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力重重。这种阻力首先来自内部。那时,广州有十三家中国“洋行”,即由官方批准并授权的官商,他们垄断着对外贸易,利用职权,与外商相互勾结大肆走私贩卖鸦片,家家俱得暴利,聚得白银均超过几千万两。他们为了自身的利益,大肆行贿,寻求保护伞。利用包庇走私贪污中饱私囊的人,上至朝廷,下至吏胥、兵弁,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包庇怂恿鸦片贩卖并从中受贿的集团。连负责缉私的海关官员、保卫海防的水师 ( 海军 ) 官兵也是直接的受贿者。据《英国蓝皮书》记载,英国商人在致英国外交大臣帕麦斯顿的信件中就这样描述道:“在中国方面,高级官吏与政府人员,对于鸦片走私公开默许,过去和现在的巡抚,都从中取利,听说北京的军机处,也秘密地允许……”在这种贿赂公行的情况下,道光帝一次又一次的禁烟命令自然只有中途夭折了。
为此,林则徐在赴粤途中,就秘密地派遣自己的亲信先行广东,暗中调查,摸清子一批与英国鸦片毒枭勾结的汉奸。 2 月 24 日,林则徐立即密令广东布政司、按察司加以缉捕。经连夜突击,先后捕获贩毒、吸毒人员 2000 余名。禁烟派的另一代表人物两广总督邓廷桢也立即展开行动,破获私开窑口 ( 转售鸦片的包买户 )141 起,获人犯 345 名,烟枪 10158 杆。钦差还没到,广州官府就大张旗鼓地行动起来厂,广州市民群情激奋, 2 月 26 日,广州府十三行商馆广场上人头攒动,“严惩鸦片贩子 ! ”、“不许外国人运鸦片进来 ! ”、“把外国鸦片贩子赶出去 ! ”的口号声震天动地。在人们激愤的呼喊声中,本地烟贩冯安刚被押进广场,施以绞刑。外国鸦片贩子们被吓得龟缩在商馆里,气急败坏地降下商馆广场前的国旗,以示“抗议”。此前,在接到内线之人的通风报信,英国大鸦片贩子查顿已逃回英国,而另一英国大鸦片贩子颠地也躲藏起来。 22 只英、美鸦片趸船也从零丁洋开到丫洲洋停泊躲避。
1839 年 3 月 10 日,林则徐到达广州,珠江两岸万民观睹,两江总督邓廷桢、广东巡抚怡良、水师提督关天培、粤海关监督豫坤等文武官员在接官亭迎接。
林则徐一到广州,就和邓廷桢、怡良、关天培、豫坤在寓所日夜商议禁烟大计。林则徐提出了禁烟“先以断绝鸦片来源为首务”的方针,一面暗中派人包围夷馆 ( 洋人商馆 ) ,不允许夷商有一人逃脱,一面传见十三洋行行主。十三行的行主们,历来暗中帮助外商贩卖鸦片,走漏白银,勾通幕佐,刺探消息,从中得赃致富。接到钦差大臣的传讯,顿觉大祸临头,个个胆战心惊。行主之首伍敦元愿以五千万银元保命,林则徐道:“尔等之罪,按律皆当诛杀不贷,本大臣且先将尔等之头暂寄项上,以观后效。”林则徐让他们拿着勒令夷商缴烟、具结的谕帖立即去商馆传谕,限夷商 3 日之内取结禀复。林则徐在给夷商的谕帖中明确规定,一是夷商必须立即缴出在趸船上的全部鸦片,二是必须书面具结“永不再在货物中夹带鸦片来大清国”的合同书。
听了十三行主转达的谕帖,夷商们没有一个肯缴出鸦片的,英商颠地甚至摔杯子大骂:“这简直是公然的抢劫,我要向英王告你们公开抢劫英王子民的货物 ! ”
林则徐得到洋行行主的报告,顿时大怒,让粤海关监督豫坤以海关名义发出告示,暂停一切外商请牌人港,暂停一切货物交易。这下,夷商们才感到大祸临头。经过反复试探,明白林则徐真的不受贿赂,不给情面,拖延抵赖无济于事,颠地等英国烟商们这才决定先凑 1037 箱鸦片上缴,以此蒙混过关,在缴单上竟还附了一封信,向钦差大臣表示“抗议”。所带烟土最多的英商颠地还在暗中阻挠愿意多缴鸦片的美国商人。
第二天,林则徐当机立断,发出谕令,饬拿贩烟惯犯颠地。是日下午,林则徐在邓廷桢、怡良等的支持下,正式发出将夷船全部封舱、限时缴烟具结的谕帖。对此,对禁烟并不积极的粤海关监督豫坤急忙给反对禁烟的头目清王朝军机处首席大臣穆彰阿写了一封密信,备述林则徐乱施职权,擅作主张,封舱闭市,甚至越俎代庖,篡夺海关缉私之权。而就在广州府遵谕令四处捉拿颠地的同时,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在澳门接到钦差大臣谕帖的抄本。他立即命令所有停泊在洋面上的英国船只,开到香港去,挂上英国国旗,置于英国军舰的保护之下,一面具禀给邓廷桢,攻击林则徐的谕帖“纵然不是公开的战争行为,至少也是战争迫近和不可避免的前奏”,表示要从广州撤退全体英商,对抗林则徐的禁烟命令。随后,义律又从澳门赶来广州,企图保护颠地等英国烟贩脱逃,在商馆周围防范的中国工人闻讯后立即将商馆周围所有的通道戒严。慑于广州人民同仇敌忾的声威,义律、颠地等人复又惶惶然躲进商馆公所。当晚九时,商馆里的所有中国买办、工役,奉林则徐的命令全部撤走。过惯了“绅士”生活的烟贩们,一下陷入了生活的困境。
义律黔驴技穷,无计可施,不得不具禀林则徐:“即将英吉利人所有之鸦片……共有二万零二百八十三箱,恭候明示查收。”第二天,林则徐又收到了各国商人‘‘永不再将鸦片带来中国,缘此出结为凭”的联名具禀。缴烟事务总算有了一个好的开端。
然而,狡猾的义律,出尔反尔,在具体缴烟的过程中,又百般作梗,挑起种种事端,一再拖延,直到 5 月 18 日,才将全部鸦片缴出。
5 月 23 日,英国鸦片贩子颠地等 16 人在奉命具结后,立即被驱逐出境。
5 月 24 日,义律带着居住在商馆内的所有英国人,灰溜溜地离开广州,奔往澳门。
至此,以林则徐为代表的中国政府,与以义律为代表的英国鸦片贩卖集团之间的这场缴烟与反缴烟的斗争,以英国侵略者的彻底失败而告终。
1839 年 6 月 3 日,经奏请道光帝同意,并经过严密的准备,震动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 !
接到会同钦差大臣林则徐一起监督和观看首次销烟通知的粤海关监督豫坤,尽管先前认为林则徐“篡夺海关缉私之权”而心怀不满,此刻也不仅感叹:“近日以来,我日思夜想,纵观横觑,身为朝廷命官,凡尚存一丝报国忧民之心者,无不应为林则徐所言所行,大为感动矣。”“林则徐,真廉吏也,真君子也 ! ”
义律也接到了可以前往虎门观看销烟的通知。他从缴烟的那一刻起,就不相信林则徐真的会销毁鸦片。但得悉通知内容,一下目瞪口呆、耷拉下了脑袋。
继续了整整 20 天的虎门销烟,把中国人民抵制外国鸦片的斗争推到了顶点。但是,英国资产阶级是不甘心失败的, 1839 年 10 月 1 日,英国内阁会议作出了于 1840 年 4 月间发动侵华战争的决定。
尽管不是你所要的答案,还是让你看看真实的历史:
林则徐: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
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6月28日-1842年8月,清朝道光二十年至二十二年)是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一场战争,战争的导火线是英国强行向中国推销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结束.
美国是一个后起的经济强国,一七六八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次年,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到达了广州,商船在广州出售西洋人参,赚了三万七千多元,从而吸引了大批美国商人到中国经商。而美国则是后来者居上,在以后的发展中美国以自己技术,资源,资金等雄厚的力量,逐步取代一些"老牌"的西方强国。
尽管从十六世纪到十九世纪初,西方各国葡萄牙、西班牙、英国、美国等国都曾先后不断的派出大批使者和商人,以及商船队到中国进行贸易,但是在这三百年间,中国的对外贸易,总是居年年出超的有利地位,这种情况可以从中英贸易关系方面看出来。(当时的中国对外贸易,英国占据最主要位置,其余的荷兰,法国等国的输华总值还不及英商输出总值的一半)。见下表:
中英进出口贸易价值及其指数(一七六0至一八三三年每年平均数)
价值单位:银两 指数:(一七八0至一七八四年)平均=100
年度 进口 指数 出口 指数
1760一64 470286 36·1 979586 47·0
1770一74 1466466 112·6 2119058 101·0
1780一84 1301931 100·0 2083346 100·0
1790一94 5007691 384·6 5843714 280·5
1800一04 7715556 592·6 7556473 362·7
1820一24 6525201 501·2 9816066 471·2
1830一33 7335023 563·4 9950286 477·6
(参见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就学出版社一九五五年版,第二、三页。)
中国与英国之间的贸易差额,以及与其它美国等国之间的差额,这些开始加剧了双方的贸易矛盾和摩擦。造成当时这些差额的原因来自两个方面:从中国方面说,由于中国地大物博,有丰富的物产和土地资源,本身的农业和手工业完全可以满足封闭的自给自足的需要;从西方国家来说,尽管他们的技术先进,产品新异,但是其工业产品规模要达到足以排挤中国的货物,攻破封闭的中国市场大门并不是十分容易的。比如最早来华的葡萄牙和西班牙,都还不是工业大国,拿不出什么制造品输入中国,葡萄牙虽然租借了澳门,但也只能把中国的丝绸、瓷器、手工艺品等运往南洋,印度和欧洲贩卖,而把南洋的香料,药材等物,以及少量的欧洲商品运销到中国。这种贸易,中国货经常出超,他们的支付手段是白银;西班牙也是经常从墨西哥运载大批白银到吕宋,而由闽,广商人贩运丝绸等货到吕宋换取银元载回中国。这两个原因说明,像中国这样一个具有几千年悠久历史和地大物博的古老的大国,并不是可凭一些少量的现代产品就可以打开其封闭的大门,也不可能通过少量的新产品,新技术就能改变中国民众的消费传统。见下表:
东印度公司输华商货的盈亏
一七七五至一七九九年每年平均数 价值单位:银两
年度 毛纺品 金属品 东印度产品 总计
1775-79 -23788 +7679 +17512 -2831
1780-84 -22456 +6754 -4849 -23199
1785-89 -26284 -4443 +24829 -7906
1790-94 -1061877 +24746 +26703 -62141
1995-99 -191552 +9772 +20687 -168099
(参见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第十七、二十页。)
当时的中国对外贸易中,中国与英国,以及美国,法国等国的贸易是最主要的,特别是中英贸易,英国作为当时的"世界工厂",在许多方面走在世界的前面,有许多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但对于这些新技术和新产品,在一个完全以自给自足为主的自然经济社会里,大量的新技术和新产品还会促进这种自然经济的迅速解体,许多新技术和新产品并不是一下子就可以被传统封闭的国家所接受,这就导致了最初时期中英贸易的不平衡,对于英国利用"鸦片贸易"做为弥补这种不平衡的做法,中国当然应该坚决反对,但是林则徐的"禁烟运动"的结果连中英贸易都被宣布中断,这实际上是在做"倒脏水的时候,连婴儿都被倒了出去"的错误。
由于林则徐的"禁烟运动"连中英贸易都被宣布中断、这样中英关系就由原来"贸易争端"变成了一场"贸易战争"。中国这个古老的大国开始与当时世界上最强的经济大国之间处在一种战争状态。本来中英贸易完全可以采取相互竞争和相互协商的办法解决,即便严禁"鸦片贸易",但也不需要在两国民众之间发动战争,但由于林则徐从一开始解决这一问题,就企图通过暴力驱逐的办法,其结果适得其反,不仅没有解决贸易争端,而且带来双方的战争。实际上中国自一八四0年鸦片战争以后,"鸦片走私"不仅没有消除,而且更加猖獗。
世界有许多国家和民族,每个国家和民族都自己长处,不同的民族应该互相交流和学习。但是把自己的国家和民族看高于别人的国家和民族,这就是民族排外主义。在相当一部分中国人眼里,中国仍然是一个"天朝大国",其国内无所不有,不需要借助于外国,本来国内的一些守旧分子时时都在寻找借口,而林则徐的"禁烟运动",助长当时国内民族排外情绪的增长。
对待鸦片的主张:"驰禁"和"严禁"
关于"驰禁"的主张,一八三六年六月,太常寺卿许乃济向道光帝上了一道《鸦片例禁愈严流敝愈大亟请变通办理折》,提出了他的关于解决鸦片危机问题的驰禁策。驰禁策的主要内容的三项:
第一项,鸦片贸易合法,课征关税。具体办法是"准令夷商将鸦片照药材纳税。入关交行后,只谁以货易货,不得用银购买"。这样,"夷人纳税之费,轻于行贿,在彼亦必乐从";
第二项,禁官不禁民。即主张对"文武员弁士子兵丁等,或效职从公,或储材备用,不得任令治染恶习","如有官员士子兵丁私食者,应清予斥革","该官上司及保结辖官,有知而故纵者,仍分别查议";对"民间贩卖吸食者,一概勿论";
第三项,准许内地种烟,以土烟敌洋烟。许乃济认为,洋烟性烈,土烟平和,"若宽内地民人栽种罂粟之禁,""内地之种日多,夷人之利日减,迨至无利可牟"。如此以土烟敌洋烟,洋烟"自不禁而绝"(《黄爵滋奏疏许乃济奏议合刊》第二一六至二一八页。)许乃济"以烟挤烟""以毒攻毒"的"驰禁策",在中国当时的条件下,对于有效的抵制洋烟的"入侵"应该说是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因为许乃济的"驰禁策"是一种面对现实,积极的"禁烟主张",他既考虑到中英当时严重的贸易逆差,也从当中国封闭的实际出发。而许乃济的主张却遭到清延内部的一些保守派的攻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朱樽,兵部给事中许球等人反对许乃济的"驰禁策"。
"严禁策": 一八三八年六月,鸿胪寺卿黄爵滋向道光帝呈递了《严塞漏厄以培国本疏》奏章,提出"重治吸食"的严禁策,主张吸鸦片的人,必须在本年内戒绝,过期不戒者,平民则处以死刑,官吏罪加一等,本人处死,其子孙不准参加科举考试。同时又提出,五家邻右互保,举发者给奖,包庇者治罪。这篇严禁的奏折,符合道光帝的心意,道光阅后,令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及各省督抚议论回奏。结果复奏的二十八份奏折中,全力支持或基本同意黄爵滋主张的只有湖广总督林则徐等少数八人,其它大部分人对黄爵滋的严禁主张的现实性都提出不同意见,但由于道光帝倾向于黄爵滋的"严禁策"的主张,自然在禁烟活动中,黄爵滋的"严禁策"派也就暂时占据了上风。一八三八年十二月三十一日,道光帝任命当时任湖广总督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节制广东水帅,前往广东实施道光帝的禁烟"严禁策"主张,这便后来出现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所谓"禁烟活动"。
一八三九年元月,当林则徐开始赴广东的途中,他就已经开始规划他的"禁烟活动",他根据事先掌握的情况,开出了一批中国的"烟贩",立即通知广东地方官迅即把他们拘拿起来,他到了广州半个月后,命令外国商人把运抵海口存在趸船上的鸦片全数缴出,并且要求外国商人具给保证,"嗣后来船,永不敢夹带鸦片,如有带来,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情甘服罪。"(《鸦片战争资料》第二册页二百四十三。)而对于外国走私鸦片的商人,林则徐也指名了捉拿了一些,并派兵围困了外国商馆,撤走了在外国商馆内服务的中国人,停止外国商馆的一切饮食供应,在林则徐的"严禁"下,二百多英国商人在当年三,四月间共交出了鸦片二万零二百八十三箱,美国在广州的商人也交出了一千五百四十箱鸦片。英美两国商人交出的二万多箱鸦片,合计二百三十万斤。林则徐从六月三日到二十五日将所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当众进行销毁。销毁的方法是在海滩上挖了个大池子,把鸦片浸泡在盐卤水中,再投入石灰,使它沸腾起来,最后引入湖水冲入海中,这也就是中国近代史上有名的林则徐"虎门销烟"。
至此,中国与英美等国的贸易就完全停止。
林则徐的激进"禁烟运动"中断中英贸易的作法,对于中国贸易的长远发展,以及中国与世界的交往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和战争的危险。
当时的英国政府已感到在中国这个封闭了几千的古老大国,单靠贸易手段是不能解决问题,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提供了英国政府使用"炮舰政策"的借口。
一八四0年二月二十日,英国政府任命乔治.懿律和查理.义律为对华谈判正副全权代表,四月英议会通过对华战争议案,六月,乔治·懿律率领四千英军,分乘四十余艘舰船,从印度进入中国广东海面,封锁了珠江口,两国进入了战争状态。
鸦片战争尽管以鸦片为起因,但是双方却是代表着不同的文明,英国在技术、武器、装备等方面胜于中国,这样也就自然决定了当时战争的发展方向。
此外,当时,清政府并没有准备和英国开战,更不了解英国的实力,也是战败的原因。据茅海建的“天朝的崩溃”一书介绍,当时一支清朝军队,从鸦片战争开始到结束,一直试图与英国接战,但却从来没看到英国军队的影子。因为英国军队的机动性好,而清朝当时又没有火车之类的,军队移动速度慢,因此,表面上清朝军队数量和装
备可以一拼英国,但是因为林则徐的原因,清朝对此战没有充分的准备,在局部战场,英国的人数和武力是强于清朝的。
我们的民族英雄还有一个笑话,林则徐曾花巨款向美国商人买了一条 1080 吨的大轮船“剑桥号”,并装上了 34 尊英制大炮在船上。可是,林则徐却不是命令清军把这条大洋船开到海上与英舰对轰,而是横停于珠江口,作为阻碍英舰的障碍物兼作炮台之用,结果,被英国水兵爬上船去,连船带炮给开走了。
道光帝对林则徐愤怒交加,在奏折中谴斥林则徐:
“外而断绝通商,并未断绝;内而查拿犯法,亦不能净,无非空言搪塞,不但终无实济,反生出许多波澜,思之曷胜愤懑!看汝以何词对朕也!” 《筹办夷务始末》 道光朝
中英贸易,先是中国靠高级商品“茶叶”得到大量好处,英国的白银外流,英国发现“鸦片”这个中国大有市场的东西,中国的白银外流。说穿了,就是两国的正常贸易,互有胜负。
在茶叶和鸦片的贸易战争中,英国没有禁止茶叶,没有销毁茶叶,英国找到鸦片,在贸易战上打败中国。中国呢,林则徐却采取了极端简单粗暴的方法,本来不过是个商业问题,却被林则徐挑起了战争。皇帝是给了你权力,是让林则徐禁烟,而不是让你挑起战争。
重要提示:当时世界,鸦片和茶叶一样,都是正常商品,只清朝规定鸦片是毒品。
欧美尽管没有规定鸦片是毒品,但政府和媒体都提示百姓鸦片的可能害处。 这就和今天的吸烟一样,美国并没有禁止吸香烟的法律,但警告很多。中国人呢,一百年前和一百年后没什么进步,中国吸香烟的人依然是世界第一,悲哀。
如果今天中国政府把西方的香烟全部粗暴的没收销毁,后果会如何?联想到当年,林则徐的作为,算是民族英雄么?
林则徐是引起鸦片战争的千古罪人!
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魏源,而不是通常认为的林则徐,这一点,茅海建的“天朝的崩溃”一书也有论述。关于鸦片战争,中国一般士大夫都喜欢虚骄自大,过度地指责外国,但是中国近代史著名的思想家魏源(一七九四至一八五六年)却与之有不同的评说,他认为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由国内政治所决定的,他说:"官无材则国桢富,境无废令则国柄强,桢富柄强则以之诘奸奸不处,以之治财财不蠹,以之 器器不窳,以之练士则士无虚伍,如是何患于四夷,何忧乎御侮!"(参阅:《圣武记》,叙。)他把"人心之寐"和"人才之虚"列为两个根本大害。魏源能从中国本身寻找"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应该说是一种比较现实的态度。
岳飞精神的流毒影响深远,就是主“战”就是英雄,无论结果如何;主“和”就是汉奸,无论为中国得到多大利益。儒教这种观点实在是害人不浅,中国人在春秋时代联合丛横的智慧被儒教消磨光了。对于鸦片战争中历史人物的评价,中国大陆的出版了许多书籍,往往把当时的"主战派"称之为"民族英雄",而把主和派称之为"民族败类",似乎只有虎门销烟的的林则徐是"英雄",而为了国家和平而奔走的清朝大臣则成了"民族败类",似乎战争的失败就是因为这些议和大臣而造成的结果,如此下去,有谁还再为和平而去奔走。这些主战派闭眼不去看中国的现实,他们被一种狂热的"民族"、"爱国"势心所蒙骗,如果按主战派的逻辑,中国就不仅仅只是割让一个香港的问题,甚至可能一个广东,或者半个中国。正是因为这些主和派从当时中国的实际出发,积极为和平奔走,才换来了当时中英的和平。历史应该为这些主和派平反。
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那么,鸦片战争中清朝的失败是必然还是偶然?当时英国的确比较先进,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而清朝经济落后、君主专制、吏治腐败、军备废弛,这是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事物的普遍性。但事物还有特殊性,要对具体历史事件进行具体历史分析。许多研究人士从战略、战术分析,从天时、地利、人和角度分析了清朝在鸦片战争中并非占绝对劣势,认为清朝有可能打胜这一仗。然而,在鸦片战争中,由于清廷的腐朽没落,闭关锁国和软弱可欺,纵使在天时地利人和上都不处绝对劣势的情况下,仍然战败,而且败的如此之惨。我觉得,在中国这场史无前例的鸦片战争中,中国方面的主观因素最终导致了无法挽回的惨烈战败。那么,清政府在主观上到底犯了什么错误呢?其主要表现在:不能了解敌人,对敌判断失当;和战方针不定,战略被动多变;军政素质低下,战斗能力不高。这些是完全可能得到改变的,然而历史老人并不眷顾中国。
禁烟影响了英国的利益,于是英国给清政府施压。到道光年间,清政府迫于压力,将林则徐罢免,并流放。
阻力既有直接来自英国政府,也来自请政府
的抄本。他立即命令所有停泊在洋面上的英国船只,开到香港去,挂上英国国旗,置于英国军舰的保护之下,一面具禀给邓廷桢,攻击林则徐的谕帖“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