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说的这些是对的,
嗜酸细胞百分比正常值为0.5%-5%
增多的临床意义,
1>过敏性冷疾病,
2>寄生虫病.
3>某些皮肤病,
4>某些恶性肿瘤
5>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
6>在传染病中.猩红热可见其显著增高
7>某些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疾病亦可引起嗜酸细胞增高
但是你的分析是不对的。因为嗜酸性粒细胞4.5 %是在正常范围的,而且就算是略高些,如果没有临床症状,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你的第一个问题:请参考以下
什么是屈光不正
屈光不正这个词一般人并不太熟悉,但提到近视、远视和散光人们并不陌生。屈光不正就是指近视、远视、散光、屈光参差等不正常的屈光状态。
人们常把眼睛比做人体的“照相机”。眼的构造和功能与照相机有许多相似之处,但眼是有生命的人体器官,比照相机精巧、复杂得多。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光线经过镜头发生折射,调整镜头前后位置,可使光线聚焦在照相底版上,成为一个清晰的倒像。眼球的透明部分(角膜、晶状体,玻璃体)也可以使进入眼内的光线折射、聚焦,晶状体的厚度和弯曲度可由睫状肌的活动而改变,适当的调节使进入光线恰好聚焦在视网膜上,成为一个清晰的倒像,这一点人眼与照相机确有相似之处。用照相机拍摄远近不同距离物体时,必须相应
改变镜头与底版之间的距离,使光线恰好聚焦在底版上,照片才能清晰。人的眼球内屈光间质的距离则不能随意改变,人是通过改变晶状体屈折力相应增减来看清不同距离物体的,也就 是通过眼的调节功能来完成。
当不使用调节时(调节可以理解为眼看远变换看近的能力),来自5米以远的平行光线经眼的屈折聚焦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这种正常屈光状态的眼称为正视眼。如果光线聚焦在视网膜的前、后,或不能聚焦,则视网膜上的物像模糊不清,这样的眼就是非正视眼,或称为屈光不正。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之前就是近视眼,聚焦在视网膜之后是远视眼,不能聚焦于同一平面的是散光眼,两眼屈光度有明显差别称为屈光参差。
屈光不正一般可以用眼镜矫正,外观上看人们戴的眼镜都差不多,但近视、远视、散光戴的眼镜性质却并不一样,它们分别需要: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远视眼需戴用凸透镜,散光眼则需要柱镜来矫正。
【 诊 断 】
1.病史询问:视力减退发生的时间,有无伴随症状,有无验光配镜史,戴镜情况怎样,有无屈光不正家族史。
2.检查:
(1) 视力检查:应检查远视力、针孔视力、近视力,已配镜者查戴镜视力。
(2) 眼部常规检查;了解有无屈光间质异常及眼底异常。
(3) 屈光检查:成人可采用小瞳自觉验光,若小瞳验光不满意,在眼压正常情况下可使用复方托品酰胺快速散瞳验光,以了解屈光状态;15岁以上青少年,初次配镜原则上应使用复方托品酰胺快速散瞳验光;15岁以下者,应使用1%阿托品眼膏连续散瞳3天后验光。
(4) 特殊检查:A超测量眼轴长度及角膜计测定角膜曲率半径,依需要进行。
【 治 疗 】
1.对眼屈光间质的病变而暂时影响屈光变化者,如糖尿病性白内障,眼底病变等,应先治疗原发眼病。
2.经检查确诊属屈光不正性改变者,可依据屈光检查的结果配戴合适的眼镜,或根据患者的年龄、职业、个人需要选择配戴隐形眼镜或手术治疗屈光不正。
3.18岁以下青少年及儿童,应每半年复查一次视力及矫正视力,并每半年或1年重新验1次光,依据屈光状态的变化随时调整眼镜度数。
4.在戴镜的基础上,可使用有效药物局部滴用或口服配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