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开始使用火绳枪的时间和日本差不多,都应是16世纪早期,明朝应比日本更早从葡萄牙引进这种武器。但日本由于处于战国时代这一特殊时代环境,因此自1534年引进火绳枪后,便迅速推广。由于战争的需要,火绳枪在日本不断改进生产工艺,因此实际上日本的铁炮制造技术后来居上,16世纪后期便迅速超越了西方。因此当时的日本军队的装备和战术,在世界上都是一流的,就是西方国家也鲜有匹敌。(但后来,日本幕府为防止西方国家可能的入侵,竟搞了个“闭关锁国”,是不是很傻!)
中国虽然引进较早,但是没有迅速发展。直到当时不断掳掠沿海的倭寇用上了火绳枪,明朝军队才开始批量装备以之对抗。当时正值戚继光抗倭,戚继光对火绳枪的威力评价很高,认为这是杀敌最有效的兵器。但当时中国冶炼技术有问题,枪管制造的合格率低,发射时经常炸膛,明军批量订造的火绳枪有时甚至多数不堪使用。戚继光对此也是非常遗憾的。这就是明军火器装备并不很多的主要原因。戚继光所发明的“鸳鸯阵”事实上就是一种冷兵器的步兵战术,同时还发明的一种竹制的怪兵器(名称忘了),用途是克制日本刀的。所有这些措施,实际只是针对明军武器装备不足的补救办法。)
但当时戚继光等名将对火器的战术使用也作了很深的研究,可见中国对火器并非不重视。
由于生产工艺的限制,实际上明朝的火器装备大大落后于日本,根本没有象日军那样成纵队的大规模使用火绳枪,即使应用过类似战术,规模也远远不及日本,多数的使用方式大概类似现今的狙击手。所以说作者所说的“丰臣秀吉的火枪队在明朝人手一杆的火枪下象小儿科”是没有根据的。要不,李如松指挥的攻克平壤的战役,也不会在日军密集的火器下,胜的那么艰苦了!(因此我认为李如松实在可称为名将)
文中所提到的明军装备明细,我个人认为这正是当时戚继光这类的军事家对火器发展的设想。假如当时制造工艺达到了设想的要求,那么这个装备表将是未来明军的发展蓝图!实在可惜!
至于后来的清朝,太祖皇帝马背上打天下。过于重视骑兵,反而忽视了轻装步兵携带火枪的新战术,中国火器的发展遭到了遏制!明末清初,中国的火器的发展程度并不很落后于西方世界。隧发枪、连珠枪(多管火枪)等在我国出现的也很早。清初有一位著名的火器发明家,他发明了许多当时在世界上也很先进的火器,如一种不需再装填的连发枪(使用一种类似左轮的机构,可惜失传了)。但当时的清朝政府对新式火器的发明不屑一顾,竟只让这位大发明家去制造一种可以驮在马背上的轻型火炮!(清军的火炮大多属于这种小家子货,重型很少,如此的发展就造成了鸦片战争时的大亏。)
楼上说错了,火绳枪是在元朝开始大量使用的。
最早应该追诉到唐朝时期,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北宋政府在东京(今开封)设立了专门机构,制造火药和火器。南宋时发明了管形火气“突火枪”。13世纪中期传入阿拉伯,后传入欧洲。
金时期火器又有了很大的发展,金军曾用火器打退蒙古军队的进攻,取得了局部的胜利。
元朝时期,成吉思汗利用火器打到东欧地区,当时欧洲正流行“黑死病”(鼠疫)。
有,大约是元代开始,少量装备。