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阅读是一个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对应的学习过程,其中包含了儿童自然而然地习得文字,同时要求我们注重让儿童运用口头语言来帮助书面语言的获得。近年的研究给我们带来一些新的认识,儿童早期口头语言的学习和早期阅读的学习,对他们未来的阅读水平同样重要,不可偏废。儿童早期口语词汇的丰富性,口语词汇的复杂程度,早期阅读行为的建立――动机、兴趣、习惯、方法等,是预期他们未来阅读能力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早期检测发现儿童是否可能存在阅读困难的指标.
由此可见,早期阅读与早起识字并不是等同的!
———— 蓝橙教育!
早期阅读是指在学前阶段,通过大量的图文并茂的读物,帮助幼儿从简单的口头语言过渡到规范的书面语言,对于幼儿的思维,语言、想象力、个性、习惯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培养。早期阅读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和阅读兴趣,提高孩子语言能力。
家长应该在孩子学前阶段有意识的启发其阅读的兴趣,多给孩子讲讲优秀的绘本故事,童话故事,中国传统的儿歌、诗词、寓言故事、民间故事等韵文、美文等。《哈哈画报-故事城堡》丰富的栏目内容,可以满足3-7岁儿童的阅读需求,让孩子从《哈哈画报-故事城堡》开始热爱阅读,热爱书籍,热爱知识,热爱生活
识字只是阅读的一部分,二者统一又互补
早期阅读是幼儿认识世界、解释世界、融入社会、发展自我的重要过程。在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早期阅读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并成为研究的热点。我国的《幼儿园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要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形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阅读影响儿童的一生”,幼儿园的孩子们在阅读中成长;在阅读中体验真、善、美;在阅读中习得新方法、获得新经验;在阅读的世界里享受着童年的快乐。
人的兴趣不是天生固有的, 它是在预定客观环境影响下和一定需要的基础上, 通过社会实践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同样, 我们认为, 儿童阅读兴趣的产生、发展是与我们的引导、培养无法分开的。如果我们根据儿童心理的特点和阅读形成、发展的规律, 采用多种方式, 有意识地培养和激发阅读兴趣。那么, 完成艰巨的阅读任务, 就会变得轻松愉快起来, 把“苦读”变成“乐读”、“趣读”, 从而提高阅读效率。关于培养兴趣, 郭沫若说过:“兴趣能使我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 从而使人能够完善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有了兴趣,就会去勤学苦练, 就会对一个人的成就发生作用。兴趣是可以培养出来的。”这也说明了兴趣的重要性。学龄前儿童的意志力比较薄弱, 自控能力还比较差, 因而阅读兴趣的培养就显得更加重要。学龄前儿童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时期, 或称敏感期。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教育的基础主要是五岁以前奠定的, 它占整个教育过程的90 %。所谓敏感期, 也称关键期, 是指在某一特定年龄时期儿童对某种知识或行为十分敏感, 学习起来很容易, 错过这个时期, 学习则发生困难, 甚至影响终生。例如: 儿童语言发展的敏感期是2 岁左右, 书写敏感期出现在3. 5 岁至4. 5岁时期, 阅读敏感期出现在4. 5 岁至5. 5 岁时期。所以, 一些教育专家认为“6 岁前较6 岁后更容易学习阅读”。而在阅读过程中, 图书扮演的角色是极其重要的。因此, 培养阅读兴趣, 应从选择图书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