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
“我从来不说真话,包括这一句。”
那么,这句话是悖论,无论你假设它是真话还是假话,都会得出自相矛盾的结果。
这就是所谓的“说谎者悖论”。它还有其他一些变体,我们不一一列举了。
但是:
“我所有的签名都只有50%可信。包括这一句。”
这与前面那个说谎者悖论是不一样的。甚至可以认为它不是悖论,而是一句不太合格的句子。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无论什么悖论,应该用一个句子的形式来表达。在汉语中也一样,只能有一个句号。你用了两个句号,事实上就是两个句子。如果说一个句子可以是一个命题的话,两个句子包含的可能是两个命题,它们之间可能有各种关系,例如矛盾关系。两个命题不一定要意思一致、相互和谐,所以,即便它们相互矛盾,也没什么奇怪的。
其次,“签名”需要定义。你没给定义,同时我们在工具书中又查不到。要知道,除非是一些大家都认可、无可争辩的概念,一般来说引入一个新概念应该给出定义。“签名”在这里是一个新概念,如果不加定义,可能导致误解。
第三,通常情况下,任何一种签名(无论是传统意义上的,还是网络时代意义上的),都不是口头的语言交际,它不构成任何一句话。就算把书面语言看成与口头语言一样,它也常常不是以句子的形式出现的。也就是说,你的签名可能只是一个词、一个词组、一个表情符号、一幅画,这些时候它就不是“一句”话。此外,有时候一个签名可能是两句话或更多句话。因此,你这个签名里的“签名”、“句”都属于定义不清。定义不清、含混的句子是不合格的句子,无法就此谈论它是否悖论、是否存在矛盾。
第四,“只有50%“可信也有问题。它可能指的是事实上的比例,也可能指的是一个概率。在前一种意义上,“只有50%可信”指的是只有半数可信、半数不可信,那么在一句话当中就是半句可信、半句不可信。在后一种意义上,这句话的意思是,任何一个签名,可信或不可信的概率都是50%。但是,具体到每一个签名,它要么可信、要么不可信,都是100%的,不可能存在中间状态,或者半句可信、半句不可信。你到底是哪一种意思?不能脚踏两只船。你只是表达不清才造成这个局面吧?
第五,你说的“可信”是什么意思?也属于表达含混。“签名可信”可能表达的是,一个命题为真,即,我在签名中所作的断言符合事实、事理,值得相信。也可能表达的是,“签名是属于我本人的”,不是别人模仿的、冒名顶替的,值得相信。
总而言之,你可能想要创作出一个精彩巧妙的悖论来。但事实上,你只是创作了一个表达含混、逻辑混乱、没多大意思的签名。
不好意思,我说话比较直,但我相信你可能更愿意听到直言不讳的批评。否则你就不会对逻辑、哲学、概率论等抽象的学科这么感兴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