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善若水”应该是由“上善若水”演变而来的。“上善若水”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上善”、“尚善”都是“至善,最完美”的意思。
水性柔弱,且与世界万物无争,随势易形,细如溪流,巨如江河,低成湖泊,高成瀑布。水无声无息,不执着于一时一态,可散化成小小的水滴,可聚成浩渺的汪洋。正是由于水的柔弱,才能“滴水穿石”,以柔克刚,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且居于低下之处,默默积蓄,万物有需要时,便气蒸九霄,为云为雨,酒下甘露,滋润万物。
善,本义为吉祥,后引申为美好、好心、善良、慈善等义。在“上善若水”一词中指“善行”,也就是美好、慈善的行为。此句意在提醒人们要多行善举,且行善要像水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在工作和生活中,要善于保持如水般的沉静,培养豁达的心胸,为人真诚,待人无私,说话讲求信用,办事精简低调,要发挥己之所长,把握时机,但求事成,不争名利,培养谦虚美德。
“性善若水”我理解为:人的本性应善于像水一样,无声无息,淡泊宁静,不争名利,宠辱不惊。助人行善,不求回报,名利面前,但守自己应得一份,不与人强争,不去烦恼自寻。
这四个字应该为:“上善若水”,出自于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第一句,“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它的字面含义是:最善者的品行,如同水一样, 可以滋养与造福万物,却不与万物争任何东西。
他认为上善的人,就应该象水一样。水造福万物,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才是最为谦虚的美德。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切河流的归宿,是因为他善于处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成为百谷王。
世界上最柔的东西莫过于水,然而它却能穿透最为坚硬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超过它,例如滴水穿石,这就是“柔德”所在。所以说弱能胜强,柔可克刚。
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如果想了解的更多,到参考资料里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