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里克森的自我发展理论:
信任对不信任。(0-1.5岁)
母亲对婴儿肌肤接触、爱抚、产生安全感、有规律的照顾产生信任感;具有冒险精神,不怕挫折和失败的精神。
自主性对羞怯和疑虑。(1.5-3岁)
孩子最先说:“我的”、“我们的”“不”来“有意志”地作决定,反抗外界控制。
2.5岁后要开始教育互动,要有所牺牲以换取长期共处;发展到“你的”、“你们的”“是”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父母在训练孩子养成合乎社会规范的习惯时如过于放任或严厉,孩子将会形成人格中的我怀疑。
主动性对罪疚感。(3-6岁)
有机体慢慢成熟,自我成长,扩大社会交往范围,好奇心极强,求知欲旺盛。对性别差异敏感-父母引导关键。
勤奋对自卑。(6-12岁)
离开家庭,进入新的情境,孩子转向学习科学知识与技能经常受到鼓励(获得成功)养成勤奋学习的品质。人格构成能力品质。
同一性对角色混淆(12-18岁)
青春期来临,性萌动开始,进入心理断乳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性驱力增强;生理、心理(身心)之间激烈冲突;社会冲突和社会要求的矛盾。
角色统一:建立期望,有追求,意志力水平提高。
角色混乱:无期望、放弃追求,意志力水平下降。
……
认知过程。
喜欢上男孩,暗恋,谢日志,谈恋爱,接吻,上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