重。

李鸿章除了外交做出贡献,还是洋务重臣。中国近代早期的四大军工企业,李鸿章一人就创办了三个。他大力兴建铁路,开采铁矿煤矿金矿铜矿,开设纺织厂与电信事业,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增强了我们的实力,也是中国近代化开始的标志。

评价一个人不是用现在的宏观角度,而应回到历史的微观环境。身处历史,有好有坏。之于李鸿章,他对满清政府,可谓是鞠躬尽瘁!身在其位,当某其政。作为晚清重臣,他四处奔波,尽力维系清政府的落后统治,挽救它的灭亡,但历史大势所趋,他也不能阻止,从这点来讲他是一个忠臣!但他忠的只是满清,而不是整个民族,国家!即使有时候也有御外举措,行动,也不过是为了那个即将走向历史的满清政权。

回答2:

关于李鸿章的功过,一直很多人争议不断,直到现在也是,很多人都还是把李鸿章看做一个卖国贼,因为他真的是签署了在中国历史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中的多数不平等条约。这小编是承认的,但是反观当时的破败无能的清政府,谁又能站出来去承担这个事?慈禧?还是皇帝?都不会,你以为李鸿章自己愿意签这些乱七八糟的条约吗?谁会愿意?实属是那时候的大清没人能揽的起来这个责任,或者是没人愿意背负这个千古骂名。

当年万国运动会的时候,各国国旗都是伴随着国歌依次升起,轮到中国的时候,当时的清政府一首歌国歌都没有,只有一条黄龙旗,能不引来西洋人的嘲笑吗?被嘲笑的头都抬不起来,这时,有一位年过70的老人,神态毅然的走到黄龙旗下,唱起了一首他的家乡小调《茉莉花》,一曲唱完,雷鸣般的掌声顿时而起,这一位神态毅然捍卫国家的尊严的人叫做李鸿章。

甲午战争失败后,被迫签订了签下了马关条约,后人说它卖国求荣,历史书中从没写道为什么赔偿白银是2亿两还不是真实的3万两,书里没写他用自己的身体当了日本人的一枪,日本人说要赔偿医药费,但是李鸿章却说从赔偿款里减吧,这才变成了2亿两白银,这位年过七旬的老人,签完马关条约,口吐鲜血,悲痛欲绝,李鸿章一生背负了太多的骂名,试问,这位老人差点死在异国他乡,回到清朝还要背负举国骂名,弱国无外交,可是国弱,也不是李鸿章一个人的责任,签了条约对李鸿章有什么好处吗?是给他钱了?还是给他权了?都没有,这位老人又是为谁辛苦为谁背锅?

1900年,慈禧向列强宣战,说完就后悔了,我又打不过人家,捅了马蜂窝了,这不,又想起了专门替清朝背锅的李鸿章,要知道那一年,他已经78岁,但是实在大清无人可用,他不去谁去?从1900年10月11日到达北京,直到1901年9月7日才开始签条约,足足让这位78岁的老人来来回回跑了了一年,在签订这条之前,李鸿章就开始吐血了,签订后,却很很多朝廷大臣大骂李鸿章:“卖国者秦桧,误国者李鸿章”。让谁听了谁能不心寒?能不吐吗?我一心为国,你们却这样?10月31日,老头咯血病危,11月17日,李鸿章撒手西去。太后和皇上听到李鸿章去世,大声痛苦,不哭?不哭能中么?李鸿章死了以后谁来给你们擦屁股背黑锅?

回答3:

我们来扒一下李鸿章的“光荣”历史吧:

李鸿章的恩主曾国藩剿捻军的时候,因为湘军裁撤比较多,而淮军距离近,而且本身就是在淮军的老家打仗,所以调动淮军参战,结果淮军按照李鸿章的命令,故意抗命还差点闹出兵变,挤得对李鸿章有厚恩的曾国藩下课。

李鸿章自己接手,结果开始的尹隆河大战中,淮军大将刘铭传违反约定先出兵,被捻军打得屁滚尿流都要自杀了,这时候湘军的鲍超赶过来救了刘铭传,结果回过头来反而被刘铭传和李鸿章反咬一口,说他失期,直接弹劾得罢官回家……

左宗棠在西北围攻河州的时候,急缺大炮攻城,李鸿章就派盛宣怀等在上海堵胡雪岩,不让胡雪岩给左宗棠买大炮。河州战役最艰难的时候,左宗棠十万部队只有三百万不到的军费,李鸿章还跟人联合起来,打算把刘铭传的一万多部队派到陕西去拿左宗棠的军饷,而且一年至少要吃掉200万,这是摆明想吃垮左宗棠。

最后胡雪岩怎么死的?就是因为他承担了西北筹饷的重任,犯了李鸿章的忌讳,所以李鸿章发动江南的官府一起挤兑,活生生逼死了胡雪岩。

篇外:红顶商人胡雪岩。1861年太平军攻杭州时,胡雪岩从上海运军火、粮米接济清军而为左宗棠赏识,后来又帮助左宗棠组织“常捷军”、创办福州船政局。左宗棠西征平叛阿古柏时,为他主持上海采运局局务,在上海代借外款5次,高达1195万两,采供军饷、订购军火,并做情报工作。备受欢迎时,官居二品,赏穿黄马褂。1883年,其产业受各地官僚竞相提款、敲诈勒索而引发资金周转失灵,受外商排挤,而被迫贱卖,资产去半。最终胡雪岩被革职查抄家产,郁郁而终。

收复新疆的时候,李鸿章说阿古柏向土耳其苏丹称臣了,而苏丹是英国、俄国的朋友,打阿古柏的话,那英国俄国和土耳其百万大军就打过来了,所以我们放弃新疆吧。放在今天,这谣言编造得都堪称玄幻小说了,毛子跟土耳其人打了三百年仗,结果还变成好朋友……就土耳其那西亚病夫,还能穿越几千公里来打东亚病夫?这核心目的还是为了干掉左宗棠的实力。

坑沈葆桢更是坑得满嘴血,搞轮船招商局本身议定是南洋出钱、北洋出人。办这个的时期,李鸿章就商股变官股,官股变私股,把控制权全拿到北洋去了,还变成了自己和盛宣怀的私产,最后欠南洋的钱完全坑下来了。

北洋水师也是坑南洋的钱,当时沈葆桢高风亮节,说一年四百万军费,南北各二百万,两个钱都不少搞起来慢,不如我先借给你,你集中搞完再把钱还给我,我再搞。结果1888年北洋水师八条船搞完,他马上就上奏,说海军已经搞好了,不需要再搞了,应该拿南洋的钱给老佛爷修园子了……欠南洋的钱就这么密下来了,而且南洋连之后每年该得的200万也拿不到了,只有很苦逼的自筹几十万。

李鸿章从马尾建立开始,就一直不停上折子攻击,反复论证造不出来船,结果等到马尾船厂造出来平远号这样的好船(在黄海海战仅次于定远、镇远,远超李鸿章高价买的那些巡洋舰),马上奏调到自己手里。而且拿到手马上翻脸攻击马尾,千方百计干掉马尾的经费不让马尾造船,就是怕马尾造出来好船给南洋,这样自己就不能垄断中国唯一的海军来作威作福了。

中法战争他怎么坑人也不用讲了,只要有边境战,别人要打的时候,他都习惯性的派部队过去打算跟洋人或者反贼前后夹击抄后路,好扩展自己的势力,心里面根本没什么为国为民保家卫国的想法。这种火并专家到1894年他闹着要保卫祖国了,别人还敢信么?

实际上,看到李鸿章真被打垮了,关内的其他军阀知道不会被李鸿章火并了,还是非常积极的北上对日作战的。至于南洋舰队,每年几十万经费,就那么几条破烂船,去了其实也是送人头。

说李鸿章避战保船,那也是你要塞能守得住,当时威海卫要塞、旅顺要塞都防御空虚,这个不是十年后日俄战争时期的旅顺呢,那还保啥船啊?李鸿章最大的问题还是他是大军阀,而且是把所以其他人都得罪了的,实际上他真要保船可以往天津跑,往上海跑。清末上海港是东亚主要商埠,各国商船军舰云集,日军是不敢进攻的。北洋舰队跑到上海避战不仅安全,而且可以得到修理,还能对日本航线构成潜在威胁,在军事上比缩回旅顺强得多。但是跑去了别人就得问了,你把持海军大权这么多年,都干了些什么啊?所以他只敢把舰队放到威海去等着被炸。去搜一搜旅顺要塞地形图,只要在老虎尾航道外围布雷,里面的军舰一艘也出不来,只能困死在里面。李鸿章的淮军又不能打,被日军占领周边高地是早晚的事,所以说北洋舰队从去旅顺开始就死定了。

李鸿章为什么这些年这么多翻案的?因为很简单,他家里有钱。他死之前,家族加起来,固定资产和不动产就有近亿两,这还不是胡雪岩那种靠钱庄存款撑起来的资产,他家的都是实打实的。有钱就牛啊,百年来有无数枪手给李鸿章翻案,有人写中国执政的是军机大臣,军机大臣才是宰相,而李鸿章只是个外官,所以中央决策出问题跟他毫无关系,签卖国条约也是中央逼着他签的。

实际上呢?天下都是认为70到80年代是李鸿章、左宗棠遥执朝柄,朝廷有什么问题都要先问他们俩才能决定,大部分军机大臣其实就是秘书而已,事情都是恭亲王、李鸿章、左宗棠三个人定。恭亲王被赶出军机处,左宗棠死后,大家也都默认是李鸿章和醇亲王执政。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一个没什么权势就只是纯文官的小军机,比起就在京畿驻军几万的天下第一大军阀,得多无知才会相信这个小军机能压住大军阀啊?还真以为晚清是大一统中央集权么?

至于翁同龢克扣海军军费的问题,更是不值一辩。湘军、淮军大佬的军饷奏报,户部都是直接盖章,既没有审批权,也没有审核权,这是从太平天国战争开始的惯例。别人都没这个问题,反而天下第一大军阀要受排挤了?而且海军基本经费根本就不走户部的账,能克扣个空气么?

实际上到甲午开战之前,北洋衙门和海军衙门的存款还有2000多万,比户部还多。李鸿章卸任北洋大臣直隶总督的时候,光是北洋的银库一处就给继任者还留下了九百万两白银的现金,只是李鸿章把这些钱视为自己和派系的私产不舍得用。丁汝昌要拿60万买速射炮,李鸿章都不干,一定要北京户部出钱,连海军衙门的钱都不愿意用在海军上。

开打的时候逼着北京给筹饷,翁同龢说我们户部先拿300万出来,你们海军衙门那么有钱,也先拿300万。李鸿章明面上答应了,但是交割的时候说,我这钱借出去了,要马上收回来得损失利息,所以先欠着吧,你户部拿。等到翁同龢到处筹钱到处借钱,都拿到三千多万两的战费了,海军衙门都还没把钱拿出来,这不是猪队友是什么?

回答4:

  原因如下:
  1、 过于避战和重视海防而愿意牺牲整个新疆放弃疆防;
  2、1885年在完胜日本的情况下签订的《中日天津会议专条》,给予了日本可以派兵进入朝鲜的权利;
  3、与日本的中日甲午战争中的指挥失误导致军舰在威海卫被全歼;
  4、中法战争胜利后反而签订了不平等条约等。
  虽然这些不利条约和做法受制于各种客观条件,但他依然要为这些事件的误国行为承担很重的责任。另外在早期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时,他杀人过多。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
  作为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曾经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

回答5:

李鸿章是真的功大于过,原本清政府派了一个年轻的人去签某不平等条约,但是李鸿章说他去,你这么小不应该背负骂名,就让我去承担这个罪责。
他是晚清一大功臣,他只是为清政府背负了罪名,真正的千古罪人是慈禧,即使李鸿章也有做犯错的时候,但千古罪人绝对不是李鸿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