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感谢你对我这个“陌生人”的信任!!
对于你问的问题:我想首先 我们得搞清楚一个概念,那就是“自我”。
必也正名乎——什么是“自我”
在心理学上,弗洛依德首先对它做出了概述:
他把人的意识分为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他陈述所谓自我,是自己意识的存在和觉醒;本我,则是原始欲望自然表现;而超我,则是社会行为准则及形成的禁忌。
自我的功能就是论据现实来表达和满足本我的愿望与超我的要求。本我追求愉悦,超我追求完美,而自我则追求现实。依据现实原则,来自本我的能量可能被阻碍,转移,或者是慢慢地释放,这都得依现实的要求和良知而定。这样的运作方式与快乐原则并不矛盾,而只是代表了满足的暂时中断。用乔治.伯纳.肖的话来说,自我的发挥其功能时要“能够选择最大利益的路线而不是朝着阻力最小的方向去”。
但由于弗洛伊德过分强调力比多——性驱力的作用,而对于自我功能的研究相对要弱的多。 因此他把自我描述为一个虚弱的结构,一个服从于三个主人——本我,现实和超我——的可怜虫。
当弗洛依德开始比较重视自我在人格中的重要性时,已经是在他去世之前了。
荣格(弗洛伊德早期的追随者)
在荣格分析心理学体系中,心灵被当作人格的总体,由意识、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三个相互区别但又彼此联系的系统(层次)组成。
意识的核心是自我。
意识是心理中唯一能被感知的部分,其发展增强了个性过程并产生了自我。这里的“自我”是自觉意识中的知觉、记忆、思维、情感等的总称。
意识的本质就是辨别、区分自我和非我、主体和客体、肯定和否定等等,产生一种衡量好坏、取舍的价值标准,使人摆脱原始状态而具有人类的尊严。
就实践而言,意识作为人类精神中的光明性的一面,无论是对教育还是心理治疗都不可或缺。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扩展自己的意识范围,个人才能得到充分发展。
荣格认为人类可感知的意识犹如一个岛的可见面,不可知的大部分还在水下,即人的无意识,包含“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两个层次。
荣格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灵(psyche),他将心灵与精神(spirit)和灵魂(soul)视为同义词。
心灵就是个体的人格整体,他强调人格的原始统一性和先在整体性,不仅在理论上追求心灵的整体综合,而且在临床上要求恢复人格完整。心灵主要由意识、个体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三个层面构成。其中意识处于最高层,是个体所能觉察到的心理过程,并且以自我(ego)为中心,它的主要功能是适应环境。第二层是个体潜意识,由一些被遗忘被压抑的个体经验构成,主要是一些情结。最深层是集体潜意识,是物种进化和文明发展所形成的心理积淀物,是经遗传而承继下来的祖先的经验与行为方式。
心灵具有一种作用于人生全程的固有的发展倾向,也就是个性化(individuation)的倾向。个性化的过程,是成熟的自我(ego)的继续发展,表现出超越个人的倾向。
人本主义的“自我”观: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格发展的动力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他们普遍认为,人格发展的关键在于形成和发展自我。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成长源于个体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格形成、发展、成熟的驱力。人格就是一个人根据自己对外在世界的认识而力求自我实现的行为表现。
1、 “自我”是人本主义人格理论的重要概念,罗杰斯曾从现象学的角度来界定它。
他认为,现象学就是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或经验世界,“自我”既包括个体所能意识到的经验,也包括个体不能意识到的经验,而决定健康人的行为的主要是那些意识到的或可能意识到的经验。
同时,罗杰斯主张从现象学的角度将知识分为主观的、客观的、人际关系的三类。主观的知识就是通过我们自己的内部参照框架而获得的知识;客观的知识就是通过观察别人而获得的知识;人际关系的知识就是站在别人的立场上,用他人的观点去理解其现象场。
从上述现象学观点出发,罗杰斯认为,一个人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与环境交互作用,逐渐把自我与环境分化开来。这样,他便开始自觉到在他的整个经验结构中包含着自我这部分经验。
因此,所谓自我,就是整个现象学中与我们自身相联系的那部分经验,它是被个人看做I、me、myself的那部分现象学。 罗杰斯所描述的自我,实际上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整体理解,对自己同外部世界及他人关系的理解,是具有价值取向的自我意识的完整体现。
2、关于自我的发展,罗杰斯认为,尽管自我与生俱来,却被深深地埋藏在人性的最深层,最初是知觉不到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在良好环境中以及在以人为中心的方法的指导下,儿童才慢慢地发现和揭示自我,从而走向独立,走向创造性。他认为,在自我变化的初期,一个人主要是生活在一种已有的价值体系之中,这种价值体系是从他人那里、从他人所处的文化环境那里“映射”而成的。
例如,“我决不应该对别人发脾气”是因为父母认为发脾气是不好的。“外来的”、“现存的”价值体系的形成,是自我发展的第一阶段。以后随着教育的进行,个体慢慢认识到他正处于努力依赖他人的想法而生活的情形之中,他没有真实的自我,于是他就对这种状况越来越不满。 但是,他对什么是真正的自我仍茫然不知,对于自己应该持什么价值观也一无所知,于是就出现了一个价值观的混乱、含糊阶段。 此时,他不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不知道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因此常常感到焦虑、不安。 最后,仍是在教育的帮助和影响下,他开始进入自我发展的第三阶段。 此时,个体逐渐认识到他的价值判断不在“外部”,不取决于社会的标准或他人的标准,而是在“内部”,取决于他自己的感觉、自己的经验、自己的直觉,他发现自己有能力权衡事情、作出决定,从而完成了自我发展的历程。简言之,罗杰斯认为,自我的发展就是一个人独立性的形成,是由依赖他人到自立的过程,是个体独特个性的形成过程。
超个人心理学也称全人心理学
在人本主义基础上,超个人心理学继承和发展了人本主义的理论。
心理学的三种心理学势力都在自我的范畴之内,超个人心理学开始把自我放进更大的脉络之中。
超个人心理学结合了世界各种灵性传统和现代心理学的知识。
各种灵性传统和现代心理学为人类历代提出的基本疑问「我是谁?」提供了两个最令人关心和注目的答案。各种灵性传统在回答这个疑问时,深入内心所得到的答案是「灵魂,一种灵性的存在」,各种宗教的修行就是这些灵性传统试图与这种内在深处本体连结的方法。相反地,现代心理学则提出非常不同的答案,心理学向内看所提出的答案是「自我,一种心理的存在」,而深度心理治疗就是重新认识自我、疗愈自我、自我成长的心理旅程。
超个人心理学试图结合这两种答案,以全新的方式综合这两种深入人类意识的方法,并保持对两者的尊重。
因为超个人心理学横跨个人的范畴,不但承认传统心理学探讨的自我和潜意识,不断探索这些部分,而且把个人心理学放入更大的架构中。自我仍是超个人心理治疗关注的焦点,但是把传统心理学带进更大的灵性脉络,使个体的自我跳出空虚的存在,进入灵性教导指出的更广阔层面。
「超个人」的意义涵盖了个人和超越个人的两种层面,所以超个人心理学不但研究灵性如何在个人身上表现,也研究自我的超越。
人的本质是灵性:超个人心理学认为现代心理学和各种世界灵性传统对人类身分认同的本质都是正确的,我们的生命本质既是心理的,也是灵性的。但超个人的观点强调灵性是支持和维护自我心理结构的来源。
因此超个人心理学 认为人有四种性质:物质性、动物性、人性、灵性。灵性的开发是人的潜能的深度开发,只有通过灵性的开发,人的潜能才能够得到全面的开发。灵性的开发与人的其他性质并不冲突,人通过不断整合自身的能量越来越成为一个“全人”。
超个人心理学家认为人除了生理和心理两个层面以外,还有精神(或灵性)的层面;
此外超个人心理学家揭示一般人的自我迷失。大多数人盲目和错误地认同自己所扮演的某种角色、自己的人格、自我观念,或认同自己在平常清醒的意识状态下所含含糊糊觉察到的所谓“我”,但这些都不是我之所以为我,也就是说,都不是“真我”;
超个人心理学家强调,每个人都不是绝对独立的个体,而是属于“大我”,并置根于“大我”的,
啰啰嗦嗦 说了那么多 ,就是要搞清楚“自我”的概念,才能清楚“自我保护”,到底是保护的是什么?怎么样来保护?
一般人们所谈到的“自我”都是一种狭隘的自我,就是上面人本主义里面谈到的:“自我”既包括个体所能意识到的经验,也包括个体不能意识到的经验,而决定健康人的行为的主要是那些意识到的或可能意识到的经验。
那么我们要保护的是什么—“自我”——我经验意识到的那个“受伤的心灵。”
也许这些和我的家庭环境和幼年的经历有关,而这些经历对我们每个人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我们每个人都有弱小无助的童年时期,“自我”还幼小还没分辨的能力,还不足以面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不幸,只会把那些不幸的事看成是对自己不好的惩罚,于是在心里认定:因为自己不好,所以被遗弃;因为自己不好,所以被侵犯;因为自己不好,所以被侮辱……在那样的情形下,我们开始学会了自己评判自己的负面语言,开始学会了自己处理外界的防御机制。
等到有一天,我们长大了,虽然知识增长了,智商提高了,四肢有力了,人格独立了,可是幼年那个受伤的我们还仍然停留在那个受伤的年纪,当再次面对外界出现类似小时情形的事情时,我们仍然是以那个受伤小孩处理问题的方式来处理成人世界的问题,
即算我们看到了自己那个受伤小孩,可我们却表现出不接纳,甚至责怪自己的无能和软弱,却忘了要去保护和呵护那个受伤的自己。我们日复一日的责怪和抱怨自己,也日复一日的用幼年时建立起的防御机制保护自己,却使得我们的成人生活过得更不快乐,过得更加孤独。
上面人本主义谈到“自我”的发展的3个阶段:
“个体慢慢认识到他正处于努力依赖他人的想法而生活的情形之中,他没有真实的自我,于是他就对这种状况越来越不满。 但是,他对什么是真正的自我仍茫然不知,对于自己应该持什么价值观也一无所知,于是就出现了一个价值观的混乱、含糊阶段。 此时,他不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不知道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因此常常感到焦虑、不安。”
这就是我现在所经验到的“自我”——那个“受伤的心灵。”然而我要怎么样来保护自己呢?
“最后,仍是在教育的帮助和影响下,他开始进入自我发展的第三阶段。 此时,个体逐渐认识到他的价值判断不在“外部”,不取决于社会的标准或他人的标准,而是在“内部”,取决于他自己的感觉、自己的经验、自己的直觉,他发现自己有能力权衡事情、作出决定,从而完成了自我发展的历程。”
在《慧眼禅心》这本书中有这样的一个小故事:有个人常抱怨自己能力不足,大师说:“你的能力确实有限,可是你是否发现你今天已经能做十五年前你认为你不可能做的事情?究竟是什么改变了。”“我的才能改变了。”“不对,是你改变了。”“这不是一回事吗?”“不同,若你认定自己如此这般,你就是如此这般,当你的想法改变,你也就改变了。”
其实,心灵的力量是很容易培养的,因为人的心灵是很单纯的,唯一的要求是要相信你自己,肯定你自己,相信你自己是个好人,勤奋、努力、认真、节俭,肯定自己的大方、仁慈、善良……
我发现当我们真正去爱,按照我们原本的样子接受自己,赞同自己时,生活中的一切就恢复正常了。到处都会出现小小的奇迹。我们的健康状况正在好转,我们有了更多的钱,我们的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和谐。我们开始用一种创造性的方式表达自己,所有这些似乎在没有刻意去追求的时候就来到我们身边。
爱自己并赞同自己,这会创建一个安全的空间。信任、价值和承认将在你的头脑里协同起来,在你的生活中创造更多友爱的人际关系,引来更好的工作,更好的居住环境,甚至连你的体重也会恢复正常。爱惜自己和自己身体和人从不虐待自己,也从不虐待别人。
现在立即开始自我赞同和自我接受,这是使我们的生活发生积极改变的关键所在。
爱自己,对我来说,是从“不在因为任何事情而责怪自己”开始的。批评、责备会锁住我们,是我们无法发生改变,而理解自己并善待自己,却会帮助我们改变以往的负面反应模式。记住,你已经责备自己很多年了,这毫无用处,试着赞赏你自己,看看会发生什么。
爱是一剂神奇的药,“爱我们自己”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发生奇迹般的变化。
你不单要“爱护”好自己,也要给生活创造个“奇迹”!
做个快乐自由人!
多读书,心理,励志,灵修的更好,但需要成熟的心智。一步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