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晋惠帝,名司马衷(公元250年——306年),字正度。晋武帝司马炎之子。可马炎死后继立为皇帝,在位17年。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白痴皇帝,他在位期间,发生了长达16年之久的“八王之乱”。致使西晋王朝逐渐走向衰落。
司马衷生性愚钝,不懂世事,除了贪图享乐之外,别无所知。从师数年,竟识不得几个字。司马炎代魏建晋后,册立夫人杨艳为皇后,本该同时立长子司马衷为太子,无奈见司马衷愚笨如猪,太不成器,只得暂且把立太子一事搁下。这下可急坏了司马衷的生母杨皇后,日夜缠住武帝司马炎,非让他立司马衷为太子不可,最后司马炎只好立这个白痴为太子。
司马衷被立为太子后,曾有不少大臣劝武帝废去他。司马炎也担心他不能继大统,但私下与皇后杨艳商议,想废黜司马衷。杨艳说:“立太子是以长序,而不是以才德,怎么好改变呢?”当时,武帝格外宠爱镇东大将军胡奋的女儿胡芳,并册立她为贵嫔,杨艳担心司马炎会在自己死后立这位贵嫔为皇后,势必威胁司马衷的太子地位,因此临死前,流着眼泪对司马炎说:“妾叔杨骏有一女名芷,德容兼备,望陛下选入宫中,代妾服侍陛下,望陛下恩准”。司马炎不得已答应了。当时,朝廷上下都知道司马衷糊涂愚蠢,不能负起皇位继承人的重任。尚书令卫瓘每次想向司马炎提及此事,都没敢开口。有一次,他陪司马炎宴饮,卫瓘假装喝醉了酒,跑在司马炎床前说:“臣有事向您启奏”。司马炎问他是什么事,卫欲言又止。最后用手抚摸着床说:“这个座位太可惜了”。司马炎明白卫瓘的意思,但他听不进劝谏,就故意装糊涂说:“你真的喝醉了”。从此以后,卫瓘便再也不提这件事了。只有侍中和峤比较坦率地劝司马炎更立太子,他说:“皇太子有淳古之风,而季世多伪,恐不能料理陛下家事”。司马炎沉默不语。
过了几天,武帝把卫瓘几位大臣召来,说要考考太子。考的办法是派内侍送去一封密封的疑案,要太子批复,决断处理。案卷送进宫里,太子看不明白,太子妃贾南风赶忙请人代替司马衷回答。答案中引经据典,引用很多古义。内侍看后摇头道:“万岁早知太子不读典籍,这样交上去,一看便知是假,倒不如写点实在的话。贾南风一想也是,就让内侍写了几句白话直接回答问题,再让太子抄写好了,才派人呈送武帝。武帝看罢果然很高兴。拿给卫瓘看,卫瓘看上面的字迹都是太子所写,虽然没有什么文采,倒也通顺,虽然知道不是太子所答,但见武帝问他有何意见,只好红着脸局促不安地说:“太子果然进益了”。从此再也无人向武帝提及太子之事。
司马衷能够保持皇太子的地位,同他的儿子司马遹很有关系。司马炎认为儿子虽傻,但孙子很好。皇孙司马遹是才人谢玫所生,他从小聪明伶俐,颇得司马炎的欢心。有一天夜里,宫中失火,火光冲天,映照皇宫内外。司马炎登上楼台,观望火势。司马遹当时只有5岁,当他看到司马炎站在光亮的地方,就拉着他的衣袖,往黑暗的地方走,并且说:“夜里宫内突然出事,应当防备意外的变故,不可以站在光亮的地方,让别人看到你”。司马炎大为叹赏,以此认为司马遹很不一般,象自己的祖父司可懿,所以才打消废黜司马衷的念头。
公元290年,晋武帝司马炎病死,司马衷即皇位,史称惠帝。惠帝毫无处理
军国政事的能力,便由杨太后父杨骏独揽朝政。司马衷痴呆如初,除了寻欢作乐之外,其他事一概不懂也不问。一次他在华林园游玩,听到一片蛙声,觉得有趣,就问内侍道:“这呱呱乱叫的声音,到底是为官事还是为私事?”侍者巧妙地回答:“在官田里叫的为官。在私田里叫的为私”。还有一次,各地闹饥荒,老百姓没有饭吃。司马衷对此大惑不解,说:“没有饭吃,为什么不吃肉粥”?弄得人们啼笑皆非,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愚昧到极点的白痴却掌握晋帝国的巨轮之舵,由此可以想象它的前途将会如何了。
司马衷在位17年,只不过是个象征性的皇帝,谁控制他,谁便可以下诏书,成为事实上的皇帝。司马衷皇后贾南风非常精明能干。他不满意大权操纵在杨骏手中,便联络楚王司马玮发动政变,杀杨骏,废杨太后。接着先后杀死司马亮和司马玮,成为事实上的皇帝。贾南风自己没有生育,她担心大权旁落,又设计毒死太子。赵王司马伦以此为借口,捕杀贾皇后,废除司马衷,逼司马衷交出皇帝的玉玺,自称皇帝。把司马衷软禁于金墉城。齐王司马冏、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等不服,起兵攻打洛阳,展开了皇族间残酷的混战,大战六十天,死伤十万余人,司马伦兵败被杀,司马衷复了位。从此,一场皇族间争权夺位的混战
,长达16年之久,史称“八王之乱”。“八王之乱”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司马衷在这场战乱中,完全是一个傀儡,被诸王辗转抢夺、扶持,忽而被废,忽而被立,受尽凌辱。战乱结束,东海王司马越操纵朝廷大权。他想尽快除掉惠帝,立司马炎幼子司马炽为帝。
公元306年,司马越派人给司马衷送去有毒的饼,司马衷吃了几枚,觉得腹中绞痛,扑倒床上,等宫人叫来御医,他已一命呜呼了。
晋惠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白痴皇帝。他之所以不因为痴呆而保持住了皇位,一是因他的母后杨皇后力争,二是因其子司马遹聪慧,为晋武帝所宠爱。他继位后,因其皇后贾南风欲意干政,导致“八王之乱”,他在位的所有时期,即17年间,从没有间断过战乱。而他自己的一生,除享乐外,别无所知,实在是一个既无作为,又没有做任何事的古代帝王。
这是晋朝的事情,那个白痴皇帝就是晋惠帝司马衷。那个忠臣就是嵇绍(嵇康的儿子)
下面是《资治通鉴》卷八六的记载(无关处我省略了)这是晋朝“八王之乱”时期的事情。
乘舆败绩于荡阴,帝(晋惠帝)伤颊,中三矢……嵇绍朝服……以身卫帝,兵人引绍于辕中斫之。帝曰:“忠臣也,勿杀!”对曰:“奉太弟(指司马颖)令,惟不犯陛下一人耳!”遂杀绍。血溅帝衣……左右欲浣帝衣。帝曰:“嵇侍中血,勿浣也!”
《晋书.忠义传.嵇绍》:"绍以天子蒙尘,承诏驰诣行在所。值王师败绩于荡阴,百官及侍卫莫不散溃,唯绍俨然端冕,以身捍卫,兵交御辇,飞箭雨集。绍遂被害于帝侧,血溅御服,天子深哀叹之。及事定,左右欲浣衣,帝曰:'此嵇侍中血,勿去。'"绍为嵇康之子,官至侍中。
是晋惠帝司马衷,290~306年在位。字正度。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人 。晋武帝第二子 。泰始三年(267)立为皇太子,太熙元年(290)嗣位,改元永熙。痴呆不任事,初由太傅杨骏辅政。贾后杀杨骏,掌握大权。八王之乱中赵王司马伦篡夺帝位,以之为太上皇,囚于金墉城。后由诸王辗转挟持 ,形同傀儡 ,受尽凌辱。光熙元年(306),东海王司马越将其迎归洛阳,相传被越毒死。
参加这场混战是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长沙王司马乂、东海王司马越。加上已经被杀的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一共有八个诸侯王,史称“八王之乱”。这场祸乱长达十六年之久,令晋室元气大伤,更使生灵涂炭。都城洛阳及关中是主战场,受害尤烈。而且忙于内战,边备废弛,诸王混战中又引胡人参战,杂居北方的胡人乘时而起,最终种下了西晋覆亡的种子。
傻乎乎的晋惠帝屡经战乱,虽然没能变得聪明,一直都搞不清自己被这么转来转去到底是因为什么,但也慢慢地有了点阅历。赵王司马伦作乱篡位把惠帝关到了金墉城,他经过一番折腾,就对那个掰他手指的义阳王司马威念念不忘。等到司马伦倒台,义阳王司马威也被抓了起来。诸王商议想饶他不死,一直呆呆坐在上座的惠帝忽然发话:“阿皮(司马威小名)掰我手指,夺我玺绶,不可不杀。” 于是这个阿皮只得万分不情愿地上了刑场,恐怕这也是惠帝一生中所下的唯一一次体现自已意志的诏令。后来在成都王司马颖与东海王司马越两方军队的混战中,惠帝处境极其危险,脸上给砍了一刀,身中了三箭,周围的侍从都跑光了,只有侍中嵇绍用自己的身躯挡住皇帝。乱兵到了,惠帝大喊:“这是忠臣,你们不要害他。”那些乱兵却说:“我们奉皇太弟(成都王司马颖)的命令,只不伤害陛下一人。”结果嵇绍死在乱刀之下,他的血溅到了皇帝衣服上。后来皇帝给挪到了安全的地方,侍从们要把血迹洗掉。惠帝却说:“这是嵇侍中的血啊,为何要洗呢。”这话说得实在是入情入理,便成了这个傻皇帝的又一句名言。后来文天祥在《正气歌》里还特地提出“为嵇侍中血”。史家记录至此,也不由得惊叹一句:孰言惠帝憨愚哉。这个嵇绍也很有名,他就是竹林七贤之一嵇康的儿子。嵇康死于司马昭之手,他的儿子却成了晋朝的忠臣,世事变幻如此,也真可使人感叹了
汉武帝的儿子马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